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地方高校非优势学科专业学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20 19:52:56      点击:

龙雪梅

摘要: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形成优良的校风和学风,影响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分析地方高校非优势学科专业学风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产生原因,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给出加强学风建设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地方高校;非优势学科专业;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7-0213-02

地方高校大多由行业或学科较为集中的专科学校或学院转型而来。随着高校文、理、工、管、经、法和艺术兼备的综合性大学的发展,由于一些专业设置时间比较短,历史沉淀比较浅,在行业中的认可度与影响力都比较小,同其他专业相比没有优势。加上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对人才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非优势学科专业开展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显得尤为突出。现就非优势专业本科生学风建设工作的经验及所遇到的问题谈几点思考。

一、非优势专业本科生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不良学习风气蔓延

非优势专业每年录取的学生普遍调剂率偏高,且分数比传统优势专业低,这意味着无论在基础水平、自身素养和学习能动性等方面,非优势专业的大学生与传统优势专业的大学生相比,都存在不小的差距。所以,更容易产生对本专业的不认可及厌学情绪,更加无法静下心来学习,甚至产生消极、对付的想法。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学习上的种种不良现象,如旷课、迟到、课堂睡觉、玩手机、不交作业、沉溺于网络游戏,甚至要求退学去打工。如此种种,导致不良学习风气的蔓延。

(二)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消极,出现高挂科率

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没有培养起来,部分基础差、自学能力差、自身努力不够的学生,很快就会遇到挂科的问题。前期课程基础没打好,后期就很难跟进,专业学习上遇到的巨大障碍,必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造成影响。这部分学生很快就会进入学业上的恶性循环,产生放弃学习的念头。由于自主性减低、自我控制力不强,部分男同学便沉溺于网络游戏,部分女同学沉溺于看电视剧等情况。

(三)师资不均衡,实践环节薄弱,学习效果较差

由于非优势专业吸引力不强,普遍存在专职授课师资较为匮乏、部分教师教学意识和教学水平相对较低、课堂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授课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等问题,以至于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在本科生教育中,“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非优势专业在“第二课堂”的设置上存在课程体系不合理、师资等教育资源配置不足、不注重培养多学科渗透、实习基地少等问题,这会使得很多学生毕业时仍不能掌握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四)社会不良风气,催生不良学习风气

在商品经济消极因素及西方价值观渗透的影响下,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特点。他们的思想更开放、更自我、更随性,更多关注的是物质利益和实际功利性,不少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和生涯发展缺乏明确的定位和规划,丧失了大学的奋斗目标。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求学急功近利,热衷于各种短期培训的资格证书、小有获利的课外兼职,而对于大学四年的学业却毫无规划、得过且过,出现旷课考证、旷课兼职的情况,使得专业学习荒废,即便拿到文凭也毫无含金量。

二、加强和改进非优势专业本科生学风建设的对策思考

学风建设关乎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非优势专业学生的学风建设最终关乎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倘若学风不正,学校声誉必将难以维持,学校发展也难以有所突破。严谨的学风是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自觉培养自身各方面能力的保证。针对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教风和学风同时抓

应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以言传身教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进行品德培养和学业指导,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良好教风促进学风建设。在学生中加強感恩教育,学会感恩教师、感恩家长、感恩社会、感恩国家。引导学生相信教师,和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在教师的引领下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习惯,积极学习。

(二)以专业思想稳定为基本点,夯实学风建设基础

1.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根据专业特点,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学习的价值取向,明确学习目的,鼓励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恰当运用学习方法,并且注意学生学习意志的培养,加强学生积极的职业观、学习观、成才观的塑造,重点在强化学生专业思想和意识。

2.学风建设分年级分层次开展。首先,初入校园的大一新生侧重以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与专业信念为主,目的是完成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换。二、三年级的学生,其侧重点要变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升,并帮助学生进行学科学习观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打造核心竞争力,具体落实成才教育的阶段性目标。

(三)以制度建设为着力点,规范学风建设管理

1.强化教学监控管理运行机制。学风建设的主阵地、主渠道还是课堂,抓住了课堂,就是抓住了学风建设的关键。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强化对教学运行的监控管理。

2.完善学风激励机制。有效的学风激励机制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优良学风的形成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进一步整合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战线相关教职员工之力,积极探索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把学风建设的成果转化成可量化的指标,使得学风建设工作方向明确、目标明确,形成学院内各班级间、各年级间的良性竞争,引领学风建设工作的良性发展。

3.健全学风监督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学风监督评估机制有利于对学风状况、学风发展进行整体把握。学风监督评估机制要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三级立体检查、督促机制,对考核内容要进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注重它的操作性、层次性和循序渐进性。

(四)以专业建设为切入点,助推学风建设进展

1.明确专业定位,更新课程体系,突出专业优势。学院应在明确专业定位的基础上按照“重视理论、加强实践、着眼应用”的指导思想设置课程和组织教学。根据专业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限定性的必修课程,提高个性化、综合性、实践性的限选课程比例,其中包括实用的、热门的、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多开形式多样,可以培养学生不同实践技能的实践性课程,合理分配教学内容比重。

2.适当增加课程设计、专业技能培训,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等,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改进实验教学内容、手段,规范实验课程体系,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健全和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和各项规章制度。

(五)以创新实训平台为落脚点,筑牢学风建设堡垒

学校、学院要切实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参加形式多样的科技文化活动。

1.设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成果展示平台。设立成果展示、企业合作的宣传橱窗。除了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创新实践成果展览,还可以长期发布各类科技活动及赛事信息。及时展示最新获得的成果,向有兴趣的学生提供咨询,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同时,对创新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宣传,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创新研究。

2.以项目为导向开展创新实践。整合相关联的学科知识,形成研究课题。学生针对课题进行相关学科领域的探索,并努力完成设定目标,在此过程中形成对学科理论体系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工程应用能力。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