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传统文化视角下成人高校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2 20:05:34      点击:

陈臻智

摘要:当前部分成人大学生存在漠视生命的现象,笔者试着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中去探寻答案,希望探索出适合成人高校需要的生命教育范式,使大学生能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智慧,实现自我生命发展,养成良好的生命习惯,从而真正地超越自我,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生命教育;传统文化;儒释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2-0142-02

“生命教育”的概念最早由西方学者提出,但其实在我国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早已蕴含了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和实践经验,而且对于生命本性、对于人性的思考,中国人其实要比西方人早得多。中國拥有五千年的文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博大情怀,早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强大精神力量。从远古时期对生命的敬畏,到爱身养身。从儒家积极入世的“仁爱”之心、道家“无为”治世,到佛家以有限的生命,积极为社会奉献的“无我”之精神,无不体现了高尚的生命观。

一、生命教育的发展和内涵

生命教育理念由美国人杰·唐纳·华特士于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到80年代逐渐得以推广。而我国生命教育理念的引入则更晚,直到1997年,台湾地区才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概念。内地的生命教育课直到本世纪初才得以传入和发展,如辽宁和上海首先推动了生命教育课,部分高校如浙江传媒学院开设了生命学和生命教育研究所,特别是对儒学生命教育进行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5·12”地震以后,生命教育更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事生命教育的肖敬认为生命教育的内涵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因此,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关乎人的生命成长、人的生存和生活问题的教育。其实在两千多年前,管仲就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与我国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不谋而合,这个经典的治国理念正是生命教育的开始。所以生命教育可以理解为以人的生命为本、以人的自我生命成长为本的“树人”教育。

二、成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价值观的建设逐渐被忽视,这造成了大学生价值体系的失衡乃至崩塌。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如强迫症、抑郁症、自闭症、自虐和自杀倾向等心理疾病的学生数量呈上升趋势,再加上各种外来文化以迅猛的态势涌进我国,因此产生的极端思想和行为也日趋增多。更重要的是在互联网和手机普及的“微时代”,“低头族”、“手机控”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状态。便捷的网络媒介工具给大学生带来了表浅化、碎片化、浮躁化的“微心态”。为了躲避生命的空虚,他们习惯生活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而一回归到现实就很容易迷失自我,一旦生命失去了方向,便容易陷入“生命的困顿”之中。所以对成人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尤为迫切,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生命教育形式,正是最适合的药方,能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且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生命观,引导他们完善人格,实现健康成长。

三、传统文化中生命教育的宝贵资源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生命智慧和生命教育资源,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塑造了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品格。但在物质追求飞速提升的今天,很多人已经遗忘了圣人的生命教诲,对生命出现了疑惑和困顿,导致各种扭曲生命的事件层出不穷,特别是大学生的精神状况让人担忧,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传统文化中生命教育的内容,从浩瀚的生命智慧中寻找适合自身生命成长的良药。

1.敬畏生命。所谓敬畏生命是指,人们对一切生命给予平等的尊重、关爱和敬仰。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贝特·史怀泽认为:“敬畏生命的人就是一个自由人”。其实敬畏生命的理念在传统文化中就有丰富地体现,如在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和神灵崇拜等。而我国传统文化也历来倡导尊重生命,强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如儒家重视人性的教育,注重人的自我修养,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孝敬·圣治》)道家则认为生命的存在是自然而生,因此强调尊重生命就等于尊重自然;而佛家的“同体大悲”之精神,认为人人皆可以觉悟,成为圣人,更是倡导对人类与一切有情生命的尊重。

2.爱身养生。爱身养生是指不仅要爱护有限的生命,而且要养护心灵的健康。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思想皆以爱身养生为本,而儒家可谓是爱身养生的典范。如《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把尊重生命,爱惜身体作为孝敬父母的前提,儒家又认为生命的存在与健康,是实现生命价值的首要条件,追求在有限的生命下实现自身的价值。如《礼记·儒行》说:“爱其死以有待,养其身以有为。”道家更是重视爱身养生,认为要少私寡欲、谦卑不争、虚幻若谷、以柔克刚,保持平和的心态是养生的根本。而几千年来,中医更是担负起中国人的身心养护责任。如《黄帝内经》中提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在我们当今快节奏的时代,也是对我们不良生活习惯的反思。而佛家则重视人的身心双修,认为身体是觉悟的大宝舟,是精神修养的前提,所以要更加注重爱护自身的身体,利用有限的生命为社会做出无限的贡献。

3.大同世界。“大同世界”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与道家提出的“无为”和佛家的“净土”概念互相融通,是儒释道思想的共同目标,其意皆是希望建立一个生命平等、快乐、尊重的社会。如儒家以仁、义、礼、智、信、孝悌忠信为主导思想,从注重自我修养到重视家庭教育,再到积极建设和谐的“大同世界”;从讲求正心、诚意、格物、致知,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体现了儒家积极参与社会建设、服务社会的理念。道家以顺应自然、上善若水、知足常足、过犹不及等思想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从而建设一个身心和谐、“无为”的社会。而佛家对生命现象的剖析更是深刻而彻底,总是鼓励人们要坦然面对生、老、病、死四种生命现象,要有勇气面对爱、恨、别、离四种生命体验,超越自我,努力实现生命价值,为建设人间净土而做出无限的努力。

4.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儒释道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根本,它们如三足鼎立,互相融合,缺一不可,正是它们“和而不同”的思想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内容和生命教育资源。从圣人留下的经典、中医、太极拳、围棋、武术、戏剧等传统文化形式中都能触摸到古人的生命智慧。

四、浙江電大工商学院传统文化与生命教育的实践内容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文化自信”和生命教育的理念。我校积极倡导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生命教育,促使学校真正地回归“人”的教育。下面我简单分享一些几年来我校的实践内容和经验,希望给其他学校的生命教育提供可行性范式。

1.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形式。首先,为了使学生能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智慧,我校开设了《国学修养》课程,课程内容主要以儒释道内容为主,包括中医养生内容、生存教育,经过两年的实践,学生对生命智慧有了初步的认识。其次,在教学中,为了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我们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如运用跨学科、具身认知、案例分析、成果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形式把教学延伸到生活的各个环节,以实现生命教育的生活化。

2.培养教师的传统文化修养与生命素养。传统文化的生命教育是教师用自身的生命修养和体悟来实现影响生命,引领生命,促进生命健康和谐成长的教育。因此,生命教育不应该只是某门课或某个老师的事情,而应该是每一位老师的素养,一个小小的批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话语、一句贴心的提示、一句简短的微信回复、一个笑脸等,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关怀,使他们恢复对生活的信念和勇气。

五、结语

总之,成人高校应该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生命智慧,使传统文化回归课堂,回归校园,更浸润我们新一代大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学会体验生命,超越自我,最终实现自我价值,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张慧远.文化涵养生命,经典浸润人生——以传统文化经典进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与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0,(3).

[2]马杨林.庄子人生哲学融入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J].新课程,2016,(4).

[3]郑晓江.以文化传统为内核开展生命教育[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