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文:大学生校园文化育人载体探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1/12/20 13:53:32

宋致远 王轩 马紫威

[摘 要] 大学生校园文化育人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思想的指导下,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如何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至关重要。以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为例,通过调研、访谈探索校园文化育人载体,提出高校应通过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网络文化等维度的载体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校园文化育人效果。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育人载体;思想政治教育;院级

[作者简介] 宋致远(1987—),女,四川绵阳人,博士,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分团委书记,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王 轩(1995—),男,陕西安康人,学士,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专职辅导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马紫威(1986—),女,天津人,硕士,共青团中国农业大学委员会副书记,助教,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6-0001-04   [收稿日期] 2021-04-07

文化育人载体的含义是指把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即思想政治教育者利用各种文化产品和文化承载物将教育的内容和思想融入文化建设,借此对人们进行教育,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学校园里蕴含着长期教育所实践形成的精神与物质财富,校园文化以大学校园为空间,以高校师生为主体,以校舍环境、硬件设施、校史校训和师生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和内容,它是各种文化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校园文化载体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陣地,是学校教育主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工具。在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校园文化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如道德素质认知功能、理想信念教育功能、人生价值导向功能、生活娱乐调适功能、精神奖励激励功能等[1],这些功能对于大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形成、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大学开展了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时刻践行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方针。本文以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为例,通过文献查询和广泛调研,将大学生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基本文化形态,并对校园文化载体的形式、效果进行了调查探究,从而为探索更加丰富有效的校园文化育人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实,提供理论依据。

一、大学生校园文化载体现状及有效性分析

为探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践行融入校园文化的载体以及有效途径,我们面向学校全体师生进行了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载体的调研。调查问卷共回收250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96.15%,涵盖学生和教师等各类人群。调研数据显示,49.2%的人了解校园文化载体的概念,其中有78.8%的人认为校园物质文化是其主要载体形式。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内的传播影响力度,36.4%的人认为学校精神和学习风气对自己的影响很大。

在各类校园文化载体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中,校园物质文化载体的影响力最高,达到78.8%,校园行为文化载体占67.2%,校园精神文化载体占64.4%,校园制度文化载体占59.6%,校园网络文化载体占58%。这五种载体的概念和意义分述如下。

1.校园精神文化载体。是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沉淀和逐渐形成的,被全校师生认同并遵循的一种价值观念和文化观念[2],主要包括校风、校训、校史、校歌、校徽。中国农业大学以“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等为校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成为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学生在调研中认为,通过校园精神文化载体,可以加强自身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激发自身知农爱农之心、强农兴农之志,也能够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的影响力,达到文化育人的效果。

2.校园物质文化载体。是学校中涵盖科研、教学、生活、娱乐等方面的物质构成,包括学校美丽的校园环境、完善的校园设施和人文景观等[3,4],如学校楼宇、道路、各类设施、自然环境等。学生认为,校园物质文化载体越丰富,其关注度越高,越能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校园文化的理解、认识。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希望学校能够加强对体育器材和运动场地的投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功能,将体育育人与文化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助力自身更好成长和发展。

3.校园制度文化载体。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国家、社会的相关要求以及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实际需求制定,以条文条款等形式存在,并要求学校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3],如学校的管理体系、规章制度等。学生认为,制度体系对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念有积极的影响,使他们更加了解、关注学校的要求和明确自身的权利义务,从而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综合素质。

4.校园行为文化载体。又称校园活动类文化载体,包括学术文化活动和文艺体育类活动等,如各类文化体育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在原因,主要包括丰富日常生活,提高人际交往、沟通协调等能力。学生认为,校园文化活动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受关注度高,更乐于接受并受其影响,从中也能得到帮助和成长。

5.校园网络文化载体,如校园网、知乎、贴吧、各类社交媒体(微信、QQ、微博)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社交平台的众多软件中,使用微信(71.2%)与QQ(52.4%)的人数最多,71.6%的学生经常性地使用网络平台。学生认为,通过使用网络平台学习知识、阅览时事新闻、沟通交流已成为生活习惯,网络文化育人载体的影响力和效果持续增强。由此可见,通过网络传播相关文章或思想教育观点会有更高的影响力,网络思政育人格局有待构建和深化。

二、院级校园文化载体的实践探索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在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厚内涵融入其中。目前,学院的文化育人载体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学院精神文化载体

