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过程性考核体系建构及实践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3 20:50:38      点击:

赵艳华

摘要:思政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对思政课整个教学环节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本文通过对思政理论课考核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教学工作实际提出了建构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路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考核评价体系;思政课;过程化考核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2-0247-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教育部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下简称思政课),提出了要打赢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攻坚战的要求,并决定将2017年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因此,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是我们必须要深入研究的重点课题。

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方面,关于课程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则较为薄弱。2015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指出: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建立健全科学全面准确的考试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考核。该文件将高校思政课课程考核体系改革的任务及迫切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当前思政课教学考核的现状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思政课采用的方式主要是两种:一种是期末终结式考试。这种模式的具体考核方式有闭卷、开卷、面试、提交论文等,实质仍然是“一卷式”考核。这种考核方式无法真实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其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另一种考核方式是把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结合起来作为考核的总成绩。其实这两类考核方式都属于结果性考核。

二、思政课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

1.结果性考核模式与高职院校学情不相符。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入校分数相对偏低,学习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论功底较弱,不擅长理论考试,“一张试卷定乾坤”的结果性考试,无法真实地反应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和理论的真实水平。

同时,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又有特殊之处,在少数民族地区院校的学生生源中民族学生所占比例比较高,民族学生的学习困难之处在于汉语听、说、读、写能力普遍较差。按照结果性考核的方式,民族学生的考核成绩与他们思想素质的实际水平肯定有一定差距,這样不能有效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其能力的养成和情感目标的实现。

2.结果性考核与高职院校育人目标不符。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以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为根本,目标是为社会、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和学校的育人目标是一致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思政课考核目标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课程基础知识的考察上,而应该重点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明辨是非的判断能力和情感倾向力。

3.结果性考核与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不符。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化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设置的内在要求来看,思政课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完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认知,更需要帮助学生将这样的认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结果性考核方式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思政课的考核评价多样化形式探索

过程化考核即对学生平时学习状况进行科学的量化评价,较为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思想及理论水平。这样的考核评价机制能够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注社会热点,利用所学知识思考、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同时,这种考核方式能够充分尊重各民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协作意识、道德文明素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下面笔者介绍自己所在院校思政课过程化考核的一些做法。

1.科学设计课程考核板块,激发学生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思政课程总评成绩由三大板块组成:平时成绩占20%、实践成绩占50%、理论成绩占3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学生考勤和课堂表现,实践成绩包括课内实践(4次)和课外实践(2次)的成绩,理论成绩则是期末机试成绩。

2.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大过程化考核比重。思政课考核体系着重强调和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第一步,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成员人数一般控制在5—7人之间;第二步,下达实践考核任务书,包括:(1)新闻每周播报项目。完成该项目的小组需要课前一周对主要新闻进行筛选、梳理、整合和总结,并得出自己小组的结论,到课堂上进行新闻播报,要求新闻内容实效性强,传播社会正能量。(2)民族团结故事会项目。负责收集、整理、讲述一个身边民族团结的小故事,要求故事真实,有感染力,有助于民族大团结。(3)中华文化小百科,讲一个中华文化的小故事,传播传统优秀文化,建立文化自信。(4)翻转课堂项目。教师开学初提供几个任务,比如“如何拒绝做校园低头族”、“从中国式过马路看法治思维培养”、“今天你网购了么”、“大学生恋爱”、“我是新疆人,我为新疆代言”、“我与我的专业”……等话题,每个小组自选一个话题,在校内外开展调查,数据要求真实、充分,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记录调查片段,制作课堂汇报PPT,每两周完成一个话题讨论的任务汇报。(5)“我是小小志愿者——传播文明和爱心”,要求每个同学一学期至少参加一次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点正能量。(6)社会实践活动,教师放假前给学生提供二十个社会调查的题目,要求学生利用假期期间展开社会调查,拍摄调查视频,书写调查总结,成绩计入下学期思政课成绩当中。

以上共6个项目,每个小组都要完成6次作业,其中1—4是在校内完成,并在课堂上展示,5—6是校外完成,提交总结报告。这6次作业的6个成绩最后平均合成为实践课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50%。

3.丰富考核主体,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思政课考核评价的主体应该由传统的教师单向评价范式,转向由教师、学生、班主任共同组成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在课程考核的三大板块中,平时成绩由学生自己的出勤和课堂表现决定,期末考试的成绩是由考试系统直接给分,最大板块是学生的实践成绩。而实践课成绩包块6个小的项目,前4个项目需要在课堂进行展示,由教师评价占50%,学生自评占25%,小组互评占25%三部分组成;第5个项目是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由各院系组织活动的辅导员教师或者班主任教师给成绩;第6个项目,则由任课教师依据调查问卷的质量和真实度给出成绩。该考核方式综合了教师、学生、学管教师的评价标准,更加趋于公平和多元化,改变了以往任课教师一人定夺任课班级全部学生成绩评定的弊端,使成绩考核评价更加科学和全面。

四、过程化考核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过程化考核方式加重了教师的工作任务。过程化考核確实比结果性考核更客观更全面,但是思政课在大班教学的情况下,实施起来就比较困难,多数学校思政课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是1∶500到1∶600之间,不利于项目的开展。每一次任务,需要教师给予大量的课前指导,教师充分利用QQ、微信等新媒体手段,但时间仍然不够用,此种情况下,会影响项目完成的质量。

2.过程化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操作过程中容易流于形式。由于过程化考核评价主体吸收了学生和辅导员等,显然要比原来由任课教师独自考核客观些,但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发现个别班级学生互评容易流于形式。

总之,高职院校的思政课考核体系的变革已经迫在眉睫,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多方面的配合,更需要教师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尝试、修正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雨燕,等.简谈高校思政课知信行一体化考核方式[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4-66.

[2]姬莹.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改革探析[J].文教资料,2016,(5):146-147.

[3]韩志敏.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化考评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1):88-90.

[4]浦珩.改革考核模式,增强教学效果[J].课程教育研究,2016,(2)下旬刊:35-36.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