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医学大学生人际信任对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2-26 19:42:44      点击:

石香云 郝会欣

摘要:目的:研究医学高校学生目前的人际信任水平对问题行为的影响提出对策。方法:采用Rempel和Holmes在1986年编制的《信任量表》和陈会昌和李虹编制的《行为问题量表》对800名高校医学生的人际信任和问题行为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医学生人际信任和问题行为总分以及各维度显著负相关,人际信任各维度对问题行为总分、恋爱和性、学习问题和情绪与健康、社会适应有显著预测的作用。结论:给予医学高校学生更多关注,提高医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加强相关研究,拓宽学生管理思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减少问题行为产生。

关键词:医学高校;人际信任;问题行为;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0-0166-0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际交往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之间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接触、书信、电话联系,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隔空视频交流,人际之间的信任程度显得日益重要,时代的迅猛发展对于高校学生的恋爱观、心理、学习以及社会适应问题带来了冲击,关于大学生人际信任和问题行为的关系也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对于高校医学生来说,两者关系还未发现有所涉入,就是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拓宽人际信任的研究思路,达到帮助医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处理问题行为的目的。同时,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管理学生提供参考建议。

一、研究设计

(一)被试

本研究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在河北中医学院、河北医科大学两所院校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718份,回收率是89.75%,有效問卷698份,有效率是97.21%。被试的学生分布情况是男223人,女475人;护理186人,针灸推拿182人,药学163人,结合167人;从低到高年级学生数分别为187人、179人、175人、157人;农村为504人,194人;单亲89人,非单亲609人。

(二)研究工具

1.信任量表。医学生人际信任的测量采用的是由Rempel和Holmes编制的《信任量表》(1986)。此量表测量的是亲密个体关系之间相互信任程度。量表共18个题目,包括三个因子:信赖性、可依靠性,可预测性。信赖性指个体对朋友是否关心自己的预见性。该量表采用的是Likert七点评分,分数在18分至126分之间。得分越高的被试,说明其信任程度水平越高。其中72分是个体信任水平程度的分界点。该量表信度、效度良好,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整个量表内部一致性为0.81。

2.大学生问题量表。本研究采用1995年陈会昌、李虹编制的《大学生行为问题量表》,该量表包括恋爱和性、学习问题、健康和情绪状态、社会适应四个分量表。共78个项目。该量表由于简便省时、易于掌握,因为量表较为准确、迅速而被广泛应用。量表采用五点评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行为问题越明显被试得分越高。在本研究中,三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系数分别是0.762,0.665和0.690,总量表为0.716。

(三)研究程序

本研究采用团体试测,利用课余时间,以班级为单位由具备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老师进行测试,统一指导语,统一作答。测试控制在15分钟以内,主试测试完毕后立即收回问卷。

(四)数据统计分析

依据常模,测试结果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划分出7个等级,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医学生人际信任和问题行为的相关分析

人际信任中的可预测性、可依靠性、信赖性这三个因子在一定程度上都表示了问题行为的高低,因此,从恋爱和性、学习问题、健康和情绪、社会适应与人际信任各因子的相关就能知道人际信任对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变化。对此,我们探讨人际信任与问题行为的相关关系,从而明确这两者是否存在显著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

此表1得知,大学生人际信任与问题行为总分呈显著负相关,恋爱和性、学习问题、健康和情绪、社会适应与可预测性、可依靠性、信赖性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

