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高校数学专业核心课程流水式教学体系的构建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4 20:41:12      点击:

郭艳东

摘要:本文以高校数学专业核心课程为背景,以教学任务块为研究的单元对象,结合局域优化和全局优化的思想,提出了一个导入—精讲—讨论—导出的流水式教学环境和教学环节模块设置的课程教学体系结构,以期达到优化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转动课堂;流水式;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1-0171-02

高校数学专业核心课是数学类课程的基础和核心,大学生学习此类课程的直观感觉是抽象、概念性太多,课上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和实际应用的例子之间相距甚远,无法实施联想记忆,对其内容的应用也比较茫然[1-3]。

一、课程流水式教学体系的构建

针对数学专业核心课程的特点教学,提出了将课堂教学离散化为如图1所示的“导入—精讲—讨论—导出”的流水式教学环境和教学环节的模块设置,即首先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和学时安排合理地将整个教学任务分成若干个教学任务块,每个教学任务块均需要经过导入—讲授—讨论—导出的流水作业才能结束。

1.流水式教学环境各教学环节的教学作用。导入要学习的教学任务块,让学生了解即将要学习的教学任务块的内容,布置该教学块的预习内容。精讲通过教师的讲授系统详细地向学生讲解该任务块中需要精讲的内容。讨论环节通过学生和教师共同交流本教学任务块中预设的讨论内容,进一步掌握并综合应用本教学任务块中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2.流水式教学环境各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导入可以多样化,根据教学任务块的不同可以设置不同的导入内容,包括前一个教学任务块内容的延伸和扩展、相关数学史、数学应用举例等。精讲部分依据教学块重点难点,除去导入环节中布置的预习内容和该教学块知识点延伸的部分。讨论的内容包括预设的内容和非预设的内容。预设的是本教学块中除预习和精讲后剩余的内容,包括:重点内容的应用、多种计算方法、后续教学块的内容等。而非预设的内容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代表性的、有讨论价值的课堂随时出现的内容。

3.流水式教学环境各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可以利用发现法、启发法、探究法等实现教学任务块的导入,也可以通过材料导入、疑点导入等具体切入点导入。通过讲授法、呈现法、演示法、探究法、启发法、发现法、设计教学法、注入式方法和提问法等完成精讲部分的教学内容。采用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和练习法、启发法等方法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用得上、用得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流水式教学环境各教学环节时间设置。教学任务块导入的时间点可以预先设立,也可随机设立,所用时间不长,点到即可。在预先设定的导入后即可进入精讲环节;或者时在上一个教学任务块之后直接进入该教学任务块的精讲环节,前提是在上一个教学任务块的讨论环节完成该教学任务块的导入。一般在精讲后进行讨论,如有需要也可以在引入后插入讨论。在课内进行的讨论有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小组设计,一般占用的時间应该大于一半的课堂教学时间。导出环节是在讨论环节之后但两个环节可以相互融合;导出环节也可以在下一个教学任务块的导入之前或将导入融合进该教学任务块的导出环节;或者在下一个教学任务块的精讲之前,前提是该教学任务块的讨论环节已经完成了下一个教学任务块的导入。

5.流水式教学环境各教学环节中教师的作用。教师在导入环节中就是起引导的作用,如果应用的是预先设立的导入,则教师主导学生的思维,如果是随机设立的导入,即学生在讨论组促使教师导入,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的思路。教师在精讲环节就是讲授的作用,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对象进行该部分内容的精讲。教师在讨论环节就是指导的作用。学生是讨论环节的主体,教师需要洞悉学生的思维,动态把握课堂资源,做一个观察者。教学教师在导出环节就是起导向的作用。

6.流水式教学环境各教学环节的逻辑关系。流水式教学环境作为一个整体不仅需要每个环节的局域优化,同时也需要进行全局优化,而全局优化的依据就是这四个环节的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用一个树状图展示了针对一个教学任务块的导入—精讲—讨论—导出环节的逻辑关系。

导入环节就是一粒树的种子,代表着该教学任务块的根本需求和原始的动力。也是种在学生心中一种求知的种子。精讲环节是树干,是该教学任务块的基础,是最基本的概念和最重要的内容。讨论环节是在树干基础上生长的树枝,就是该教学任务块的后续教学任务块、后续课程或者是后续的应用问题。菱形讨论表示讨论环节的收获;空白的菱形表示没有讨论到但实际存在的分歧。导出环节有的是树枝有的是树叶。菱形导出表示存在的主要分歧在讨论环节没有讨论出来,则需要教师在导出环节补充的内容;圆形导出表示在讨论的基础上展望的知识应用;圆形空白表示该教学任务块内容的未来应用空间。

二、课程流水式教学体系的实施

1.流水式教学环节课程教学方案设计流程。如图3所示为设计实施流水式教学环节的课程教学方案的具体流程。

2.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价。根据招生情况和教学计划安排,可以通过试验班自测和与其他教学班对比两个方法来评价教学改革试验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自测方法包括:对学生实施问卷调查;同行、领导和督导听课反馈;教师实施的自测等。对比的方法包括:学生成绩的对比;学生参加数学相关竞赛和活动的对比;学生考研率的对比;学生考研质量的对比;学生就业的对比等。

本文构建了数学专业核心课流水式教学环节课程体系,并介绍了流水式教学环节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流程。本文构建的课程教学体系是离散化、模块化的,所以具有良好的重组性和扩展性,其他课程类别或者学科也可以根据本文的体系,构建新的教学课程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陈暅.“高效课堂”的矛盾分析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6,(1):33-35.

[2]余清臣,徐苹.当代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内涵:一种反思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4,(1):7-7.

[3]康文彦,刘辉.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几种途径[J].教育探索,2017,(5):38-41.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