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朗诵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与实践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 20:22:02      点击:

陆青亿

摘要:本文针对现在外语教学中不重视朗诵的现象,阐述了培养朗诵能力的重要性,并针对不同外语水平层次学习者的特点,关于如何培养和提高朗诵能力,特别是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提出了几个建议。

关键词:朗诵能力;准确性;流利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8-0258-02

在语言学习和教学方面对朗诵的看法已经在中国产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学习者过去一直被要求和鼓励大声地朗读和背诵来学习一种语言。随着任务型交际法的兴起,人们对朗诵的关注越来越少。教师们不愿意牺牲用于交际性任务的宝贵时间,而让学生进行朗诵。他们认为朗诵是乏味而无效的。本文提出,教师,尤其是教初学者的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来进行大声地朗读,并且为进行这样的教学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一、必要性

Byrne(1986)已经指出大声地朗读既不是获得文章意思的有效方法,也不是改良发音有效途径,那么朗诵真正能达到的是什么目的?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有很好的證明认为,为了建立准确性和流畅性,学生需要阅读大量有意义的文章(安德森,1988;泰勒,1990)。对于初学者,大声地朗读是他们迈向成功口语交流目标的第一个步骤,它也为学习者在单词辨析策略和流利程度方面为教师和学习者提供洞察力。

除此之外,对于外语学习者,朗诵唤醒学习者的统合动机,这通常预示着更有效率和更成功的学习(库克,2000[1996])。语言,作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一种交流和沟通的工具,远远超过一个哑符号系统。大声地朗读使学习者能够欣赏目标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并且能较好地接触文化精神。

二、含义

必须强调的是,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朗诵和其他的班级活动一样能够也应该是交互式的和以任务为基础的。

口头的朗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成为作者和听众之间的“桥梁”。做一个乐意的听众是成功关键,教师首先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效的倾听者。而且为确保他们能专注地倾听,读者和听众之间必须有信息沟,也就是说朗诵的材料对听众来说也应该是新的、与他们有关的。朗读者和听众之间的互动(以演讲、表达和姿势的形式)也应该受到鼓励。

有目的任务和充分准备的学生是成功的朗诵的保证。大声朗读,比如在外语教学中,通常与其他的教学方法整合而能达到许多不同的目的——娱乐和欣赏、信息的交换、讨论和写作的跳板,等等。实现成功的朗诵,教师应该告知他/她的任务,通常需要准备时间来使朗诵更轻松简单。

最后,教师应该为朗诵提供一个轻松和鼓励性的环境。“学习的语境对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P43,威廉斯&伯顿,1997)。来自教师和听众的活跃而友好的反馈可能会对朗读者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能帮助建立朗读者的信心。

三、实践方法

在我们已经讨论过具有交互性和目的性的朗诵的重要性之后,现在建议一些有效的活动。

(一)跟着录像带或教师模仿朗读

目标:作为建立基本阅读技巧有效方法,模仿阅读对初学者更适用。随着语言学习的发展,进行,朗读的使用,尤其是单词表的朗读,应该慢慢加以限制。模仿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诵基本技巧;建立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提高或检测单词的辨别能力。

参加者:参加者可以是整个的班级,小组或个人。

实施方法:朗读的材料可以是一张单词表或文本的一个节选。重点通常放在发音上。单词表的阅读目的通常是词汇的学习。可以给学生时间事先查看目标材料,也可以不给。录音带或教师应该时常停顿以给学生的充足空间清楚而正确地朗读。如果教师发现任何的严重问题,重复是必需的。如果节选很长,可以由不同的小组或者个体轮流朗读。预设问题或任务必须确保听众能专注地倾听。

(二)朗诵作为引导

目标:以引导讨论为目的的朗诵适合中等水平及以上的学习者,因为在讨论过程中,它在信息交流和演讲速度方面要求较高的准确性和流利性。因此,朗诵不仅可以逐渐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而且可以培养朗诵的一些特定技巧,以朗诵作为讨论和写作的准备。

