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2022年第27期·“互联网+”背景下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11/4 10:13:40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27期

秦燕 范波 梅丽

[关键词] 互联网;生物专业英语;考核改革

[基金项目] 2019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万峰湖喀斯特水体中绿藻二氧化碳浓缩机制的适应性研究”(黔教合KY字〔2019〕221号);2018年度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基金项目“桃蚜适应拟南芥抗虫化合物芥子油苷分子机理的研究”(18XYBS02)

[作者简介] 秦 燕(1980—),女,山东莱芜人,博士,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生物与化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7-0077-04 [收稿日期] 2021-11-21

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为及时与前沿科学研究成果接轨,教育部提出了双语教学改革的要求[1],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也设定了一定的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很多知名高校都开展了英语授课的课程,并且在很多高校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都会有专业英语内容的考查,可见目前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

“生物专业英语”作为普通高校生物专业双语教学不可缺少的专业基础课,在传统授课过渡到英语授课中起了重要的衔接作用。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入,“生物专业英语”课程凸显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尽管目前“生物专业英语”的教学还面临着很多困难,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技术推动了“生物专业英语”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课程考核方式的探索。

一、“生物专业英语”教学中面临的困难

生物专业英语是在生物专业高年级学生中开设的一门新兴学科,因其开设时间较短,周课时数少(2学时/周),考核方式为非闭卷考试,导致学生对其重视度不够,投入时间少,学习效果差。

(一)师资队伍不足

目前从事“生物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大多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习外语的,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可能很强,但是口语表达较弱,这一批教师大多存在说英语开不了口、口语表达困难的情况。有的学校从事“生物专业英语”教学的为专业课教师,虽然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但是英语口语和翻译水平相对薄弱;有些学校则是英语公共课教师承担“生物专业英语”的教学,虽然其英语基本功强,但因为缺乏生物专业知识背景,可能会对内容的理解不够准确,也难以胜任。尽管随着海外学者归国数量的增加,这种情况有所改观,但是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仍然不能解决[2,3]。

(二)学生存在畏难情绪,积极性不高

由于生物学科更新迅速,很多大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就有难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知识点,“生物专业英语”中这部分内容无疑更增加了理解的难度,造成看不懂、不想看的后果。加之“生物专业英语”中包含大量的缩减词、派生词、多义词,需要结合专业知识有效地把握语境进行翻译,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翻译策略,从而引起学生的自卑和挫败感,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4]。

(三)缺少适合本校学生的自编教材

“生物专业英语”的参考书中,比较权威、知识结构比较全面、详细的教科书有Biochemistry,Molecular Biology等,但是因为是原版教材,适合科研机构或高校的研究生、科研人员。现在高校大多采用蒋悟生、姜巨全等主编的《生物专业英语》教材[5,6],这几本教材主要从掌握生物学科知识体系方面选材,内容全面,难易度适中,得到了高校教师的认可。然而教材的部分内容滞后,缺少生物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因此,各高校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学情的教材刻不容缓。

(四)教学模式单一,考核体系忽视过程性评价

很多教师在“生物专业英语”的教学中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讲解并逐句翻译教材词汇、句子、长短句结构和段落分析的方式,学生的参与度低,教学效果差。课程考核形式單一,一考定终身。因此,改变这种现状,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改刻不容缓[7,8]。

二、“生物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

“生物专业英语”的课程设置是让学生掌握生物学主要学科的常用专业词汇、专业术语,掌握生物学主要领域的专业文献知识并能进行生物学主要分支学科的科技论文的写作,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外界发布,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应用专业英语的素养。

