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拔尖创新型园艺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2-27 19:16:01      点击:

陈海霞 蒋辉 何长征 黄科 秦玉芝

摘要:2014年湖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入选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开设了创新班,并分别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本文就实施三年的拔尖创新型园艺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卓越人才;创新;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9-0163-02

一、创新型园艺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

(一)园艺专业特色与优势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人才培养可以追溯到1923年修业学堂的园艺科;1989年率先在国内把果树、蔬菜、花卉三个专业合并为园艺专业,按宽口径进行招生;1995年确定为湖南省普通高等院校首批重点建设专业;2002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本科专业并列为省重点本科专业;2008年园艺专业被列为湖南省特色优势专业[1];2016年被批为湖南省“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园艺专业现有教师3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6人,36.1%的教师具有出国留学经历,园艺学教学团队被确定为省级教学团队。目前园艺专业建有多个科研平台,分别为国家柑橘改良中心长沙分中心、湖南省柑橘育种中心、湖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瓜类工程中心、湖南省葡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观赏园艺植物研究所。建设有260亩的校外长安教学基地和校内花卉和蔬菜教学基地。

(二)创新型园艺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更是创新人才中的佼佼者[2]。拔尖创新型园艺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较完整的现代生物科学的知识体系,较宽厚的园艺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较扎实而熟练的基本技能;能胜任园艺植物生产、设施园艺、园林绿化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工作,从事现代科技推广、产业开发、教学与科研等方面工作。

二、创新型园艺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1.创新班探索“3+X”个性化园艺人才培养模式。前三年完成校内课程学习,第四学年进行分流,一部分学生优先推免攻读硕士研究生,一部分学生考研或者出国深造准备并完成毕业论文,一部分学生进入导师团队进行科研训练并完成毕业论文。

2.创新班采用“四双制”协同培养:“双优”即品学兼优;“双基”即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扎实;“双过”即过英语六级和科学研究关;“双培”即国内培养和国外培养。

3.学生除符合普通班学生该具备的毕业条件外,需完成一项以上创新教育显性成果。班级研究生过线率80%以上,班级学位授予率100%,就业率100%。

(二)学生选拔与动态管理

创新班学生从园艺专业刚入学的优秀学生中选拔,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经专业教师面试考核录取,建立15人制的创新班来进行项目实施。创新班学生实行考核和动态管理,年度考核不合格学生将转入园艺普通学生班继续学习,取消专项助学补贴,空缺名额再从园艺专业优秀学生中通过申请、初审和考核等程序补选。

(三)导师制的实施

创新班采取“3+1”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课程学习3年,创新实践1年,导师主要从园艺创新团队中骨干以上的成员中遴选。实验班每名学生独立配备一名导师,导师原则上要求具有硕士导师以上指导资格,或园艺专业副教授以上并同时主持有一项以上相关科研项目。导师是实验班学生科研技能培训主要责任人,同时还指导学生进行其他创新和创业类课程学习。

(四)课程设置

在园艺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与拔尖创新型园艺人才培养相配套的课程体系;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大力推进微课堂、翻转课堂、MOOCS等的建设与应用。

创新型园艺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公共课、专业课、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四种类型课程,总共164学分,3375学时,其中有1035实践学时,34.5学分;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比例为30.67%。独立实训课程园艺学实践分别安排在第3、4和5学期;生产实习安排在第6和7学期,分别在春季和秋季,充分考虑了园艺植物的季节性;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在第8学期完成。由此构建相对独立的“认知实习—园艺实验和园艺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五)师资队伍培养及配备

创新班教学团队主要由学识水平和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强、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好的教师组成;同时定期邀请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专家讲座,增加学生对前沿最新科技成果的了解,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我校园艺专业师资培养以科研平台为依托,首先实施“优秀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计划;其次学科带头人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构建人才梯队,建立起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综合素质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六)科研能力的训练

1.科研平台支持。科研训练初期通过项目组提出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利用寒假和暑假对创新班学生进行科技技能培训。“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依托园艺园林学院的科研平台,集中培训的目标是训练学生的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研究方案制定的技巧、数据采集与分析技能及熟悉生物和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操作技术。

2.科研项目资助。顺利完成“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学生才能正式进入导师科研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申报各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目前2014和2015级创新实验班学生申请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成功率为66.5%,参与科研项目的比率为100%。

三、创新型园艺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对策

(一)课程改革力度小

由于受到学校园艺专业既定教学大纲的限制,园艺创新实验班培养模式改革中课程改革空间有限,“创新”的特色不明显。另一方面,课程集中在前三年完成,前5个学期课程学习安排太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只能利用寒暑假的技能培训班强化训练。针对这样的被动局面,可以调整课程考核方式,以撰写报告、课程论文或学生小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创新的能力。

(二)淘汰机制缺失

由于园艺普通班和创新班执行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初定的淘汰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即被淘汰和被选录的学生在后期的课程选修上有困难。另外,被淘汰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值得关注。因此,我校尚未引入淘汰机制,班上竞争气氛不浓。竞争是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让学生今后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养成竞争的意识,磨炼竞争的毅力。因此,从入学到结业,淘汰率建议可达到30%,即第一学年末完成“提升計划”之后,根据学生课程成绩和创新能力进行第一轮淘汰;第三学年结束时,导师对学生进行科研实践能力综合评价,再结合学生兴趣和职业生涯规划,完成第二轮淘汰。

(三)学生创新型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

创新班的人才培养特色是将协同创新理念注入到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充分利用联合培养人才、共建科研基地、承担重大项目、产学研创新联盟等方式,培养出观念新、素质高、善于组织创新活动的拔尖创新型人才。经过对2014级园艺创新实验班调查发现,仅有30%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正在独立从事科研活动,其他学生没有科研兴趣和阶段性科研成果。针对调查现状,在今后园艺创新班人才培养过程中,从课程设置上要凸显创新特色,优化课程体系;其次是进行课程结构的整合和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是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除了科研创新之外,可借鉴福建农林大学“产教相融”的培养模式;四是加强与其他高校“创新实验班”的学习交流活动,通过参观、报告和交流等方式建立长期的联系。

参考文献:

[1]黄科,何长征,宋勇,刘明月.湖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园艺文摘,2012,(9):173-174.

[2]卢伟东,刘新,郭立忠,等.省属农业高校设立创新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8(33):129-130.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