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五年制低年级医学生暑期科研、早科研实践模式探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2-25 20:20:57      点击:

赵思如 刘丽 潘静 林飞阳 李铁力 周忠志 陈丽

摘要:科研实验能力现已成为一项评价当代医学生必不可少的指标。然而目前医学生整体实验素养不高,科研能力偏弱,故实施学生暑期自主科研实践,从而培养科研思维,加强基本实验素质,提高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在培养低年级医学生良好科研素养,为今后的科研学习打下夯实基础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低年级医学生;暑假科研;实验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0-0094-02

一、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等医学教育做好本科生早期接触科研、获得良好的科研训练已成为诸多学者研究的重点[1]。传统五年制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初1—2年偏重于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接触科研的时间极少,致使后期无法完成系统性的科研思维和能力训练。为此,暑期科研实践以早科研、暑假科研为特点历时54天,充分利用暑假锻炼科研能力,夯实专业基础,最终在培养低年级医学生科研能力和提高其综合素养方面起到良好作用。

二、现状

(一)五年制本科医学生的科研现状

科研能力包括科研意识、查阅文献、问卷设计和撰写论文等方面。医学本科生以课本为主、科研为辅,科研能力整体偏弱[2]。而事实上大部分本科生对科研感兴趣,却只有不到l/5的学生实际参与过科研[3]。加之大学中关于科研能力培养的活动大多以比赛形式开展,学生缺乏系统的科研培训,故大学生普遍科研意识薄弱,实践能力偏低。

(二)大学生暑假生活现状

据调查,暑假中有38%的大学生打工、做兼职,28%的学生宅在家里做自己喜欢的事,11%的学生帮家人务农,11%学生考驾照[4],可见在暑假极少有学生投身于专业学习或科研。目前,各高校对医学生考研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具备科研能力占有明显优势。这样看来,医学生在暑假提前接触科研,既有助于科研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发现临床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并予以探究。

三、早科研、暑期科研的必要性

当前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往往集中在研究生阶段,主要的培养方式为完成研究生的毕业课题。许多本科医学生无法了解、接触、深入科研,而到大四、大五时期为了考研的優势才匆忙学习科研,无法真正体会其精神。此外,在校期间,医学生还需与临床和社会接轨,即将毕业的医学生也得准备考研或者就业,这表明医学生在校可以用来科研学习的时间极少。目前我国自然科学类科研论文大多出自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医务人员,基层工作的本科及以下学历的医疗人员在论文撰写方面举步维艰,进而使大量来自基层的珍贵医疗资源和数据无法展示和利用[5],故五年制低年级学生早科研、暑期科研十分必要。

四、实践内容

(一)对象

湖南中医药大学陈丽老师五号科研课题组中,已接受统一科研理论培训的本科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分别2名、10名、4名。

(二)方法

1.时间:2017年7月3日—8月27日。

2.地点:湖南中医药大学东塘校区。

3.实施内容。①前期筹划。科研课题组16人自愿报名暑期科研夏令营,签订同意书,统一购买保险,保留存档。住宿统一管理。依据《中药复方ANBP基于ski基因调节TGF-β/Smad信号通路而促愈的实验研究》《复方微粉对创伤早期FⅦ及ATⅢ表达的影响》《皮肤移植术后中药复方ANBP对成纤维细胞FAK/α-SMA信号通路的影响》三个课题合理将其分为3个小组,并选出一名大组长,三名小组长。②自主实验。小组长联系老师、实验室,购买试剂、器材后展开实验。期间进行多项实验:创伤造模、皮肤移植、RT-PCR、HE染色、免疫组化、小鼠心脏采血并离心。创伤造模、皮肤移植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RT-PCR、心脏采血离心更具探索。因为步骤的时间、试剂浓度等不再统一不变,更需要查找资料,总结方法。③汇报。每周六汇报实验、解读文献,以加强理论指导,及时总结和反思;组长整理团队和小组工作,组员总结个人成长,明确今后学习的计划。④日志心得。每位同学轮流记下当天学习内容,一来养成及时记录并反思的好习惯,二来便于团队交流经验、共同成长。

五、成果

(一)实验技术

经过实践,学生表示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并基本掌握动物实验技能。同时学习了免疫组化、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完成了3个课题的预实验阶段,为正式实验提供了充分的经验指导。

(二)成书编册

已将实验的详细进程及成员的心得分组整理,实验问题与收获进行系统总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编辑成册以便规避问题、完善技术。

六、讨论

暑期科研实践尚在早期阶段,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科研意识和素养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其中仍有不足待改善,从而发挥出最大作用。

(一)早科研、暑期科研

通过此次早科研、暑假科研实践,学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长,明白了如何设计、准备、完成一个实验以及处理突发情况,锻炼了实验基础操作,养成了思考探讨的习惯。而且表示相比或兼职或在家休息的暑假,这个暑假对自身更有帮助,不仅求知欲大大提升,而且对专业学习也进一步表现得自信和钻研。

(二)加强团队合作,提升综合素养

在充满竞争的时代,医学生的临床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已成为他们成才的重要保障[6]。科研期间学生各司其职、互相合作、交流经验、发现并解决问题,无形中提高了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强化了创新性和积极性。

(三)理论知识薄弱,专业指导缺乏

由于本科阶段没有专门针对科研设计的课程,学生的科研思路和设计能力往往不足。锻炼后,学生已有独到的研究方式,但遇到瓶颈问题时,由于自身理论知识薄弱、多方面经验指导缺乏,只能反复实验来探索问题,耗时长且效率低。故在实验创新的同时应不断巩固专业知识,达到有方法、有指导的高效探索。

总之,暑期科研实践巧妙利用集中的空余时间接触系统的科研训练,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养及能力。这种对低年级医学生早科研、暑期科研效果的探索具有可行性,可供各高校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借鉴。

参考文献:

[1]张秀军,于玉领,沈琼等.医学本科生早期接触科研训练的探索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03):54-55.

[2]郭宏,刘蕾.我校医学生科研能力及其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4,16(02):104-105.

[3]顾浩,翟文斌,齐正宁等.某医学院校本科生在校科研活动参与状况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06):16-17.

[4]朱素蓉.大学生暑假生活现状调查[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10):230-231.

[5]王翔,甘娜.以教学为依托培养医学生科研素养的思考[J].广西教育(高等教育),2016,(7):173-174.

[6]王念,张华莉,涂自智,等.病理生理学课外科研活动有效组织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6(04):3-6.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