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研究性学习与大学人才培养模式选择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8 20:38:47      点击:

王思梦 邵云飞

摘要:现代大学的人才培养依赖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对接受性学习的整合与升级,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渠道,也是学生参与高校科研活动的有效途径,符合创新教育实施的内涵。本文随后结合电子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案例进行阐述,得出启示。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高校科研;创新教育;接受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4-0075-03

一、引言

研究性学习对高校人才培养究竟起到了哪些作用?换言之,为什么现代大学的人才培养必须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来开展相应的工作呢?这是因为,现代大学的教育应致力于促进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构建学习型社会。以培养全能型大学生为己任需要大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只有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学生才有可能在课外参与一些具体的科研活动,从而有效增强大学的研究氛围;更重要的是,时代的发展依赖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源于创新的教育模式。基于此,研究性学习不仅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也是大学生参与高校具体科研活动的途径,更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种模式,它在大学人才培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研究性学习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理念首次被提出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内涵不断丰富。学生不完全依赖教师课堂所灌输的知识,而是在教师课堂授课之余自主决定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等,学生可充分利用学习资源不断充实自己并构建自身思想体系,这有利于弥补传统“填鸭式”教育的弊端。自主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学习者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者积极地对已掌握的和新学的知识进行整合,是一个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构建与丰富认知体系的自主学习管理过程[1]。大学是知识研究与探索的场所,学习者出于共同的学习兴趣汇聚在一起平等探讨,自主学习的理念对于高等教育的具体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2]。“以人为本”的理念延伸到教育领域就是“以学生为本”,它以满足学生的利益与需求为出发点,并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自我发现与探索、进一步实现自我发展与创造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自己以及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意识。高等教育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其自主性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习惯性地将知识“填鸭式”地输入给学生,忽略了个人吸收及领悟能力的差异,这种情况下往往培育了考试高分、能力低分的学生。可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态度,提高其兴趣与能力是当前教学模式所需改进的地方。

自主学习是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充分考虑,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与能力具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是全盘输入。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潜能被全面激发,广泛探索、理性质疑、合理分析、有效挖掘、发现真理成为了可能[3,4],它的普及对自主学习的推广具有重大意义,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全身心投入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内容进行理性判断,合理分配自身学习时间与内容,是对学习方法的改进与学习能力的提升。这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创造了自由的空间,教师在以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基础上又增添了引导者功能,学生也能有效利用各种资源自主选择学习,师生互动更加频繁且具有针对性,师生关系朝平等化、沟通化、密切化发展。

三、研究性学习使大学生参与高校科研工作

研究性学习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改变,高校科研不是教师的单独任务,学生也非仅仅扮演着“学答者”的角色,科学研究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倾注心血,共同努力。科研是真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有利于锻炼其坚持不懈的态度与善于发现与创造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途径。

事实上,研究性学习方式给大学生参与高校科学研究提供了两方面的条件:一方面,大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理性分析能力较之前有大幅度提升,使其科研工作具备一定的能力基础;同时,大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弹性,且其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具备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大学生对既有知识形成了自身的存储库,而面对仍需探索的“未知”具有探索意识,这也就说明了大学生不仅具备学习能力,还具备研究潜能。大学生的“研究者—学习者”的双重属性有利于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这也就对大学生提出了要求,对待知识的态度要如饥似渴的去吸收更要理性审视其真正内涵与价值[5]。因此,高校的研究性学习方式体现了对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能力培养,学习与研究是研究性學习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彼此渗透,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也要注重对研究性学习方式这两个方面的落实。现代大学教育的优劣不是以科学家的数量来衡量,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研究素养。如严谨的求学意识、缜密的逻辑思维、规范的写作能力、知识资源的获取等。可见科研能力是研究性学习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可有效锻炼其科研能力。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将大学生科研视为必修课,并有15%的总学分比例要求的教学方法值得借鉴。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之处在于它具有专业导向性,沿着特定领域展开学习与深入钻研,这是其特殊性所赋予的要求[6]。另一方面,高校具备良好的求学环境与完备的软硬件设施为学生的全身心投入科研创造了条件。高校不仅要举办多种形式的学术讲座,鼓励在导师带领下展开实践调研,还可成立相关的科研协会,让有兴趣与能力的学生加入互相帮扶与成长;另外高校可及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用制度保障提升学生的科研兴趣;导师在高校中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导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与能力提供指导意见,如学习中的选课与研究技术,生活中的重大抉择,个人品质的形成等;丰富的资源更加有利于学生展开科学研究活动,因此图书馆、实验室等基础资源建设需要完备。

