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28期·“金课”背景下口腔医学慕课建设路径探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11/24 16:45:57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28期

甘有洪,黄 华,玉 琨,易春梅,李 晨

(广西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引言

近年来,慕课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作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一种新形态,其开放性、大规模、社会性等特点,深受学习者推崇。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慕课教学模式突出了学习的泛在化、社会化和个性化等特征,符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随着慕课的成熟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需要,国家对慕课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与新标准。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新时代高教40条)提出,大力推进慕课和虚拟仿真实验建设,发挥慕课在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方面的重大作用。针对高等教育,教育部提出高校要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着力建设五类“金课”,包括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金课”,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2019年,教育部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提出构建医学教育新体系。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到,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智能医学教育新形态。为适应新时代口腔医学教育教学要求,加快口腔医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步伐,变革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围绕金课“两性一度”的标准建设慕课已然成为口腔医学院校当前的重点研究课题。

一、口腔医学传统教学的困境

(一)教学、科研与临床三者矛盾凸显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是高等学校的四大基本职能。然而,片面追求科研指标成为部分高校的常态,部分高校在教师评职称、定岗定位等多方面主要以科研成果为导向,使得部分教师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消耗在项目申报、论文发表等科研层面。就医教研一体的高等医学院校而言,承担教学、科研与临床等任务已然成为常态。作为医生角色承担临床任务,临床产值与个人绩效密切相关,因而教师不得不将时间和精力投入于临床。与此同时,医学教学本身较特殊,具有知识点繁杂、知识种类多且更新迅速、教学任务重等特点。医学课程多、内容抽象、案例复杂,学习者难以理解,特别是对于一些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学习者理解和掌握面临一定的挑战。而且教师在教学层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对削减,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教学、科研与临床三者的矛盾日益突出,难以平衡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优质教学资源匮乏

传统口腔医学课堂授课的学习资料以教材为主,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讲授教材知识为主,学习者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范围受到限制。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前和课后环节向学生提供的学习和拓展资料有所欠缺,学习资源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习者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利于学习者高阶思维和技能的养成。因此,建设或引用优质的微课、慕课等多样化教学资源,能够对课程教学产生正向作用。

(三)教学课时安排供不应求

口腔医学课程类型与种类繁多,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日益凸显。受教学课时所限,教师按照规定的课时只能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学习者在短时间内难以将知识有效内化吸收。此外,口腔医学强调临床技能的掌握,学习者在课堂上无法结合临床病例进行互动讨论,会对培养学习者深层次的思维和能力造成影响,导致与岗位胜任的教学目标存在较大差距。考虑到各门课程教学课时权重,若是额外增加某门课程课时势必会影响到其他课程的安排,也会给学习者造成学习负担。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课时内让学习者更好地获取知识,掌握高阶临床思维和能力成为口腔医学教学难题。

(四)教学模式单一化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大多采用讲授法进行授课,学习者长期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无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导致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太理想。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教学不再是教师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更注重学习者深层次知识与技能习得。身处“互联网+”时代,应该全面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在教育变革中的推动作用,积极利用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并通过推动教师转型发展以应对未来的课程教学变革。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口腔医学教育进行改革,解决口腔医学传统教学存在的“痛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五)对学习者的发展关注不足

在传统口腔医学教学过程中,“满堂灌”的现象比较常见,忽视对学习者的关注,不利于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对于学习者学习和发展的忽视主要体现在:学习目标指导欠缺,学习过程互动不足,学习内容设计过于简单,学习效果评价过于单一。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新的课堂三中心要求以“学习者、学习、学习效果”为中心,新医科背景下的教师需要转变身份和观念,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教学主导者、权威者的角色向引导者、鼓励者转变,给予学习者更多的关注,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果。

二、口腔医学慕课建设的必要性

(一)平衡教学、科研与临床三者之间的关系

慕课的优势在于能在原有课程架构基础上持续更新课程内容,紧跟当前领域的研究成果改进与完善课程内容,这也是慕课深受欢迎的重要原因。慕课建设本身就是学术价值和科技含量都极高的学术成果,开发一门高质量的慕课,其难度、投入的精力和取得的学术回报与成就感并不亚于某个领域孤立的科研项目。因而慕课研究也是开展科学研究的一种方式,通过慕课实践形成的大数据进行研究,分析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不足,进而帮助课程调整与实施,将课程运行取得的经验上升至理论研究层面,形成的研究成果以支撑课程教学的实践。慕课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学任务的压力,有助于科研与临床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丰富和拓展教学资源

慕课是网络时代发展的产物,其核心内容是课程,由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四个要素构成。慕课丰富的教学资源满足了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不但能帮助学习者查缺补漏、强化巩固知识,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资源,获取更多的外延知识,拓宽学习者的知识面,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慕课的出现并不是指向瓦解实体高校的围墙,反而是力图在高校围墙内寻找新的生长点,其本质上具有完整的教学过程,可以解决课堂教学部分或大部分的知识点。通过建设慕课丰富和拓展课程资源增加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改良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三)解决课时安排不足的问题

慕课作为一种学习补充辅助资源,在认知负荷理论的指导下,可以适当考虑增加线上课时,采用碎片化、个性化、移动化等学习方式,学习者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进行课前预习,课前通过慕课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回归实体课堂便以典型案例分析开展小组讨论、互动探究学习活动,课后继续通过慕课进行知识查漏补缺、巩固复习。这样能够有效解决因课堂教学课时不足而得不到知识的内化吸收和高阶能力掌握的问题。