本文从“生物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对本课程进行了改革。由于“生物专业英语”起步较晚,之前“生物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自主性缺失,基本为接受性学习;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后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要以课堂提问、学生阅读和翻译的结果作为平时成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前自主学习的积极性[3,9];目前高等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固定教材,我们学院专业英语教材使用的是姜巨全编写的《生物专业英语》[5],每一篇文章后附有词汇表、练习题、拓展信息及相关阅读材料,适合教学使用,但由于出版年份过早(2011年出版),内容更新不及时,课程内容改革后我们加入了最新研究成果的科技论文,及时补充教材上还未更新的学习内容;“生物专业英语”课程考核之前为开卷考试(90%)和平时成绩(10%)。这种考核方式枯燥、生硬、不全面,并不能全面考查学生掌握专业英语的综合能力。课程考核改革后,考核方式为:综合成绩(100%)=形成性评价(30%)+特色考试(20%)+期末考试(50%),通过完善考核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提高了学生对专业英语文献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乐学”[10]。

“生物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采取线上线下授课的形式。具体方式为腾讯QQ提前推送课件或发布作业供学生预习使用,利用腾讯课堂或者线下授课。具体如下:使用腾讯QQ提前2~3天给学生推送预习课件;腾讯课堂的考勤数据作为学生的平时考勤数据。以上两部分的数据为每一个学生的考勤成绩,占总比例的10%。腾讯课堂里面的举手功能可以实现教师线上与学生进行互动,每次上课的课堂提问中,学生的朗读和翻译作为课堂提问成绩,此成绩以20%的比例加入总成绩中。特色考试作为阶段性练习,主要考查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能力,主要在线下进行,以学生小组PPT汇报或者学生毕业论文摘要写作的形式开展,以20%的比例加入总成绩中。期末考试试卷采用翻译最新发表文献并阐述自己的观点,以50%的比例加入总成绩中。

在特色考试中,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成员都要用英文介绍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并撰写英文摘要,进行15~20分钟的英文课堂汇报。因为小组内每位学生的毕业论文内容不同,需要学生自己查阅文献,总结自己的研究内容,撰写英文摘要,最终制作PPT展示。

三、改革效果、反思及今后的研究思路

(一)本课程实施考核方式改革前、后的情况对比

之前,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的“生物专业英语”课程考核为开卷限时考试(90%)和平时成绩(占10%),内容主要包括课堂讲授过的英语专业词汇和教材中的课文翻译,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包括平时的课堂表现和作业。考核改革后注重课堂表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表1),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效果显著(表2)。

(二)考核成效

“生物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改革的创新点在于:一方面改变了以往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作为考核的单一模式,过程性评价注重考查学生平时的课堂学习表现,学生基于“互联网+”进行科技论文的翻译和毕业论文摘要的写作,逐个进行汇报打分,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两者构成过程性考核的核心。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上改变了之前学生只学习教材内容,而不阅读前沿的科研成果论文的局限,增强了学生对最新科技成果的了解。

通过过程化考核,学生对平时学习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提高了专业英语的学习效果:(1)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展示平台和机会,通过过程化考核能够发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增加学生的自我发挥空间,课程达成度高(表2)。(2)增强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学生通过多次实践训练,能够熟练地运用专业英语,熟悉专业动态和趋势,每一次的实践,学生都感觉学有所获,体会到了学习的成就感。(3)落实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过程化考核突出知识运用能力,学生通过文献查阅、课堂表现、热点研讨、情景模拟实践等考核能够系统提高生物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能力(表2)。

将Mk与Sk加权平均,得到总的课程目标达成数:F=∑k(MkSk)=82.47。根据评价依据,F≥60,课程总目标达成。

(三)今后的思路

通过改革,很多学生能课下认真查阅资料,进行翻译,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语言能力的提高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后续仍然需要学生坚持不懈地练习和实践。另外,我校学生的高考成绩中英语较少有高于100分的同学,大部分同学的英语基础薄弱,加之专业英语单词较长,导致很多同学的拼读不够准确,后续可能需要音频视频资料的加入。

结语

“生物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基于英语结构的生命科学的框架,了解生命科学的前沿,树立学生以英语思维促进专业学习的思想。生物专业的英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会使学生存在一定的畏难心理,作为专业英语教师,我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授课,还包括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教学形式、拓展教学渠道,通过不断的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英语教学的效果。另外,“生物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还可为在本科生教学中逐渐开展双语教学起到引导和铺垫作用。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