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8 20:47:43      点击:

陶亮 陈娟 潘克强 纪斌

摘要:基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特点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从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模式四个方面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系列措施,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9-0154-02

一、前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涉及到《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等多门相关课程的内容,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熟悉机械产品的常规加工方法和特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从事机械设计和机械加工等方向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该课程具有知识面广、重难点多,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要求高,理论和实践联系紧密等特点。受学校教学、实验条件限制以及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重、难点知识掌握困难,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考核模式单一,主要局限于理论考试成绩,且大部分为记忆性的知识点,缺少对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教学环节实践性不强,仍以理论讲解为主。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要对该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模式改革进行了探讨,最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改革内容

1.课程教学体系改革。课程体系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对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巩固和检验,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对课程的基本要求。在借鉴国内外教改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内容、课程实验以及考核模式等进行改革(如图1所示),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合理解决课程特点与学生学习现状之间的矛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2.教学手段改革。(1)建立数字化建模与仿真辅助教学资源库。针对课程特点,在教学中引入数字建模与仿真软件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建立数字化建模与仿真辅助教学资源库。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进行切削、塑性成型等过程模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三个变形区、刀具几何参数与切削力、切削温度相互关系等重、难点内容。通过引入三维建模软件和数控仿真软件建立各类刀具的三维模型(如图2所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刀具基础概念和角度关系。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夹具模型,并通过参数化设计变更夹具形状和尺寸,让学生对夹具有更直观地理解。引入数控仿真软件、三维建模软件以及CAPP软件,帮助学生理解工艺规划步骤并验证编制工艺的正确性。(2)建立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源库。目前,采用多媒体资源辅助传统讲授的方式已成为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利用制造业数字资源平台、优酷等大量网络平台,收集与课程相关的视频、图片、动画等教学资源,并在课堂讲解时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播放,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工原理、加工特点等重要知识点,又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3.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学质量不仅与课程难易程度相关,更与教师讲授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特点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重视绪论课,提升学生课程学习兴趣。绪论课是对整个课程内容的凝练和总结,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充分重视绪论课的作用。通过绪论课讲解帮助学生了解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特点、学习方法以及重要性等,让学生对行业发展现状有总体的了解,为课程学习树立良好的开端。此外,还可播放高端装备的加工视频,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2)课程内容“少而精”,确保课程教学质量。课程只有36个学时,但教材多达400页,如何在有限的学时数中尽可能达到教学要求,确保教学质量,是课程讲授中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为此,应当以“少而精”的原则确定课程的重、难点内容,处理好重、难点内容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名词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与特点等重点内容,理解理论性强的难点内容。(3)建立“学习小组”,布置学术报告和小课题。通过成立“学习小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和感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解决小课题研究时遇到的实际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一定的科研素养;通过开展小组学术报告,开拓学生眼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考核模式改革。目前大多数高校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仍以理论考试为主,且该考核方式中大部分为记忆性的知识点,缺乏对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考试结束后很快将知识点忘记,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改变上述状况,引入综合性考核模式:学生成绩包含考勤和作业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学术成绩、课题完成质量成绩以及期末考试成绩五大块,并降低考试成绩所占比例。

三、结语

针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从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模式改革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系列措施,为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隋荣娟.有限元仿真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5):25-26.

[2]王延忠,陈燕燕,杨贺来,郑联语,刘晓雁.引入工程软件辅助制造工艺专业课程设计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01):60-63.

[3]王新荣.高校工科专业《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3,(12):88-89.

[4]朱从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2,(03):63-64+82.

[5]鞏亚东,朱立达,史家顺,杨志超.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3):4-5.

[6]朱立达,巩亚东,史家顺.基于数字化建模与仿真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与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5,17(07):108-109.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