(四)实现教学的多元化模式

延续多年的单一、固定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合理利用慕课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慕课平台上视频和文档资料学习、练习、互动等使用情况的大数据分析,教师能够了解和掌握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做到对学习者学习的及时反馈和指导,并有针对性地改进线下课堂教学内容与设计活动。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混合式教学模式顺应当今互联网时代的趋势,结合慕课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线上教学以慕课资源为辅助,学习者以微课视频、单元测试、互动讨论完成课程知识点的学习与检测,并通过后台数据采集学习者学习的数据。线下教学采用传统面授教学方式,教师根据线上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习者解决困惑,有效突破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并就一些典型问题加以讨论和分析,给予学习者更多的时间进行小组探究、合作学习,以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然,慕课能够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教与学之间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渠道。

(五)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认为,推动医学创新教育发展要转变教学范式,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高教司司长吴岩提出,要围绕“两性一度”开展高质量的课程教学,新时代的教学不仅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养成。慕课学习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主,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然而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存在差异,要完成某一门慕课的学习需要加强管理与督促机制,使学习者的慕课学习成为自我控制的自觉行为,更好地发挥慕课的功能与作用。

三、口腔医学慕课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慕课设计与开发层面

1.重塑课程结构,提高教学针对性。有些在线教育过度关注技术而忽视课程本身,这是在线教育发展的一个误区。慕课并非只是把传统课堂实录迁移至网络平台上教学,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在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遵循知识的生成规律与学习者的学习规律,将课程模块化,对原有的课程解构之后再重构。课程结构的建立对课程质量优劣至关重要,课程结构决定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和解决问题的手段、方式和途径。内容重构方面,优质慕课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一般经过细致的规划,每一个课程模块都有要点提取,要求重点和难点突出;要求细化、具体化每一个核心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独立的同时,相互之间又能形成一个整体,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2.制作精品课程资源,拓宽学习路径。课程资源的制作在慕课建设的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高质量、丰富的课程资源有助于拓宽课程教育的广度。因此,开发精品课程资源是慕课建设十分重要的部分。就技术构成而言,慕课开发的主体主要有高校和技术公司两方,高校的教师团队负责提供课程需求和课程设计,技术公司则按照教师的要求负责课程实现的技术支持,满足学习者最为方便的学习需要。高校教师团队需要根据学习者的学情、课程内容做好教学设计,并与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制作高质量的视频资源。视频资源以微课的形式制作,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适用于移动式学习和碎片化学习。依据心理学注意力原则,每个微课视频时长控制在5~8分钟之间,最长不超过10分钟。除制作视频资源外,高校教师团队准备文档、拓展资料等非视频资源,提供多元化的资源用以拓宽学习者的知识面。

3.设计在线互动活动,提升教学质量。联通主义认为,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学习者以个人为单位,与社会网络中的其他个体成员构成一个复杂的学习网络。慕课制作的重点并非只是制作课程资源,设计高质量的交互教学活动也是慕课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优良的学习活动设计,实践“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在线学习,提高课程交互讨论的有效性,有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4.完善考核机制,检验教学效果。慕课的学习评价一般是基于测试、作业与作业互评、期末测试和互动讨论的完成情况。针对不同教育阶层和背景的学习群体,测试一般设置的习题多为选择题和填空题,其难易程度适中,这对提高学习者学习信心、坚持完成学习十分重要。作业是检查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完成作业后需要进行学习同伴互评,实现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期末考试则是检验学习者整门课程学习的综合表现。测试和作业成绩的考评并不能真正体现学习者学习慕课的效果,还应将论坛的参与程度纳入课程考核中。这样拓宽了慕课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激励学习者主动参与慕课学习。

(二)慕课建设支持与保障层面

1.加大建设支持力度,保障课程持续运作。慕课建设对资金和技术投入的要求甚高。课程建设涉及平台服务费用、技术公司的制作费用及专业人员运营费用。相关数据显示,清华大学建设一门示范课的成本接近五六十万,仅片花制作就花费数万元。北京大学李晓明教授接受访谈时曾表示,单门慕课制作成本在10至20万之间。慕课的应用离不开各种配套支持服务,包括技术支持(应用软件的使用、硬件设备的维护、基础设施的保养),教学支持(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过程的设计、突发事件的处理),管理支持(教学时长的调整、教学场所的安排、辅助人员的调配)。目前慕课建设经费主要来源于上级部门和学校拨款,获得企业的支持力度较小。显然,上级部门和学校加大慕课建设政策和经费支持,更能保障慕课的可持续发展与运作。

2.完善奖励考核制度,提升教师建设参与度。人才培养是医学院校的教育目标之一,而建设一流课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医学院校要紧跟时势,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以慕课为抓手,打造真正的“金课”。一门高质量的慕课建设关键在于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完善教学奖励体系,则是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投入慕课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举措。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制作与运行慕课,理应在制度内得到相应的认可与奖励。因此,从学校和二级学院不同的层面出台和完善相应的慕课建设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其中,提供更高质量的课程内容,对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人才培养是医学院校的教育目标之一,建设一流课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等一系列新兴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落实推动医学创新教育至关重要。医学院校要紧跟时势,抓住机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慕课建设为依托,打造真正的“金课”,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成效为导向的教育,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