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安全预警机制及风险评估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2-26 19:42:36      点击:

夏娇阳 张晓明

摘要:运动性猝死的发生对高校大学生的生命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给高校体育管理人员、体育教师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同时这也引起了社会、学生家长以及教育部等方面的关注。通过调查结果显示,高校的学生均没有进行过统一的或是强制性的心电图的筛查,这种现象将为运动性猝死埋下隐患;部分高校在学生体质测试过程中配备专业大夫,但是没有学校进行教师和学生的心肺复苏术(CPR)的培训。

关键词:运动性猝死;安全预警机制;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9-0088-02

运动性猝死的定义目前还有一些争议,Maron BJ.将其界定为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症状,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死亡。其他学者如Goldstain及Chris CM.认为,运动性猝死是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停止1小时内发病并导致的死亡。唐培则认为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发生的意外死亡称作即刻死亡,症状发作后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才叫运动性猝死。医学界将运动性猝死定义为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在我国运动性猝死发生最多的人群是30岁以下,20岁左右的年龄段更为集中,而这一年龄段的人一般正处于大学阶段。在我国的大学生体育课、体质测试、竞赛以及课外体育活动中发生过的运动性猝死案例超过100起,虽然和其他疾病及运动创伤相比,发生率并不高,在我国约为二十五万分之一,但是其死亡率极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预警机制及风险评估系统为研究对象,并以30名高校管理人员,70名高校体育教师以及24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同时以240名高校普通大学生为测试对象。

(二)研究方法

通过对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5所普通高校的20名体育教学管理人员、50名体育教师以及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为重测信度检验,采用管理者问卷10份、教师问卷30份、学生问卷100份进行重测,信度检验结果分别为r=0.87,r=0.85,r=0.9,内容效度为管理者问卷8.4分,教师问卷8.8分,学生问卷为8.8分。

二、结果与分析

(一)运动性猝死的认知

很多文献[1-7]指出,心源性、脑源性、中暑以及器官衰竭等病因是造成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心源性的运动性猝死,在青少年的运动过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通过对本研究的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是三组调查对象认为最为主要的猝死原因,其次为运动后心脏异常、心肌炎,以及器官衰竭等。可以看出,对于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的选项有一定差异,但是趋势基本一致。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通常可以利用心电图来进行初步排查,通过调查结果显示,90%的大学生并没有进行过心电图测试,这一调查结果非常意外,在山东省的初高中以及大学入学体检过程中均没有设有心电图测试,学生自己也没有认识到心电图测试的重要性,并没有进行自我检查。

(二)安全预警机制的风险评估系统

风险评估的最大作用在于对运动性猝死的风险规避,通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运动性猝死的安全预警机制应分为三级:初级预警机制是通过在大学生入学检查中加入心电图和心血管系统检查,筛查在普通学生中存在心脏系统异常的群体,重点关注及规划心脏异常学生大学期间的体育运动强度及体质测试。但是,心肌炎、心室壁薄和心脏肥大等心脏疾病在心电图检查中很难被发现,需要对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心脏和身体有异常反应的学生进行进一步全面系统的心脏系统检查。中级预警机制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为心脏疾病发病前后的征兆认知,第二为运动锻炼的知识了解。这两个方面是学生对于疾病和运动知识的积累,也是常识性的认知,这对于学生一生的体育锻炼和生活都是非常有必要和重要的。高级预警机制是指专业医疗配备以及救护培训,针对运动性心脏性疾病发病后的救治。通过调查发现,对于高校教师以及教辅人员是否需要心肺复苏术的培训是有争议的,所以此项技能的培训在山东高校中尚未普及,而在国外的体能教练培训中,例如美国体能协会认证的体能教练考试中,心肺复苏术(CPR)认证是上岗工作前的必备条件。

三、小结

心源性是大学生群体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但是通过本文调查结果显示,5所高校的学生均没有进行统一的或是强制性的心电图的筛查,这种现象将为运动性猝死埋下隐患;对于心源性疾病前后的认知,体育运动知识的认知的普及并没有很好地开展和进行;部分高校在学生体质测试过程中配备专业大夫,但是没有学校进行教师和学生的心肺复苏术(CPR)的培训。安全预警机制应包含三个级别,分别是初级:心电图和心血管系统筛查;中级:发病前后认知以及运动知识认知;高级:专业医疗配备以及救护培训。相对应风险评估系统也分为三个级别,一级(非常重要)相对应心电图筛查;二级(很重要)相对应发病前后以及运动知识认知;三级(重要)相对应医疗配备及救护培训。

参考文献:

[1]孟昭琴.运动猝死的预防[J].中国临床康复,2003,(27):3789.

[2]朱磊,刘洪珍.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及其干预[J].中国临床康复,2005,(8):168-189.

[3]徐昕.我国运动碎死调查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2):99-101.

[4]王云峰.我国高校大学生运动猝死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安徽体育科技,2014,(4):54-57.

[5]刘青健,王清生,刘永祥.我国大学生运动猝死调查及预防对策[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6):77-79.

[6]高原,郝英,朱明.華中地区运动猝死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6,(6):651-653.

[7]冯大志,沈雁飞.高校内发生运动猝死的原因调查及预防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1):93-96.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