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外事翻译的特点与实践技巧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2-26 19:41:59      点击:

任心慧

摘要:本文试图从翻译实践的角度,解读外事翻译中的信达雅,并对外事翻译的特点和技巧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外事翻译;信达雅;特点;实践技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0-0123-02

一、引言

当世界迈进21世纪,伴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推进和发展,世界格局正经历日新月异的变化,各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与日俱增。中国,作为新兴的经济体,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外事部门作为对外开展合作交流的窗口部门,承担着大量的笔译和口译任务。自古是“外事无小事”,为了保证各种大小外事活动成功顺利地进行,外事工作者,特别是外事翻译,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翻译实践的角度,对外事翻译的特点和技巧做初步探讨。

二、外事翻译的特点

翻译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是一种综合实力的体现。由于外事翻译不仅具有政治性、时事性的要求,还需要准确严谨,这决定了它有别于其他领域翻译的特点。

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1968)说:“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风格)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即通过语言转换,达到意思传达。这是一种高度紧张的创造性脑力劳动。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涉及到两种文化的多个层面内容。外事翻译亦不例外。作为外事翻译人员,只具有熟练的目标语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具备扎实的母语功底,以及丰富知识储备。既了解两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也熟悉他们不同的社会文化、自然风景、历史及风俗。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在工作之余加强对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文化的了解,注重个人知识的修养,从而克服翻译过程中的文化阻碍。从外事翻译的实践来看,外事翻译人员既要有宽阔的国际视野,也要有知识广度和素养高度,而稳定的心理素质更是必不可少的。

在一次省领导会见俄罗斯总统驻远东联邦区代表时,在正式宴会开始前的闲谈中,领导问了一句,“俄罗斯人对普京总统离婚怎么看”。当时的翻译意识到在这种正式场合讨论国家领导人的私生活不合时宜,就将领导的话翻译成“听说俄罗斯妇女和中国妇女都一样勤劳、善良,是丈夫们的贤内助,但是俄罗斯为什么离婚的家庭也好多啊?”这位代表回答说,“我们俄罗斯妇女勤劳贤惠,忍辱负重,离婚基本是男人们的责任,但是我就没有离婚”。就这样一次外交交谈中的不恰当的尴尬被巧妙地避免了。

一次外交部接待俄罗斯一位副总理,宴会上讲了一个超长的笑话。翻译没有听懂,但他很镇定,没有表现出来,只是冲着麦克风讲了几句话。然后,中方人员大笑并鼓掌。这位副总理后来亲自赞扬翻译的水平之高。这位翻译老实地承认道:“总理先生,其实我没有听懂您的笑话。但我告诉大家您讲了个非常好笑的笑话,请大家配合,讲完后尽情大笑并鼓掌!”这种灵活的处理反应了翻译的智慧和素养。

三、外事翻译中的“信”、“达”、“雅”

著名思想家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信”指意义不背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外事翻译也需要在“信”(faithfulness)“达”(expressiveness)的基础上,追求达到“雅”(elegance)的境地。

“信”指的是忠实,译文应该尽可能贴切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即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完整准确”就是忠实于原文,不错不漏,既要避免自由编造,又要避免对号入座的死译,形式上忠实,实质上误译。“达”指的是通顺流畅,这是在“信”的基础上,进一步让译文流畅顺口,以贴近母语的自然方式表达出来。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要正确领会领导讲话的意图,准确的翻译成目标语。“通顺易懂”即用简单的语言清楚地表达原文的意思。“雅”就是运用读者所最乐于接受的文体,使译文得以广泛流传,扩大影响。翻译要注意自己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敏感度,外事工作者更是如此。直译的极端是硬译或死译,意译的极端是乱译或猜译(钱凤玲,2005)。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现以翻译以下这句俄语为例:В Тулу со своим самоваром не ездят。为了追求忠实原文的“信”和“达”,翻译成“谁也不会带着茶炊去图拉市”,这个翻译版本似乎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对于任何知道图拉市是俄罗斯最久负盛名的茶炊产地的人来讲,就会觉得这个翻译的内容没有达到“雅”的要求了。不如直接翻译成“多此一举”更为恰当。外交语言讲究委婉。有位外交官甚至戏言道,婉言“即便是辱骂,听来也令人愉快”。例如,“双方进行了坦率交谈”,意指“分歧很大,无法沟通”;“交换意见”意指“会谈各说各的,没有达成协议”;“充分交换了意见”意为“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吵得厉害”;“增进了双方的了解”意为“双方分歧很大”;而“会谈是有益的”实为“双方目标暂时相距甚远,能坐下来谈就很好”。

四、外事翻译的技巧

翻译技巧首先来自对语言掌握的熟练程度及知识面和经验的积累。技和巧是两个概念,技是指的是功底,巧指的是临场的发挥或具体的应对,有扎实的功底才有可能巧妙的应对,两者是辩证的统一。

1.速记方法。口译时,有些领导说话很长,不会考虑翻译的感受,这就需要你在速记方面动脑筋。可以自定办法,如使用略语或符号,比如用三角形、箭头、等号、对号、叉号等代表某词或某个意思。因此,每个人需要自己总结一套适合自己的记录方法。

2.心理素质。在翻译过程中,很多意想不到的词语、内容都有可能出现。遇到这些情况,不要惊慌失措,千万不要为某个单词的译法苦思冥想,过分拘泥某个词语的译法会使你陷入很被动的境地。

3.经验积累。外事翻译中,笔译是口译的基础,有平时笔译经验的积累,口译时才能做到快速的反应和熟练的语言之间的转换。

4.风格多变。不同的口译场合,口译员可酌情使用不同的口译风格。例如:重要庆典、欢迎集会上的贺辞、答语、演说辞的口译语言风格是语言精练、优美,热情洋溢而富于哲理。口译员的声音、语调要与感情、情景同步变化,要巧用抑、扬、顿、挫;谈判口译语言风格是准确、措词严谨、观点表达明白无误,正式语体用得较多,语言比较规范化;小范围高层次会见口译语言的准确与严谨仍是第一要求。另外译语措词与达意也有较高的要求,但气氛不如谈判那样严肃,因为领导们的会谈也夹杂风趣和诙谐。对口译内容中的次要话语和非重点情节,都必须译出,一个短语都不能省去不译。

5.一心多用。同声传译的特点是讲者连续不断地发言,而译者是边听边译,原文与译文翻译的平均间隔时间是3—4秒,最多达到10多秒。译者仅利用讲者两句之间稍歇的空隙完成翻译工作,因此对译员素质要求非常高。由于同声传译员必须一边接收来自讲者的信息,一边将信息尽快传递给听者,“一心多用”这样的分神能力,是同声传译的训练重点。

五、结束语

外事翻译是我国敞向世界的一扇窗户,国家形象塑造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事翻译工作。做好一名外事翻译,实践是第一位的,大量的阅读、听和写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爱国情怀和乐观心态。

参考文献:

[1]胡颖.外事翻译的特点和翻译技巧的关键点[J].考试周刊2007,(10):26-28.

[2]钱凤玲.对做好外事翻译工作的思考[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5,(2):108-109.

[2]谭载禧.西方翻译简史[M].2004:234.

[3]涂和平.外事翻译理论与实践[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4]涂和平.外事翻譯的政治性和时代性[J].上海翻译,2005,(3):37-39.

[5]徐亚男,李建英.外事翻译:口译和笔译技巧[M].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