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浅谈中医思维在中药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2-25 20:20:46      点击:

刘惠娴 李菁

摘要:中医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思维贯穿于漫长的中医临床和中医研究工作中,有了思想才有灵魂,有了灵魂中医药事业才能发扬光大,自古医药不分家,中药化学的教与学与中药药理、中医临床等各种中医医学活动密不可分,本文就中医思维在中药化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做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中医思维;中药化学;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0-0027-02

思维是理性认识及理性认识的过程,中医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悠久的中医药使用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总结了很多宝贵的思想和经验,形成了系统的思维模式,并且保持着传统的特色。在从事中医临床和中医研究等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常常用到辨认、分析和概括等思想活动。

思维有两层含义,一是理性认识,即人们大脑反映客观世界的产物,常以推理、判斷为表现形式;二是思考活动,即人们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常表现为认识自然、认识人类和认识人类相关活动等形式。而中医思维大多是在“思考活动”意义上的概念,中医的医学活动,能够创造客观的效益,通过综合分析病情,给出治疗方案,通过相应的治疗措施,使病人的病情好转或健康状况得到较好的改善。这种创造客观效益的活动自始至终都离不开中医学家的思考活动。[1]更进一步的思维活动是中医学家在上述实践的基础上,把对疾病的诊疗经验连同对自然界和人类的观察进行一系列的思维加工,获得对自然、人类、疾病三者之间的联系和规律的理性认识,这一类纯粹的思维活动是中医思维的本质。

中医思维贯穿于中医学发展的始终,每一位中医每一次对病人的诊治都需要缜密的中医思维贯穿始终,纯粹的感觉是不能从事医学活动的。此外,中医相关学科的中医活动也不乏中医思维贯穿始终,比如中药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对中医抱有极大爱好的其他学科的工作者,他们从不同角度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

中医思维和整个人类的思维现象是一样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中医学家认识自然、人类和疾病的必经之路。对于中药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想学好中药学及相关学科首先需要一个良好的中医药思维,把药和医结合起来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学生要知道学习这个药物的基本结构,理化性质等基本信息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其能为医所用,能服务于临床实践,能贡献于疾患之人。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中国传统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中药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化合物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和检识方法、结构鉴定等内容,另外还涉及到结构修饰、生物合成途径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研究对象主要为植物以及少量的动物、矿物、微生物、海洋生物等天然产物中的有效成分。[4]《中药化学》是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制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联系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制药技术的桥梁和纽带,尤其在中药日趋国际化和现代化的今天,中药化学的教与学愈发的重要。因此,本课程应紧密结合中医药理论、中药的临床功效及其所含化学成分的化学结构、性质与药理作用等进行教学。

每一种中药材中都有几种甚至几十种化学成分,并不是每种成分都能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中药化学》的研究目的就是从中找到有效成分,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结合中药药理学、临床医学及传统中医药理论等相关学科进行研究探索。但是,目前高等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专业知识基础薄弱,思维连贯性差等问题,很难将所学各门课程的知识梳理贯通,做到活学活用,若要求他们将中药化学的专业知识与中医临床应用相联系贯通难度更高,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做到融会贯通。[2]自古以来医药不分家,药为医所用,医为药之根本,所以在中药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中医药思维需贯穿始终,任何一门学科看似是孤立存在的,实则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这就意味着不同的学科既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专业知识,又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想使本学科得到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其他学科的支持和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不仅仅是完成本门课知识点的讲解和知识网络的建立,更重要的任务是在学生的大脑中建立本门课程及周边学科的思维网络,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本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更培养了他们的思维方式,为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中药化学》理论课内容琐碎而繁杂,需要记忆的化学结构类型很多,化学结构式也普遍较复杂,检识反应涉及到的反应试剂和现象也很多,而更大的难点是晦涩难懂的光谱特征的学习和记忆,对于教师来说,也存在讲解难的问题。因此,要想让学生掌握本门课的基本理论知识就要求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扩宽自己的知识视野,贯通自己的知识体系,梳理自己的思维网络。

首先,激发学生对中医的兴趣,虽然药学专业的学生涉及到的中医专业的课程非常少,对中医的了解非常有限,但是为了让其更好的认识中药,热爱中药,首先必须让其认可中医,循序渐进的在其头脑中形成中医的思维网络,培养学生对中医的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讲解经典易懂的中医案例,学习中医药传统文化知识,讲授中医药相关的历史故事等其次,讲解中药化学知识时时刻注意与中医临床应用紧密联系,枯燥的化学内容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感,如若在上课过程中穿插与所学药材或所学药物类型相关的中医临床应用知识,则会提起同学们很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避免完全的课堂灌输,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由强调学习的结果向学习的过程转变,由单纯讲授式教学向师生共同交流转变,即向翻转课堂的形式转变,给予学生更多的自学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可以极大地调动他们的能动性,促进他们自我学习、自我约束能力的提高。第二,避免一刀切的教学方法,适应不同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适度调整课堂节奏,课前的准备工作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做出更详细的教学计划,学生层次高的,注意引领和指导,学生层次稍差的,需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第三,避免硬性约束,引起学生逆反心理,教师必须用授课水平和教学魅力来吸引学生,主要目的是规范学生课堂行为,提高教学效果。第四,避免重知识轻德育的教育方法,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其宝贵之处不仅是作为医药能保证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更主要的是其传承的中华民族刻苦钻研、自强不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教授给学生本课程、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也要在人文领域有所渗透,要有时代感,责任感。[3]使学生既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人文情怀和创新精神的真正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马文辉,等.关于中医思维的几点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7).

[2]许枬,等.加强中药化学与其他学科关联性的教学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3).

[3]张伯礼.中医思维与实践养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5).

[3]郭润勤,等.《中药化学》课程理论课教学实践与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6).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