(二)人际信任与问题行为的回归分析结果

以问题行为总分为因变量,人际信任各因子作为预测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来考查高校医学生人际信任各因子的预测变量对问题行为的预测,显示人际信任的3个因子为预测变量预测问题行为总分,标准回归方程:问题行为总分=-0.414(可预测性)-0.232(可依靠性)-0.314(信赖性)。有3个显著变量进入回归方程,进入顺序依次是:可预测性、可依靠性、信赖性。三个变量的联合解释变量为0.443,也就是说三个变量能联合预测问题行为的44.3%,并且beta值均有显著性水平,说明人际信任中可预测性、可依靠性、信赖性对问题行为总分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以恋爱和性为因变量,人际信任因子作为预测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来考查高校医学生问题行为的预测变量人际信任对其的预测,表明以人际信任的3个因子为预测变量预测恋爱和性,标准回归方程:恋爱和性=-0.444(可预测性)-0.259(可依靠性)-0.302(信赖性)。有3个显著变量进入回归方程,进入顺序依次是:可预测性、可依靠性、信赖性。三个变量的联合解释变量为0.407,也就是说3个变量能联合预测恋爱和性因子的40.7%,并且beta值均有显著性水平,说明人际信任中可预测性、可依靠性、信赖性对恋爱和性总分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这与黄沁舒(2013)学者研究结果一致。以学习问题为因变量,人际信任因子作为预测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来考查高校医学生问题行为的预测变量人际信任对其的预测,表明以人际信任的3个因子为预测变量预测学习问题,标准回归方程:学习问题=-0.399(可预测性)-0.249(可依靠性)-0.326(信赖性)。有3个显著变量进入回归方程,进入顺序依次是:可预测性、可依靠性、信赖性。3个变量的联合解释变量为0.345,也就是说三个变量能联合预测学习问题因子的34.5%,并且beta值均有显著性水平,说明人际信任中可预测性、可依靠性、信赖性对学习问题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以健康和情绪为因变量,人际信任因子作为预测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来考查高校医学生问题行为的预测变量人际信任对其的预测,表明以人际信任的3个因子为预测变量预测健康和情绪,标准回归方程:健康和情绪=-0.356(可预测性)-0.162(可依靠性)-0.302(信赖性)。有3个显著变量进入回归方程,进入顺序依次是:可预测性、可依靠性、信赖性。3个变量的联合解释变量为0.422,也就是说3个变量能联合预测健康和情绪的42.2%,并且beta值均有显著性水平,说明人际信任中可预测性、可依靠性、信赖性对健康和情绪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这与学者陈岩(2014)、王宇(2017)、陈红艳(201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以社会适应为因变量,人际信任因子作为预测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来进行高校医学生问题行为的预测变量人际信任对其的预测,显示以人际信任的3个因子为预测变量预测社会适应能力,标准回归方程:社会适应=-0.356(可预测性)-0.126(可依靠性)-0.286(信赖性)。有3个显著变量进入回归方程,进入顺序依次是:可预测性、可依靠性、信赖性。3个变量的联合解释变量为0.109,也就是说3个变量能联合预测社会适应水平的10.9%,并且beta值均有显著性水平,说明人际信任中可预测性、可依靠性、信赖性对社会适应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这与学者刘拽花(2017)的研究结果一致。

三、讨论

(一)人际信任与问题行为及各个维度的相关分析

从表1所做的人际信任与问题行为总分以及各个维度的相关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人际信任和问题行为总分、恋爱和性、学习问题、健康和情绪和社会适应存在显著负相关。这种结果说明人际交往中的相互信任对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起着重要的影响,人际信任度高的个体更有利于人际关系发展,恋人之间也会易于相处,和谐的周围环境也能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顺畅的人际关系也使得信任度高的学生情绪稳定,融入社会能力大大增强。反之,若个体时常处于对周围事物缺少信任,敏感多疑,做事难免犹豫。同时,过度的思考容易导致个体缺乏安全感,情绪不易控制从而影响学习效率,关系也会变得紧张,难以融入社会。

(二)大学生人际信任与问题行为以及各个维度的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际信任各维度对问题行为总分、恋爱和性、学习问题和情绪与健康、社会适应有显著预测的作用。人际信任各维度能预测问题行为总分的44.3%、恋爱和性40.7%、学习问题34.5%、情绪与健康42.2%。社会适应10.9%。回归分析表明,虽然人际信任和问题行为以及各个维度进入到了回归,但是预测率不是很高。回归分析的研究结果只是进一步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可以影响医学高校学生的问题行为的产生。

四、教育对策

(一)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注意掌握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和问题行为在性别、专业、年级、生源地等方面的特点,结合这些特点,针对性的不断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拓宽教育途径,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人际信任水平,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优势

学生多年的生活教育背景,潜移默化的使得学生性格受到家庭的为人处世的影响,作为学校学生思想的引路人,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探讨学生的问题所在,取得家长的有力支持,积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学生的思想问题上达成一致,共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于做学生的后备力量,从而使得学生有方向,有追求,有信心的渡过愉快的大学生活。

(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質水平

在学生管理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人际关系理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拓宽视野、学会换位思考问题等一些有利于人际交往的思维方式,从而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打下坚实基础,更有利于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总之,提高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不仅促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更能促进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从根本上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这对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顺利开展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Rotter J B A. New Scal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Interpersonal Trust[J]. Personality,1967,(35):651-665.

[2]陈岩.医学生人际信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陈红艳.强健大学生交往焦虑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J].呼伦贝尔学报,2017,(25):115-117.

[4]黄沁舒.“90后”大学生浪漫关系及其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5]刘拽花.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应对方式对社交回避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1699-1704.

[6]王宇.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问题及教育对策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8):1672-5674.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