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班级导师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20 19:53:47      点击:

陆浩源 覃健

摘要:本文在总结笔者担任康复治疗学本科班级导师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本科专业班级导师管理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康复治疗学;班级导师;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8-0166-02

近年来随着广西医科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来学校的学生辅导员制度已不能满足高等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为了紧跟高等医学教育的改革趋势,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爱岗敬业精神,广西医科大学从2014年起实行了本科专业班级导师的制度,从相关专业课的青年教师中选聘班级导师[1]。

康复治疗学专业作为广西医科大学新建立的本科专业[2],其学生往住因对该专业的了解和认识不全面,容易导致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不足。同时,此新设专业较我校的临床医学等其他专业招生规模相对较少,学生的管理相对集中,这有利于班级导师开展工作。

笔者根据担任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2015级班级导师的工作实践,并结合学校为提高班级导师工作成效采取的措施,以经验之谈为班级导师制度实践的完善提供一些建议。

一、根据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好新生入学教育

刚入学的新生对自身所学的专业充满好奇,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渴望了解,但更多的是出于感性认识,而对康复治疗学这个专业的具体实践情况和发展动态,缺少理性的综合认知,对此,班级导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实际,帮助学生梳理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发展脉络,归纳学科特点,了解就业前景以及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使其能更早地端正专业态度与执业思想,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清楚大学四年各学习阶段的安排,明确学习目标,树立职业发展方向,从而引导学生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很多学生在入学初期可能因大学与高中应试教育模式截然不同而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再加上医学专业知识内容抽象不易理解和记忆,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可以采取介绍导师个人的大学经历、分享经验帮助学生尽快完成由中学向大学的心理与行为的过渡。我校的班级导师要求由知识底蕴扎实,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本专业教师担任。他们大多已完成本科、硕士阶段的学习,具有较完整、系统的专业知识,对每门课程的地位、作用与学习方法都有自己的心得,能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尽快摸索出学习规律,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最终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方式。

二、结合导师个人的临床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我校的康复治疗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方面有明确的培养指导,要求学生应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优良的医德医风,为此,班级导师除了让学生对医学学习保持兴趣之外,还要结合个人在临床工作的实际,运用具体的案例进行潜移默化的医德教育,使学生对自己的医学生角色内涵有深刻、自觉的认识。

班级导师尽可能利用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了解关于社会道德、职业素质、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优良知识与理念,促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培养良好的职业操行打下思想基础。同时,班级导师还可以在日常课堂上结合医学伦理学和医疗职业法律知识,通过讲解各种临床的正反实际案例,培养与树立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

三、开展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对照康复治疗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跟踪了解学生每个学年课程的安排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按照培养大纲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点、难点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请相关课程的教师专门为学生解决学习碰到的共性问题。采取结合导师自己的临床实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特别是对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融通。

四、利用教学科研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我校对康复治疗专业学生的培养,应使其具有结合临床实际,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康复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方向、研究医学问题的能力,因此班级导师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校临床各专业的班级导师均来自临床一线,为高年资住院医师、主治医生或副主任医师,普遍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部分还拥有省级、国家级研究课题,加之学校及各附属医院大多拥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便利条件,班级导师可以利用这些优质资源鼓励并指导学生组队,尝试独立开展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未来学术之星”等科研项目的申报,以课题申请人为中心完成科研选题、项目申报、项目研究方案制订,并承担项目的实施、项目数据分析与处理等科研全过程,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创新能力。创造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完善本科专业班级导师管理模式的建议

从2014年学校建立本科专业班级导师以来,对于班级导师的选聘、考核和管理也在逐步规范。笔者从事了两年班级导师,为进一步提高班级导师的工作效率以自己的角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1.加强班级导师的培训工作。班级导师多为没有系统的接受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的专业教师或临床医生,缺乏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因此对班级导师进行相关教育教学等科目的培训是紧迫而必要的。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具有学生工作经验的班主任或学工处的教师和班级导师交流传授经验和工作技巧。

2.进一步明确班级导师和辅导员的职责,加强两者的沟通合作。在近两年的工作中,发现自己的工作,特别是在班会或和学生面谈中时常出现越位、交叉,以致在需要明确责任的时候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影响了班级的管理效率,因此建议进一步明确班级导师和辅导员的职责,加强两者的沟通合作[3],努力形成專职辅导员主要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和事务管理,班级导师侧重于学业导航和成才指导,形成两者各司其职、各有侧重、相互配合、有条不紊的“双导师”格局[4]。

3.完善班级导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临床专业的班级导师除了要从事繁重的日常临床工作和教学科研任务,还要承担学生的管理工作,因此学校教务、学工和人事部门等部门应互相配合,统筹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将导师工作的考评情况与教师的报酬、职称评聘或职务晋升结合起来,使他们的辛勤劳动不仅得到学生的认可,更能得到学校的尊重与鼓励。

六、结语

在医学院校本科专业实行班级导师制度是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趋势,也是保证医学人才培养效率和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我校班级导师制的不断完善,将能持续、稳定地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良好的高素质康复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泉芳,赖铭裕,李松峰,陈一强,邹小英,蒋晓波.临床班级导师对医学本科生的引导作用浅析[J].蛇志,2015,27(01):86-87.

[2]伍明,龙耀斌.广西医科大学本科康复治疗专业建设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35-36.

[3]熊晶,高兰天,鲁明,等.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课青年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实践和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08):37-38.

[4]王鹏,冯万里,杨芳.高校本科生班级导师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07):54-55.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