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自主实习式”的翻译实践体会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9-11 16:39:39      点击:
 “自主实习式”的翻译实践体会
黄心喻,冯梦雪,季文捷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
中文摘要:分析了翻译本科专业学生的实习现状,开展了“自主实习”的翻译实践,介绍了笔者从低年级开始进行“自主实习式”的翻译实践的学习模式以及实习的体会。
关键词:翻译;自主实习;实践     教育教学论坛
reflection of "self practice" translation
 
Huangxinyu   fengmengxue  jiwenjie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29)
 
Chinese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actice situation of undergraduate translation major, carried out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of independent practice ", introduces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from the beginning of low grade" independent practice "mode of learning and practice experience.
 
Key words: translation; autonomous practice;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翻译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翻译是一项进行再创造的语言实践活动,翻译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大量的实践。随着国际交流的日趋频繁,翻译的作用日益凸显,翻译的内容也多元广泛,国际市场对具备较强翻译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这要求翻译人员在必须接受专业训练的前提下广泛接触各种类型和文体的素材,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翻译本科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很多高校开设的翻译专业教学内容偏重于文学性,而实际翻译市场上,政治、科技、商业、法律、金融、医学等方面的实用性文本翻译增长迅猛,文学翻译并不占主导地位。在课堂上,学生难以得到必要的翻译技能训练或进行一定的实用文体的翻译;再之翻译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缺少系统规划,流于形式,时间荒废,实际翻译能力难以保证。翻译教学一般都限于传授翻译理论和基本翻译技巧。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实践教学与语言服务业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在现有的培养方案中,专业实习时间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年,时间通常也只要求6周,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很难使翻译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因此,翻译专业的学生一方面抱怨教学“脱离实践、市场导向不明显”,另一方面抱怨实习“时间短、收效小、意义不大”。以至于一个学了十几年英语,又经过了几年的专业学习的毕业生,还常常把看似读得懂的英语翻译成了中国人读不懂的汉语,把那些最常见最普通的汉语表达,翻译成了西方人不知所云的英语。
三、“自主实习式”翻译实践体会
针对目前翻译本科专业学生翻译实践教学现状,笔者认为,从低年级开始,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实习,尽早进行翻译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不断提高翻译水平。
笔者从大一暑假开始,先后参加了中国日报网站的线上翻译实习营、中国知网的词条翻译实习、江西人民出版社、外研社英语编辑顶岗实习以及北京YOD科技公司英文电影字幕审校在岗实习,翻译字数达到三万英文单词,总审校字数达二十多万英文单词。通过这些实习经历,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翻译工作的要求,受益良多。
翻译需要翻译人员对中、英两种语言有着较强的驾驭能力。要求尽可能做到“信”、“达”、“雅”。其中“信”是第一位的,即精确的将源语言所承载的信息转换为译文,此外,译者作为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还需要尽力追求“达”和“雅”,即译文行文通顺,甚至优美,而不是将源语言文风生硬附着在输出语之上。在中国日报爱新闻实习营实践中,每星期两篇以上的英译中任务,不断刷新了笔者对中英两种语言的认知。接触题材的多样性(有书评、影评、科技、体育、教育等),也是挑战自己的语言惯性。中文与英文语言习惯不同,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在不改变意思的情况下,译成通俗易懂的语言。例如语序,英文中时间地点等状语通常放在句子的最后,而中文习惯放在句子前;再比如,英文喜欢使用从句,习惯将几个短句用连词整合成一个长句,而中文不一样,中文习惯使用句式相同的多个短句。在刚开始翻译时,总是习惯按照英文的句子在名词前叠加多个修饰定语,但那样累赘不易懂,把形容词拆开,重新整合句式,会更符合中文语言习惯。与此同时,笔者对新闻文体的认识也有了提高。