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以“学生为中心”的《临床中药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探讨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2 20:05:43      点击:

石铖 郝蕾 刘宇 韩雪 王茜 曹丽静 郭秋红 张一昕

摘要: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探讨翻转课堂、微课、PBL、案例教学法、实训教学、第二课堂等教学方法及手段在《临床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中药学》的教学提供更合适的方法和模式。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临床中药学;翻转课堂;微课;PBL;案例教学;实训教学;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3-0132-02

《临床中药学》目前对于该课程的教学,多数教师在授课时采用的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接受”模式,这种模式学生不能参与到课堂中来,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1],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无法适应学生的发展要求[2]。因此,我们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改变教学观念,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将其应用于教学中。本文基于该教学理念,初步探讨《临床中药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期为《临床中药学》的教学提供更合适的方法和模式。

一、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

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主动学习;课堂时间重新分配,教师讲授时间减少,学生学习活动时间增加;教学方法发生改变,由过去单一的讲授法转变为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评价方式由过去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3]。这种教学理念,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的体现创新意识和与时俱进[2],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的进步。

二、《临床中药学》亦要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 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師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微课、PBL、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1.翻转课堂与微课。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家学习新知识,课上完成对知识的内化吸收,教师从旁予以指导,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而单纯的照书学习新课较枯燥,学生难以持之以恒,故可将翻转课堂与微课相结合,教师录制内容丰富有趣的微课视频,学生课前观看微课视频学习,课上分组讨论相关问题。在《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中,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根据中药学课程安排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前录制微课视频,其中涉及中药的功效、应用等。为激发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录制微课视频时应尽量丰富视频画面,可穿插中药传说故事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视频最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下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完成作业。布置作业时,应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例如针灸推拿、中医、中西医等临床专业,应侧重中药的临床安全、有效、合理应用;中药、中药资源专业应侧重中药的品种、来源、真伪优劣鉴定。课上,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微课视频中的问题,确定本组的最终答案,每组选举代表发表本组的观点,余组提出质疑并给予补充。学生发表见解结束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学生的合理观点给出最佳答案。课后,教师将最佳方案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根据微课视频、解决方案等对知识进行巩固复习。

2.PBL教学法。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是以讨论问题为核心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指导下,教师给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发表见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我们可以采用PBL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将学生随机进行分组,然后教师设计问题,展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最后教师进行补充及总结并进行教学评价。

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临床中药学》教学内容特点,注意避免重复课本内容,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点设计归纳性、开放性、贴近生活情境的问题,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且难易适度,其关键在于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解表药中能够通鼻窍的药物有哪些;海藻玉壶汤中用到了甘草和海藻,而这两味药的配伍属于十八反的内容,两药究竟能否共同应用,为什么;等等。

课上,学生分组对各个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得出最佳答案并分组展示。教师对各组答案进行补充总结及评判,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在找寻答案过程中的认真探寻,尤其对于开放性问题千万不要妄下结论,说这个对那个错,相反,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寻找出五花八门、标新立异的答案。应及时对每个学生的回答给予表扬、鼓励,应尽可能的创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在回答开放性习题时,由于其自身认识水平有限,肯定会有失偏颇,甚至错误的结论,教师不要过多地批评,而是要注意引导。

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过程,使学生了解掌握教学内容中的各知识点及理论,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依据已学知识针对案例进行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教师仅给予补充纠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题地位,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临床案例兴趣颇浓,而案例分析需要学生对中药药性理论、中医基础知识及临床实践有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学习者的自身素质、知识储备、学习能力要求较高,故我们认为在中医专业学生中开展此教学方法最为适宜。案例选择方面,可以选用名家验案,亦可选用临床真实病案,在相应章节讲解结束后,利用1—2学时时间引入案例,让学生依据中医基础知识分析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依据中药药性理论及所学中药的功效、主治给出治疗用药组方,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对于中药的临床应用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讨论时间,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二)實训教学

目前,我校《临床中药学》实训教学主要是中医专业的中药认药实习课程,学生要走进药园及饮片展览室,进一步学习中药原植物及中药饮片的形态特征,而形态相似的植物及饮片往往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此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于形态相似的药物,我们采用将植物及饮片分发给学生,由其分组观察探讨发现各药物的不同之处,选派其中一组的学生代表进行展示讲解,其余各组对其遗漏之处进行补充,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三)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教学课堂而言的,是指在完成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之外,基于专业知识,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各项课外实践活动[4]。在《临床中药学》教学之外,我们可以“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大学生挑战杯等,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讨论

“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教学方式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自主获取知识。我们在《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微课、PBL、案例教学,都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前提,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仅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以及引导。

“以学生为中心”,不是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味地迎合甚至讨好学生。我们在《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在诱导学生主动发言、点评学生表现时,切不可为了防止打击学生学习热情而盲目的肯定学生的观点,即使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教师仍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发挥主导作用。

本文仅对“以学生为中心”的《临床中药学》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进行初步的探讨,其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中医药教育者共同努力,创建适合于《临床中药学》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黎鹏.新课改中教师如何转变观念[J].甘肃教育,2011,(7).

[2]王跃恒,李应求.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线性代数教学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8):59-61.

[3]马艳.“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6):188-190.

[4]舒树苗,张瀛予,方 玲.浅谈中药学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173-174.

Abstract:Based on th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concep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such as flipping classroom,micro-lesson PBL,case teaching method,practical teaching,and the second classroom in the teaching of Clinical Chinese medicine.In order to provide a more suitable method and model for the teaching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Key words:student-centered;Clinical Chinese medicine;Flipping classroom;Microcourse;PBL;case Teaching;practical Teaching;second Class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