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德国“卓越计划一期”评析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7 20:35:35      点击:

朱莲莲

摘要:2006年德国开始总共为期11年的卓越计划,2017年“卓越计划一期”进入尾声。本文介绍卓越计划的主要内容,以及重点通过德国高校的世界排名、科研产出的效果以及引起德国高校的分层来对德国卓越计划进行评析,并对“卓越计划二期”进行展望。

关键词:德国卓越计划;高校世界排名;高校分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4-0207-02

德国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倡导高等教育民主平等的均质发展,德国高校发展没有高低之分,但90年代以来德国高等教育发展并不尽人意。在各国都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的背景下,德国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却未有高校能进入顶尖的前五十名。“一方面德国没有坏大学,但在另一方面,德国也不存在足够多的好大学”。为了重塑德国高校重镇的形象,增强德国高校科研实力,提高德国高校的竞争力和知名度,2006年德国政府推出了“卓越计划”项目,力图通过重点资助,打造一流德国高校。

一、“卓越计划”的主要内容

2006年开始的卓越计划总共为期11年,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对于该计划的总投入额为46亿欧元,资金主要用于三个部分:1.研究生院(博士生培养计划),用于培养德国优秀的后备科研人才;2.卓越集群,它是卓越计划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培养研究精英集群团队,促进德国大学与校外科研机构的合作;3.未来构想计划,该计划更为符合德国本身的“精英大学”的设想,目的在于提高所选的未来构想大学的国际竞争力。

“卓越计划”资助对象由联邦教育部德意志研究联合会(DFG)和科学委员会(WR)共同甄选。

第一阶段(2006—2011年)投入19亿欧元的经费总额,由联邦政府承担其中的75%,其余的25%由州政府承担。

第二阶段(2012—2017年)共投入资金27.24亿欧元,同样联邦政府承担75%,其余25%由各州政府承担。

二、“卓越计划”的效果评析

2017年德国“卓越计划”第一期结束,该计划是否达到了德国打造“精英大学”的预想,提高了德国高校的竞争力和知名度,本章将从德国在世界大学的排名、科研产出和德国高校的范式转换三点来对“卓越计划”的效果进行评析。

(一)德国高校在世界的排名

2006年推行“卓越计划”之前,德国在各个世界大学排行榜上均未能进入前五十,无法列入“精英大学”行列。以最有名的三个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imes)和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以及QS世界大学排名(QS)为例,2006年德国高校在Times排名最高的是海德堡大学,位列58位,第二是慕尼黑工业大学,排名82位,第三是慕尼黑大学,排名98位。2006年ARWU排名中,慕尼黑大学位于第51位,慕尼黑工业大学排名54位,海德堡位列第66。2006年QS排名中,海德堡大学排名58位,慕尼黑工业大学和慕尼黑大学分别排名82位和98位。

德国推行“卓越计划”的首要目的是提高德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力求打造出几所“精英大学”。通过资金资助大学多个学科的建设,提高大学与其他科研机构的合作,聘请精英科研人员,德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在这十年间也得到了很大提高。2017年Times排名中,慕尼黑大学排名已经上升至第30位,海德堡大学第43名,慕尼黑理工大学排在了第46名。2017年ARWU排名中,海德堡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和慕尼黑大学分别排名第47、47和51位。2018年QS大学排名中,慕尼黑工业大学排名64位,慕尼黑大学排名66位,海德堡大学排名68位。

(二)卓越计划科研产出的效果

首先从国际角度来看德国发表著作的数量从2003—2006年到2008—2011年277.450篇涨到337.943篇,涨幅为21.8%。德国在国际发表论文数量排名第五提高到第四。而被引用的论文在国际论文(不包括人文和社会学科)中所占的比率由13.4%涨到了14.4%。在国际被引用论文排名中由第三排名到第四(中国上升至第二)。