参加者:参加者可以是整个班级或小组;读者可以是一个或几个。

实施方法:通常大声朗读的部分是要被讨论或用于写作的阅读材料的节选。教师应该确保整个阅读材料在挑选朗诵段落之前学生就已经读过和了解过。虽然教师可以设定一部分作为阅读的开始,但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应该鼓励学生读他们自己挑选的部份。所选择部分不应该很长,可以是有一定长度的一个句子或多个句子。为了确保有准备好的读者和乐意的学习者,讨论或者写作的话题应该预先被设定,而且是应该与学生有关的。可鼓励学生在适当的地方停顿和强调。

(三)分享式朗诵

目标:分享式朗诵可以用于各个水平的学习者。通过分享式阅读可以逐渐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培养更高水平的阅读技巧以达到分享和交换信息的目的,增加朗诵的乐趣。

参加者:参加者可以是整个班级或小组;朗读者可以是一个或几个。

实施方法:大声朗读的材料可以是学生写的或学生选择的故事、诗和新闻。在这种情况下,朗诵的内容对听众来说应该是新鲜而有趣味的。追踪性活动,像小组讨论,或短文写作,可以预先告知学生。但是,因为重点是分享,问题通常与听众者的反应有关,比如“你喜欢故事的什么部分?”或“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要求以高度准确性和适当的速度进行朗读,并且根据听众的反应做适当的停顿。要鼓励学生用适当语音和语调朗读材料。

(四)戏剧阅读和电影模仿表演

目标:这个活动适合中低水平及以上的学习者。戏剧应当根据难易程度和情节为学习者的年龄、个性和语言胜任程度而改写。电影模仿表演通常在听说课上或课外活动中被较高水平的学习者所用。通过模仿,不仅可以逐步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还能为戏剧表演培养较高水平的朗诵技巧,增加朗诵的乐趣,鼓励学习者认同目标文化。

参加者:参加者可以是整个班级或小组;朗读者可以是小组或兩个人。

实施方法:阅读材料可以是一部完整的戏剧或只是节选的部份。戏剧可以是原创的,缩写的,或是学生写的。也可以为学生展示电影或连续剧的片断让他们去模仿。充分的准备时间和必要的指导可以使学生更轻松地完成朗诵。(例如熟悉内容,排除新单词的障碍,强调一些文化的特色)。除了要达到较高水平的准确性和流利性并能做适当的停顿之外,学生也应该以适合他/她正在表演的角色的语音和语调来朗读。邀请听众选择他们喜爱的男演员和女演员并且谈论人物个性可以确保他们专注地倾听。

四、实施效果

通过对本校学生以及任课老师的调查,结果证明,通过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多样化的、分阶段的朗诵训练以及在各教学过程的中适当的运用上述方法,经过训练的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远远好于没有进行朗诵训练的其他专业的学生。而且很多学生现在已经担任全校大一新生的早读领读任务,表现普遍受到好评。这些学生同时也活跃在学校组织的各项英语活动中,给校园的英语文化氛围新添了不少的韵味。

五、结论

在中国,尽管人们对朗诵的效率持有怀疑态度,这篇文章还是尝试强调它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为了能让学生更受益于朗诵,必须要有预设的任务、准备充分的学生、有帮助的指导和有趣的文章。以上所建议的四个朗诵活动可以单独或综合地使用,它们也可以作为其他教学方法的补充。教师应该依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的做出决定。

参考文献:

[1]Anderson,R.C.,P.T.Wilson & L.C.Fielding."Growth in Reading and How Children Spend Their Time Outside of School."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23,285-303.1988.

[2]Byrne,D.Teaching Oral English (New Ed.).London:Longman.1986.

[3]Cook,V.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2nd ed.).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1996].

[4]Taylor,B.M.,B.J.Frye & G.M.Maruyama."Time Spent Reading and Reading Growth."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7,351-362.1990.

[5]Williams,M.&R.L.Burden.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Abstract:Oral reading is not given appropriate importance nowadays. In this paper,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the oral reading ability is reiterated. And with regar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learners,several suggestions are made here on how to develop and improve oral reading ability,especially accuracy and fluency of language.

Key words:oral reading ability;accuracy;fluency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