新闻文体有其特殊的选词偏向,要注重灵活性,特别是软新闻,富有人情味,并带有纯知识、纯趣味的性质,主要是向大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特别是新闻标题的翻译不能拘泥于原文标题,而应在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在博得读者一笑的同时,吸引他们进而读完全文。如:标题World’s oldest wombat in captivity joins Tinder to find soulmate before 30th birthday,可根据文中内容译为:袋熊界剩男欲借约会app脱单。而中国知网的词条翻译与新闻文体翻译不同,有很多术语,其特点是准确、严谨,按照标准释义进行翻译。英文电影字幕审校是一种独特的翻译形式,电影字幕有着与其它文字作品完全不同的特点:口语化、时尚性、服务性、时空受限性。首先,是电影这个介质的独特性。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解读它携带的文化因素是字幕翻译的重要工作。这其中就涉及了如何准确翻译各种俚语、俗语、谚语等。其次,电影字幕也十分注重前后文的一致性,即上下文语境的影响。在字幕翻译的过程中,不能仅局限于理解某一帧画面对白的意思,也要联系前后推断主人公的思想、心路历程,好比将自己代入这部电影中,身临其境地解读角色。这就跟我们在做文书翻译一样,要联系前后作者的想法,做到一定程度的“通感”,以产生“共鸣”。
另外,通过几段实习经历,笔者对译文规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标题规范、电头规范、段落规范、标点符号规范、专有名词规范、署名规范、数字规范、虚词规范以及图表规范等。
关于翻译不得不说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扩大知识面。翻译不光靠的是英文功底,更需要广泛涉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强文化底蕴。譬如翻译书评的时候,如果你本身了解作者,或是对这本书有切身体会,那翻译出来的文字将会比没有读过的更加生动。
再来说说审校工作,审校对于翻译行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审校就是检查译文有无遗漏、错译误译、前后矛盾、逻辑混乱等问题,同时还要润色文字,根据不同的文化习惯和文风要求,对译文进行适当的改编和重写。中国日报爱新闻网站实习期间,实习生提交译文,会安排另一位实习生进行审校,最后提交到编辑老师那里进行最终审校。同时,自己也审校别人的译文。因为之前笔者从来没有审核过别人的译文,害怕自己挑不出一处错误,但更害怕自己的译文“羞于见人”,因而内心十分忐忑。刚开始阅读小组成员风格迥异的译文时,不禁感慨语言的多样性,而且感叹小组同学翻译水平之高,觉得没什么要修改的。后来,笔者按照审核规范的要求,中英文一句一句地对照,错别字、标点、甚至连一些专有名词都不会放过,自己不确定的地方想方设法查证,最终还是发现了一些理解和表达错误。同时,也从其他别人对自己译文的审校修订中,认识了自己翻译的不足。特别是编辑老师的修改意见,常常让笔者茅塞顿开,颇受启发,受益良多。例如,在翻译一篇双语新闻的标题“Why good looks make you funnier: Research finds women will laugh at a man's jokes if she thinks he's attractive”时,笔者开始是采取直译法,最后编辑老师改译为:看脸的世界:颜值高的人讲笑话“笑”果更好。
笔者在外研社的实习主要是负责经典人文社科类学术著作译文的审校,先后完成了《社会契约论》、《普通法》、《人与动物的情感表达》等书籍的审校工作,审校的作品一般专业性较强,经常会碰到到一些平时接触不到的生词,扩大了自己的词汇量,也从专业译员的译文中学到很多翻译的小技巧,同时还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通过审校实习,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审校并不比翻译轻松,对待译文的审校需要采取与对待翻译一样的态度。审校员不仅需要足够耐心和细心,而且,其综合水平应高于译者。
四、结束语
英语翻译本科专业学生从低年级开始进行“自主实习式”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通过实习获得大量的翻译实践机会,接触各种不同文体的翻译,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另一方面,有了一定的翻译实验经验,可以提高对翻译的认知感,对高年级学习的翻译理论能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第三方面,通过实习,尽早接触职场,了解社会,增加实践经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 吴青.本科翻译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翻译,2010(2),30-40.
[2] 王爱琴.“实习式”翻译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83-88.
[3] 张银帙.翻译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以笔译实习改革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4(10),71-73.
[4] 仲伟合.我国翻译专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翻译,2014(4),41-44.
[5] 贾立平.基于英语翻译专业与翻译公司合作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J]. 高教学刊,2015(19),34-35.
 
 资助项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2016年度科研立项项目:“自主实习式”的翻译实践模式探索。课题编号:2016-h-03
  作者简介:黄心喻(1996-),女(汉族),江西南昌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翻译14级学生,研究方向:英语口笔译。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