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澳教育创新论坛在杭举行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7-11-17 9:50:56      点击: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启动了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建立了各自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我国也于去年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然而,核心素养的培养还是要通过教学的途径来实现。那么新时代的教与学,应该是怎样的?

  2017年11月16日,2017中澳教育创新论坛在杭州下城区景成实验学校举行,中国和澳大利亚的教育学者们汇聚一堂,一起聚焦核心素养,探讨变革学教方式,其中不少观点,值得思考借鉴。

  低阶的教育是让学生记住知识 高阶的教育是引导学生创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西澳洲凤凰卓越教学学院院长沃尔什女士很喜欢孔子的这句话。她说,学习和思考都很重要,因为两者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必备条件。

  澳大利亚的学校比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学校也有很多考试,但是很多的评价是项目性的,更注重整个学习的过程,而非只盯着结果。

  “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有高质量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让学生参与进来。”沃尔什说,曾经有一位年轻老师找到她说,教室里太嘈杂啦,她告诉年轻老师,要拥抱这份嘈杂,安静的课堂是不会有创新的。

  当然,好的课堂也不是让学生无序的讨论,老师可以设计一些项目,难度可以适中。当学生完成该项目时,他们会很享受这份成功。当他们产生了兴趣,之后脑中会浮现出一些新的想法,这是创新的源泉。

  “老师的引导同样很关键。”沃尔什说,同样是教元素周期表,如果你问学生们表中有哪些元素?这是低阶的提问,只是让学生记住知识。如果你问为什么表中的元素是这么排列的?这就是高阶的提问,就会诱发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尊重学生差异≠弱化老师影响力 老师应引导学生做“正确的选择”

  当下,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浙江大学教授刘力说,过去我们一直在强调“不让一个学生掉队”,都是以成绩去衡量学生。现在我们的观念需要改变,学校是要为社会培养各行各业的人物,有的学生可能成绩不一定出众,但他们有自己的优点特长。所以学校教育应努力探索“差异教育”,在当下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中也特别强调了由“面向全体”向“面向每一个”转变,目的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激发学生的潜能。

  那么以“学生为中心”是不是要弱化“老师的影响力”?在刘力看来,两者并不是对立的,老师依旧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他举了个例子——

  现在一些学校为了尊重学生个性,在一年级就开设选修课。“一年级的孩子,他们还没有能力去判断哪些是自己感兴趣的,哪些是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刘力说,不要为了迁就学生眼前的感性快乐,而忽视满足学生的长远需求。一名优秀的老师,应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去引导学生做正确的选择。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