而从国内角度来看,德国科研产出高引用率增长的1%(由13.4%到14.4%)中有超过一半比率(0.6%)的论文是来自卓越集群的研究论文。而值得注意的是,校外科研机构发表论文被引用的比重在全德也有很大提高:马克思普朗克协会(MPG)由21.5%增加到22.6%;弗朗霍夫协会(HGF)由16.8%提高到18.7%;莱布尼茨协会(WGL)由14.7%提高到15.9%;赫姆霍兹协会(FHG)比重由12.8%降到了11.4%。“卓越计划”的目标之一是加强德国大学与校外科研机构的合作。而这项数据表示,德国校外科研机构与大学卓越集群有不同程度的合作,合作最多的是马普所,然后是弗朗霍夫协会和莱布尼茨协会。

第三从大学角度来看,第一批入选卓越集群的8所大学(卡尔斯鲁尔大学除外),论文被引用的比重由14.8%增长到16.4%;有生命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学科入选卓越集群的大学论文被引用比率由13.9%上涨到15.2%;没有入围卓越计划的大学论文被引用比率由12%上涨到12.8%。由此可见,在“卓越计划”中获益的高校有更高的起点,有更多提高它们科研能力的机会。

(三)“卓越计划”引起的德国高校的分层

德国大学历来的理念都是“平等和均质”。但从80年以来,应用于西方行政体制中的新公共管理政策在德国高校管理体制中推行。各高校开始以绩效为导向,争夺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由德意志研究联合会资助科研项目的第三方资金。在“卓越计划”推行之前,德国高校的第三方资金分配就有明显的倾斜和不均。德国高校已经划分为科研能力较强和科研能力较弱的高校,即高校体系的“垂直分层”。

而卓越计划推行的目的之一在于“建设几所国际一流的顶尖高校,同时在广度上提高德国高校的整体质量”。因此可以看出,高校的分层本身就是“卓越计划”的内在目的之一,而分层也是建设有竞争力的国际一流顶尖高校的前提之一。從高校排名、科研产出、获得第三方资金的资助可以看出,曾经德国排名靠前顶尖高校如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大和海德堡大学等排名靠前的高校,现在依然是顶尖高校,德国高校“所有大学都是平等的”的神话早已不复存在。卓越计划推动的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满足了德国科学的发展,对于结构上很是保守的德国科学体系是一次积极的冲击。

同時未能得到更多资助的一些规模较小的高校,虽然无力提高自身整体实力,但他们注重发展自己的特色专业领域,也获得了一些迅速的改善。

三、总结

在2016年德国国家专家委员会对于卓越计划的测评报告来看,委员会认为卓越计划项目对于德国高校体系总体上来说有着积极的影响。虽然项目并没有完全实现其目标,德国未有高校能够上升到世界顶尖高校行列,但是十年时间尚短,建设世界一流高校还需时间。同时卓越计划投入的资金与其他世界顶尖高校如耶鲁、哈佛相比,依然是相形见拙。仅仅依靠德国政府和州政府以及德意志研究联合会(DFG)的科研资助并不足以与依靠校外高额资助的哈佛、斯坦福等高校相抗衡。

而德国政府也于2016年4月16日发布协议,从2018到2028年再投入50亿欧元用于科研研究。这项协议表示,德国政府已经认同“卓越计划”带给德国高校的积极改善,并将继续投入资金用于支持它的后续研究。德国的研究人员正在为下一轮的卓越计划做准备,“卓越计划第二期”的竞争于2017年开始,拟于2018年9月宣布入选结果,并于2019年展开。未来“卓越计划”的实施,还面临很多现实的问题,比如高校的分层、区域的平衡、项目效果的评价、科研与教学的平衡。

参考文献:

[1]Michael Hartmann.Die Exzellenzinitiative und ihre Folge [M].Leviathan,2010:369-387.

[2]朱佳妮.追求大学科学卓越——德国“卓越计划”的实施效果与未来发展[M].北京:比较教育研究,2017,(2):46-53.

Abstract:In 2006,Germany began a total of 11 years of outstanding plan,and the "first phase of excellence" in 2017 came to an en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excellent plan,and focuses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German excellent plan through the world ranking of German universities,the effec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 and the stratification of German universities,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two phase of excellent plan.

Key words:the German plan of excellence;the world ranking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stratifi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