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研究生联合培养实际案例分析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6 20:24:21      点击:

裴广玲 张天骄 张秀芹 杨中开 刘继广 张文娟

摘要:为了深入了解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及各种模式的优势与不足,本文通过本校材料学院材料学专业研究生与科研院所、企业、高校之间联合培养的实际案例,分析联合培养模式对我院材料学研究生学习、就业及我院研究生导师研究课题领域的影响。

关键词:联合培养;就业;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5-0103-02

自1980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来,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尤其近几十年,研究生教育规模快速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不断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随之发生变化。使研究生教育模式更加科学、合理,更能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1]。为此,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应运而生。为了综合利用国内外高校、企业以及各类科研机构的资源,加快研究生学术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形成了国际联合培养、校企联合培养、校所联合培养等几种具体的模式。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技术交流与项目合作随之加强,涉及研究生的联合培养问题,形成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模式,参与联合培养的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先进的研究课题,同时具有国际视野,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早期建立在产学研合作基础之上。企业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人才和技术,这正是大学的优势。校企双方的合作,利于学校研发的技术为企业服务,大学也能从企业获得资金及对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支持。由于校企合作的优势明显,这种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方式已被大家所接受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

还有一种实际上大量存在的培养方式,即研究所与高校及不同高校之间的研究生联合培养。这种培养模式的存在,主要由研究资源、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与研究生招生数量的限制造成的。如中国科学院各科研院所、清华大学等一流高校,尽管有充足的研究经费、先进的实验条件、创新性强的科研项目、一流的指导教师与研究团队等,但实际上有些实验室没有足够多的学生来完成研究项目。相反,在一些相对较弱但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研究经费和研究项目相对较少,研究项目的创新性相对较低,但有相对充足的学生来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将研究所、一流高校的科研与教育资源优势,与较弱高校的学生资源相结合,既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也利于双方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研究所及一流高校来讲,有了更多学生的参与,能更快更好的完成项目;对于学生而言,接触到一流的研究者和研究团队,良好的团队管理,最具创新性的研究题目等,对于开阔视野、提高科研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的优势与不足,本文通过本校材料学院材料学专业研究生与科研院所、企业、高校之间联合培养的实际案例,研究联合培养对我院材料学研究生就业、研究生导师研究课题领域等方面的影响。研究案例合作培养单位主要选择了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清华大学、上海聚友化工有限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四个单位,有企业、研究院所和一流高校。通过这种联合培养的具体案例,分析其对参与学生和导师的影响。

我校材料学院材料学专业一名2014级研究生,以联合培养的方式,加入到清华大学的一个研究组,参與石墨烯复合材料超级电容器方面的研究。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能量存储装置,具有快速充放电等其他储能器件不可比拟的优势,在航空航天、高性能便携设备及人体替代材料等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基于硕士期间研究课题的前瞻性和实用性,该学生被深圳一家研究院聘用。该研究院是一家新型材料科研机构,主要研发新型材料产品,招聘参与联合培养的学生,看中的就是该学生硕士期间在清华大学的研究背景。

