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多途径相结合进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锻炼的探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2-25 20:20:35      点击:

徐进 孙晓旭

摘要:目前,高校以培养国家创新人才为核心的教育和培养体系需要深层次的探索和完善。因此,以实践教学、教师科研项目、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多途径相结合进行教学实践,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锻炼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1-0183-02

一、大学生科创现状

1.高校主要采用的方式是教师课堂填鸭式的授课,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且大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能满足科技创新活动的需要,一方面由于大学生专业知识和创新知识衔接不够,没有实现专业知识学习——开展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过程,另一方面大学生课余时间将创新想法付诸实践还不够[1],不能满足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现实要求。

2.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受限于师资力量的薄弱。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老师的指导。骨干队伍、指导教师队伍以及组织管理队伍的缺失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举步维艰的一大瓶颈问题。高水平老师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少,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不高。

3.大学生科创活动缺少足够的硬件支持。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光靠老师在课堂上培养还不够,更需要学生在课下到实验室中自己探索,然而研究设备、场地的限制,实验老师资源紧张等都极大地牵绊着大学生在科技创新道路上的步伐。缺乏充足的科研经费是制约科技创新活动起步的另一大难题。如何降低高校科技活动发展的客观因素干扰,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已是各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

4.大学生科创活动培养制度建设力度不足,缺少足够的软件支持。现在各高校普遍缺乏对学生创新培养的奖励制度,无论是指导老师还是学生在科技创新竞赛中取得成绩,都缺乏完善的奖励机制,很多科技作品完成后,缺少后续开发完善的过程,不能形成可持续研究的良性循环。

5.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特点、重点内容、实践环节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尚不完善。产学研结合的具体模式和操作流程等方面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

目前我们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模式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至今尚未形成相对完善的操作模式。以实践教学、教师科研项目、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主要途径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是构建多元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满足社会多层次人才质量标准需求的必由之路。同时,大众化教育下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也为变化不定的社会市场对多层次人才需求提供了保障。

二、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合理举措

(一)结合本科生导师制及项目化教学,集中师资力量,进行学生创新项目的培育

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要积极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引领学生走进科技创新的道路中来[2]。环境学院目前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及项目化教学。导师制的实施目的是为了倡导高水平教师更多地参与本科生指导工作,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以项目化教学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本科生导师制为推手,以项目实施为主线,以学生特长、兴趣为出发点,结合指导老师的合理引导,激发学生科学研究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学校大部分指导教师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和科研项目。自从本科生导师制及项目化教学实施以来,大部分学生都积极主动参加导师的项目研究,提高了学生独立学习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学院在优质项目培育上,给予了一定政策支持。

(二)大力开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育,增强学生对参加科技创新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我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构建了“创新推动创业、创业激励创新”的良好互动机制,营造了“师生互融共创、学生抱团发展”的浓郁创新创业氛围。目前,学校及各院系大力开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育。校团委成立了南京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协会,属于创新实践型科技学生组织。此大学生协会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为每个在校大学生提供科技创新平台,努力提高校园的科技氛围。不仅如此,每年学校各学院均举办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题讲座,邀请校内外经验丰富的教授或专家,为学校学子进行科技创新的启蒙。例如,2017年,环境工程学院举办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题讲座,受邀专家结合特斯拉汽车创新的案例,给学生们介绍了什么是创新,创新内含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把科技创新活动分为五个主要类别:学科竞赛、课题研究、论文专利、大创和科技创新活动、创业项目。他鼓励同学们积极投身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守梦想、勇往直前。同样地,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我校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举办双创训练小课堂,湖南省知名创业导师刘凯受邀与人文学院学子进行创新创业的交流分享。经过学校及院系对大学生创新活动的积极教育与宣传,学生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竞赛小组和竞赛培训活动积极性也大幅提高,参与率达到90%以上。

(三)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平台,营造良好科技创新氛围

通过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的平台,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的气氛更浓、意识更强,逐步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实践和团队精神。学校设立了大学生科技与创新协会,由各学院为学生提供活动场地、图书资料、开放设备,配备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科技与创新协会和大学生创新基地两大平台各自独立发展,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平台循序渐进,发展层次由低到高的建设理念。不仅如此,学校还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大地支持和帮助。例如,大学生创业园入园企业举行的“众创梦想 天印启航”创业见习岗招聘活动,年提供见习岗位800余个。大学生创业园成立以来,不仅为大学生创新活动创建了一个新的校内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而且为大学生创业初期提供了有效保障。学生通过创业见习,不出校园就能亲身体验企业实际运营,实现学用结合、用以促学,激发了我校学子创新创业热情。大学生创业园配套和完善了“创业咖啡厅”“创新创业大讲堂”“创业园展厅”和“创业服务中心”等多个功能模块,成为了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的核心场所。大学生创业园被江苏省教育厅列入了2017—2020年度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不仅如此,做好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工作,应通过举办学术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大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文化和科技创新校园氛围[3]。例如开展各种学术报告、科技专题讲座等,普及科技创新知识,追踪学术前沿动态,帮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信息等方面。因此,坚持开展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和科技竞赛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我校各院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级及校级挑战杯科技论文大赛、创业计划大赛及数学建模大赛等大型赛事;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动员学生参加本专业的大赛,如南京工程学院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高校第十四届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全国FPGA大学生创新设计邀请赛、“飞兆杯”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大赛。通过参加科技创新创业竞赛和学院特色系列科技活动为抓手,不断提升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水平,取得了累累硕果。例如,汽车与轨道交通学院报送的《可伸缩纯电动汽车》项目在2017年江苏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中喜获金奖;我校3名大学生创客获评第二届南京市江宁区科技人才创业创新奖等。

参考文献:

[1]范鹏飞,钟小要,赵娜,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J].管理观察,2014,(1):85-86.

[2]徐湜清,孟祥欣.大學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风,2013,(17):192.

[3]申维东,于利俊.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初探——以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4):72-74.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