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25期·新文科建设赋能广西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9/28 14:03:03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25期

吴霞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新文科建设;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高等教育国际化专项一般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中外合作办学推进新文科人才培养建设研究”(2021ZJY1683);2021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高等教育国际化专项一般课题“后疫情时代广西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研究”(2021ZJY1680);2021 年度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资助经费重点课题“广西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经验与典型案例研究”(2021A038)

[作者简介] 吴 霞(1993—),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硕士,广西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助教,主要从事高校管理、外语语言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5-0029-04 [收稿日期] 2022-03-19

在高等教育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从“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到“双万计划”,高校正逐步改变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向。无论是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还是高等教育改革力度加大,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新文科概念的诞生。为跟上新时代步伐,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建设亟须改革。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国际教育与多元化融合的办学模式,新兴学科领域的合作办学宗旨契合了新文科“新时代新使命”的基本要求。

一、新文科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一)新文科的内涵与实质

相较于传统文科而言,新文科从字面上看突出了“新”。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新文科的内涵与定义。从中国的立场阐释新文科在不同方面的改革与创新[1],有助于加深对新文科建设背景的了解。从新文科本质特征和时代发展要求上看,推进新文科建设应加大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的改革力度,创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科,坚持文化自信[2]。总之,新文科是新时代赋予传统文科发展的新要求[3],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高校应发挥服务社会的职能,培育能够走向世界的中国特色高等文科人才。

笔者以为,在分类上新文科专业不同于传统文科专业。新文科的目的是为了明确高等教育改革与学科发展规划的方向,而对今后文科的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新文科的出现使纯文科的发展不再具有局限性,更多去探索学科交叉、学科整合以寻求文科发展新道路,例如,将国别区域研究作为外国语言文学的方向之一。该学科是对特定国家或者区域的人文、地理、政治等方面进行的全面深入研究,对解决地域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国别区域学被列为一级学科,证明国别区域研究作为学科交叉整合的产物,既是新文科建设的专业模范,也对高等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起到关键作用。

(二)新文科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性

1.地理特点。广西壮族自治区处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衔接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被视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门户。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东南亚国家接壤相邻,双方在经济贸易、对外交流、教育合作等方面的沟通合作相对频繁,广西壮族自治区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商贸交流中转站,也是物资和人才输送的加油站。

2.人才需求。为促进“一带一路”各国、各领域的互联互通,兼具专业技能和语言优势的人才作为使者,对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与交流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中国立场、通晓国际规则的高素质国际专业人才是对文科发展的新要求,也是新文科建设的时代需求[4]。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仅有一所“211”高等院校,其他高等院校也相对集中在南宁、桂林等地。为扩大教学范围和影响力,近几年来多所高校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其他城市设立分校区,力争最大程度将教育本土化。

二、广西中外合作办学文科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中外合作办学文科专业发展现状

广西壮族自治区现有2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广西中外合作办学总体发展存在不稳定不均衡的问题。从图1数据看,广西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主要分布在南宁、桂林这两大城市,其中南宁有10个项目、桂林有7个项目、柳州有2个项目、钦州有1个项目。南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占广西的50%,占比最高;其次是桂林,占35%。值得注意的是桂林3所院校在2022年同时获批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呈现出厚积薄发之势。3所院校和获批专业均为理工科,体现出新工科建设的决心,同时也确定了新工科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广西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最早获批的专业有会计学、学前教育、公共事業管理、音乐学等,均为文科专业,而目前最新获批的文科类专业项目是2021年广西师范大学与韩国龙仁大学合作举办的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广西师范大学依托已有办学经验,发挥教育学专业优势,整合中韩双方优质教学资源和经验,努力促进跨文化交流学习,致力于培养创新型国际型人才。

经过实地研究考察,结合项目年报来看,大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文科专业已经成为优势专业,与国外高校进行人才的强强联合培养,促进专业国际化发展,提高国际专业人才素质。在一流专业建设方面,广西财经学院的国际商务专业是自治区级的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而美国温斯洛普大学的国际商务专业也具有很强的商业性和学术性。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广西壮族自治区迫切需要熟练掌握国际商务技能,具有较强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国际商务人才。

(二)存在的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进入提质增效阶段后,国家严格把控新申报项目审批流程,对在办项目提出量化评估指标体系,以促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保证办学质量。但因疲于应对多种报告、评估而忽视项目发展的本质,因此陷入发展瓶颈期。

1.国际化程度辐射力度弱。合作办学在课程、教材、师资方面均展现了较高的国际性,但合作办学项目对于整个学校来说影响力小、受到的重视不够,导致项目带动学校整体国际化发展的后劲不足。

2.中外教学管理融合度不足。教学管理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关键性作用,教学流程和规范贯穿培养过程。在教学管理上中外高校的要求不尽相同,为同时满足双方要求,项目管理在双方之间属于特例,说明双方教学管理需要磨合,大部分情况都是以特例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没有研究出解决根本的办法。

三、以新文科建设赋能广西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

为促进新文科建设的内涵式发展,从我国立场出发,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新文科,培养符合社会需要且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2],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教育要加强新文科建设,推进文科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展现广西壮族自治区新文科建设的坚定与决心。中外合作办学文科专业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显著成效,助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

(一)地区高等教育资源优化赋能“专业+语言”人才培养体系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专业+语言”人才培养特色能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育人效果最大化,强化了专业学科建设,引领传统文科的转型升级。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影响了现场教学效果;但在后疫情时代,广西壮族自治区各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采取调整教学手段、丰富课程考核方式来降低疫情下线上线下教学多次转变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首先,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以弥补无法正常参加校外实践教学的不足。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跨文化教育活动提升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有效弥补实践训练的不足。其次,组织学科竞赛、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以赛促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强化团队协作精神;鼓励学生报考专业证书,参加国际性专业竞赛,在竞赛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开阔专业学习视野,弥補改善广西高等教育资源的不足。

(二)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赋能中外教育教学

稳定优秀的师资队伍对人才培养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建立一支国际化师资队伍有助于建立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师资队伍具有双语教学能力及海外留学背景的特点,能够有效促进高等院校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建设,立足于中国优秀文化特色,借鉴、汲取中外教育教学经验,更好融入实际教学工作中。首先,定期召开中外教师教学研讨,帮助教师团队素质水平的提升。其次,支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充分挖掘国内外教师资源,加强对师资的培训,为教师提供到外方院校培训或学习的机会,激活国际化教师团队,打造“金课”、加强“一流基地”建设;同时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使教学与科研产生协同效应,营造教研相长的良好氛围。

(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赋能合作办学教育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教育项目作为院校国际合作交流的平台,教育对外交流频繁,形成了国际化教学环境,使教职工能够保持双语教学与研究的能力。首先是开展科研课题专项申报培训,鼓励以老带新,以高水平师资指导青年教师的方式,提高“传帮带”效应;加大学术研究的投入,为青年教师提供科研经费支撑。其次推进项目教师与国外合作高校共同进行跨国研究课题申报,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助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今后建设国际化示范项目提供国际化科研支撑,丰富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成果。

结语

新文科建设任重而道远,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长远性、连续性。新时代对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从广西中外合作办学文科专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中外合作办学对专业国际化发展、一流师资队伍培养起到积极作用,但存在国际化程度辐射力度弱、中外教学管理融合度不足的问题。从新文科建设的新使命新要求来看,要不断优化学科结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进一步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和优势,以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国际化师资队伍、中外联合研究等方面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创新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为满足服务国家建设的总体要求,积极响应国家新文科建设宣言,要有效利用中外合作办学创新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教育改革路径,以新文科建设助力广西中外合作办学发展。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