从2007年至今,材料学专业一直有研究生参与我院与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的联合培养,目前有多名参与培养的研究生已经毕业。参与联合培养的学生,硕士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多为具有高实用价值的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与聚醚醚酮材料相关的复合纤维材料研究。我院在纺丝设备及纺丝技术方面,有很强的实力,拥有各种规格的熔法纺丝设备;材料学院从事纺丝技术研究的教师,有着多年的实践经验。与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复合材料的强项研究相结合,能够取得更好的研究结果。参与该项目的研究生硕士毕业后直接攻读博士,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工作。(2)高性能碳纤维结构复合材料的增韧研究。该研究首先在材料学院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成热塑性纳米纤维膜;然后利用航材院的复合材料制备装置,制备复合材料层合板。学生硕士毕业后,顺利进入中铁长龙新型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工作。一年后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硕士期间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成果,为其直接顺利攻读博士学位打下良好的基础。(3)PEK-C(聚芳醚酮)非织造布制备工艺研究。一方面以PEK-C/环氧树脂共混物作为原料,通过熔喷工艺制备PEK-C/环氧树脂双组份非织造布;另一方面利用湿喷设备,制备PEK-C湿喷非织造布。制备的PEK-C(聚芳醚酮)非织造布用于增强复合材料。非织造布的产量远高于静电纺,更有实用价值。课题中非织造设备的研发是由材料院的导师和航材院的教师共同完成的,充分发挥了本院教师在纺丝技术方面的优势。参与该项目的学生毕业即进入德国巴马格公司北京办事处工作。两位进入巴马格公司的学生,均在公司从事纺丝设备及纺丝工艺技术指导工作。(4)聚醚砜(PES)超细纤维研究。主要采用熔融纺丝法,首先制备PES/PA 6共混纤维,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溶解,剥离后得到PES超细纤维。该学生硕士毕业后,即进入北京志光伯元科技有限公司工作。(5)聚醚砜纤维熔融纺丝工艺研究。通过熔法纺丝制备聚醚砜纤维。该学生硕士毕业后,进入吉林中财管道有限公司工作。(6)树脂基体模量对复合材料压缩性能影响研究。研究树脂基体模量对国产T800级碳纤维复合材料纵向压缩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硕士毕业后,该学生顺利进入深圳富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工作,该公司产品涵盖高端改性的ABS、HIPS、PC、PA、PBT、PP等。

由以上学生的工作可以看出,研究内容都建立在服务于提高复合材料强度基础上,有些课题具有很强的连续性,这非常利于导师在这一研究领域的长期积累。通过这种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我院教师既能得到科研经费方面的支持,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我院在纺丝方面的技术优势,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为导师科研工作的深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院与中科院化学所联合培养学生参与的科研方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光子晶及电致变色材料研究。学生合成单分散SiO2微球后自组装成光子晶体,并在微球表面生成聚苯胺(PANI),得到核-壳结构SiO2@PANI光子晶体薄膜。该膜变色时颜色亮丽,最大对比度可达77%,同时响应时间快。将光子晶体结构引入导电聚合物中,提高其电致变色性能,这一研究在当时是比较新颖的。材料院的指导教师一直从事导电聚合物的研究,同时与化学所关于光子晶体的研究相结合,利用光子晶体研究电致变色纤维,获得很好的研究成果。該学生硕士毕业后,进入制药企业,进行研发工作。(2)导电聚合物电致变色器件研究。该研究以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制备为目的,系统研究各层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并将各层材料组装,得到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基于硕士期间的研究基础,该学生毕业后直接留在化学所攻读博士学位。(3)TiO2纳米棒的制备、修饰及其在PLA和PET中的应用。论文主要制备金红石型TiO2纳米棒,研究纳米TiO2表面改性对聚乳酸(PL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该学生在联合培养期间发表多篇论文,毕业时获得国家奖学金,毕业后直接留在化学所攻读博士学位。该学生材料院的指导教师近几年一直在做PLA方面的研究工作,与化学所的相关研究结合,获得了很好的研究进展。

早期材料学院材料学专业的部分研究生,参与上海聚友化工有限公司的联合培养。其中一位学生硕士毕业后,直接留在聚友化工工作;另一位学生硕士毕业后,进入东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回到上海聚友化工有限公司工作。

通过对联合培养学生的调研,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攻读博士学位的占36%,拿到国家奖学金的有14%,毕业后除一名高校教师外,基本都进入高新技术企业或研究院所,从事科研工作。攻读博士学位和从事研发工作的比例,远远高于材料学专业学生在相应领域的平均水平。通过与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的联合培养,不仅参与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受益匪浅,对我校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晓.我国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研究[D].青岛大学,2009,(6).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