四、研究性学习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了模式

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对于知识重传承轻探究,教师传授的知识可让学生较全面掌握,但学生的自主性与探究性意识却容易被忽视,学生的批判、辩证能力与创新意识无法得到锻炼,这是研究性学习的阻碍,更有悖于当今社会激烈竞争下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这就需要大学教育对其传统模式进行改革,借助其创新教育培育创新人才,鼓励学生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与发现,发挥其价值与作用。

创新教育注重培育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基于传统教育的全方位、突破性的变革,源头性地揭示了教育是什么、办教育的原因及举措。它是一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发现问题的本质;它是一种针对性教学,将学生的兴趣与特长结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素养;它是一种素质型教学,具体的知识传授过程中是对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育。实践得真知,通过教学计划的制定及实施可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7]。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有利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创新教育模式,值得在高校广泛推广。创新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探究与革新,研究性学习就是这样一种重研究的学习方式,它虽然不同于创新活动的目标指向,但两者的活动发展历程却具备一致性[8]。可见研究性学习是实行创新教育的极佳选择。研究性学习凭借其独特性对创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并不意味着是高校教学方式的唯一选择,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作为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两个方面推动着学生认知成长[9,10]。接受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方面了解与掌握,但仅仅只局限于对知识的吸收而非思考与判断,不利于推动个人的终身学习和社会的长远创新。这就意味着高校教学中以研究性学习为主、接受性学习为辅的融合性教学模式是對“知无涯而生有涯”这一问题的最佳阐述,研究性学习认同接受性学习构成其学习环节中的基础部分,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性整合与代替[11]。研究性学习是有利于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不同于接受性学习的整合优化的学习方式,体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学习理念,这有助于增加师生互动、增进师生关系,是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的一种学习模式。

五、电子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案例分析

电子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依托工商管理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科技部“技术创新方法集成研究与推广应用”、四川省科技创新平台等项目,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

在自主学习方面,学生在满足学分修满的情况下可按照自身制定的学习计划自主选择所修课程与授课教师,并形成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学生在展开自主学习时,经管学院提供了充分的学习资源,如国泰安数据库等高级数据库,为学生深入钻研提供翔实的数据,学院多次举办高级别讲座,如诺贝尔获奖者、长江学者等的最新观点,给学生带来学术的盛宴。另外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疑问进行针对性的解答,及时引导,进一步引领学生反复钻研,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在密切互动中不断增强。以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为抓手,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无论是在偏向于理论研究的纵向项目方面还是在偏向于实践研究的横向项目方面,目前工商专业本科生从三年级以后,都会就指导老师的研究方向,主动与老师进行讨论,确定自己的研究主题,而且学生创新创业激情大大增加。创新人才培养是新时期我国大学人才战略的核心任务,而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教育体系的建设。电子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构建了以创新素养培育、创新知识传授、创新实践基地三要素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教育:第一阶段在学业导师辅导下侧重创新素养培养和知识传授;第二阶段在专业导师指导下实践锻炼,这两阶段为相辅相成;此一体化教育体系主要通过产学研平台来实现。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强化学生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六、结束语

研究性学习运用到高校教学模式中,是对传统教学与科研机械孤立状态的有效融合,从本质上提升了现代大学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效率,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大学生人才以及实现高水平办学理念。研究性学习进一步解开了高等教育的神秘面纱,为具有深度、难度的既有知识和复杂的需要探索挖掘的全新知识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教师就是渡桥者的引领者,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吸收理论知识,并激发思考,联系实际;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对知识进行深度、广度的挖掘,在丰富自身知识库的同时去探索甚至创造全新知识。因此,研究性学习能在实质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新鲜血液,真正培养社会所需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开颜.高校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4):97-98.

[2]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性学习[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5-15.

[3]彭湃.为高阶学习而评价——表现性评价及其在高等教育学习成果评估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研究,2015,(11):55-63.

[4]刘海燕,常桐善.能力,整合,自由:斯坦福大学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4):30-35.

[5]白宪臣.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河南大学本科实验班为例[J].大学教育,2015,(7):32-34.

[6]彭峰.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以沃里克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6,(3):25-27.

[7]韩玉刚,丁荣萍.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培养中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J].大学教育,2016,(1):41-42.

[8]张学良,李辉.过程取向与自主建构:美国高校顶石课程形态[J].中国高教研究,2017,(3):78-82.

[9]张慧丽.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3):70-72.

[10]孙珂.宁波诺丁汉大学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1):69-72.

[11]余寿文.大学的本质功能与中国科技人才的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26-31.

Abstract:The talent training of Modern University depend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y learning. It is the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of acceptance learning,providing a channel for students to learn autonomously. Moreover,it is also an effective way for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university research activities,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connotation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the cas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the inspiration to management is then proposed in this work.

Key words:study learning;self-learning;university research;innovative education;acceptance learning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