刊文精选

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做好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2 20:04:56      点击:

罗志军

摘要: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群体,其自身特性决定了大学生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受时代环境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自主性等特点,亟需对其进行引导。而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刻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有助于大学生积极向上价值观的树立。在新媒体融合背景下,针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传播方式更加生动、自然,也更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便是以新媒体融合为背景,探析如何做好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2-0069-02

一、新媒体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概况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大学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一部分,要从身体力行、从现在做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规范自身言行的标准。这其中,大学生要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将其作为价值观归属,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高校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也要切实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完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为大学生知晓、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校园氛围,使他们能够全面了解和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2]。

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传播信息的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大学生便是生活在这些新媒体的包围之中。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发表个人看法并进行广泛互动等,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无不充斥着新媒體的影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也因新媒体的发展迎来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巨大变革。新媒体的大众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有效契合,能够让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平台增进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在自身利益诉求的解决过程中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支持者和拥护者,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逐渐认同。新媒体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迎来新的创新发展机遇,能够探索形成有效道德培育措施。

二、新媒体融合下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形式单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是对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引领。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物质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这就决定了其所带有的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特征。要做好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便要将这一纯理论知识融入学习生活实际,通过日常活动感知、领悟、接受,直至达到潜移默化效果。然而,高校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更多的是依托思想政治课程进行,课堂中多讲述有关理论知识,教学方式也多偏重于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效果的考察方式也主要通过理论考试等方式,教学内容单薄、教学方式单一,并不能吸引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思想政治课程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在高校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思想政治课程肩负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任务,且能否吸引学生来到课堂进行学习以及学习效果如何,都对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态度,影响了课程教学成效,由于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公共课,教师并不容易获得教学成就感,且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成效如何并没有明确的标准规定,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就会出现不认真钻研、敷衍上课的现象,其教学态度和方式都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知易行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大学生接受相关教育主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课程教学则更多偏重理论,大学生鲜有机会通过有针对性的实践类活动贯彻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能够通过其受到的实践课程教育,亲身体验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真正意义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工作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三、新媒体背景下做好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措施

新媒体的发展,为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新媒体的发展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空间,从现实中的课堂教育走向网络虚拟社区,培育方法由单向说教变为互动感召,通过消除大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的不确定性来促使他们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积极主动地进行传播,在潜移默化间影响其生活、行为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

(一)高校要掌握新媒体发展趋势,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指导地位

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性、约束性。在推进新媒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中的应用过程中,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完整性、准确性同表达的流行性、简洁性相结合,掌握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网络话语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深入大学生心中。

(二)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新解读内容,提高大学生使用新媒体进行价值观学习的素质

高校要鼓励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利用新媒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及时学习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理论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通过设立高校思想政治学习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网页等形式,让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内容及时快速覆盖大学生有可能接触到的新媒体端口,能够使大学生随时随地接触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三)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为大学生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精品内容

与传统媒体、传统教学方式不同,新媒体因其先进的技术以及在高校的广泛覆盖,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就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技术优势,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理念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涵.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7,12(04):57-58.

[2]穆宏浪.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契约意识的缺失及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11(02):14-15.

[3]邓卓明,姜华.社会实践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2(20):57-58.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