在院训院风的传承下,逐渐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养成诚信科研的思想道德品质,即学院精神。生物学院的院训“正德厚生,生生不息”、院徽“太极盾”为学院文化奠定了基调。“正德”,指教书育人时要“正人德”,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科学研究时要“正物德”,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厚生”,致力于探索生命奥秘,以人为本,开拓创新,造福天下民生。“生生不息”象征学院秉承创新精神,不断开拓。院训诠释的内涵是学院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文化氛围。生物学院历代师生在院训的指导下,发扬其蕴含的精神,体现了责任与担当,也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的体现。院徽采用“盾”的外形、“太极”的模式,搭配深邃蓝和生机绿两种色调,象征着生物学院将生命科学探索与人才培养有机融合。

(二)学院物质文化载体

学院物质文化载体,主要是指带有学院标识的文化纪念品,在院徽和院训的基础上,衍生出一批专属的学院文化产品,成为学院文化传递的有效载体,也是校园物质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如学院logo系列圆珠笔、环保袋、院徽拼图、信封、信纸、书签等文创产品。赋予这些产品生物学院特色的文化内涵,是校园文化的物质体现,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持,逐渐形成并积淀为学校和学院文化建设不可割舍的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地传递着生物学院的精神。

(三)学院制度文化载体

主要包括学院层面的各类规章制度、手册条例等。生物学院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使工作有序进行,并保障公平公正、有典可循,以条文形式制定若干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如学院教师手册、学生工作管理条例、科研训练培养细则、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等。所有的制度条例公开、公正,要求全院师生共同遵守,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和行为规范。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学院制度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每个人心中的标杆和指路明灯。

(四)学院行为文化载体

这类文化载体形式最为常见,很多方面均有体现,主要包括学院层面的各类文体活动,特别是品牌活动、特色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项目、班级团支部活动、各类学科竞赛等。通过行为文化载体培养和引导学生认同、传递学院文化,提升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效果。

其中,志愿服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包括传播文明新风、传承雷锋精神和示范道德规范三个方面,体现了志愿服务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这些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感恩教育。生物学院还组织了与本专业特色结合的系列暑假和寒假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为国家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事业做出贡献。同时,在实践过程也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砥砺意志品质,真正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五)学院网络文化载体

其涉及学院网页、公众号、各类群组等,同时包含MOOC、对分易等线上教学形式。构建丰富的校园网络文化载体,有助于加强校园文化传播和育人工作实效。

当代大学生严重依赖电脑、手机等媒介。在这种环境下,他们具有极强的信息搜寻和获取能力,多元化的媒体传播方式正好符合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方式[5]。中国农业大学推出的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时常推送一些优秀个人和组织的事迹,传递正能量。生物学院名下也有多个微信公众号,以分团委、学生会和志路通讯社三个学生组织为主体,还有各班的班级公众号和学生个人创建的兴趣爱好类公众号,其在校园文化的传播和宣传中是重要的载体和渠道之一,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校园文化传播和学生教育工作。

另外,生物学院为了进一步贴近学生的知识吸纳模式,探索了一条互联网授课的新方式。截至目前,已初步建立“时间管理”“学习资源查找”“如何选择社团”“选课指导”“大学生涯规划”等网络微课,微课模式是对校园文化载体的又一次探索与创新,并在此过程中增强了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三、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建议

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举足轻重,为培养社会卓越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校园文化作为教育工作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当代高校建设的重点。目前,根据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对于发挥文化育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情况进行多层次的调研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精神文化载体建设,使之成为文化育人的灵魂。如将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的建设作为文化载体,以此重要举措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加强物质文化载体建设,作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使之成为文化育人的根本。以物载情、寄情于物,把校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影响广大师生[6],充分发挥校园物质文化载体的作用,以物传情,以物育人。

3.加强制度文化载体建设,使之成为文化育人的保证。每年须对学校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改更新,并要求全院师生共同遵守,使之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4.加强行为文化载体建设,使之成为文化育人的核心。社团作为大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发组织的团体,在社团活动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利用优秀学子的事迹影响和榜样效应,将校园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另外,将志愿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于构建文明、和谐的社會,可将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扩展活动形式和内容,优化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

5.高校应加强网络文化载体建设,使之成为文化育人的条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体现。当代大学生崇尚个性,重视个体感受,应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在互联网上营造出内容丰富有趣、文明和谐、绚丽多彩的文化环境,打造校园文化的新舞台、新场面。新媒体的个性化特征还能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有针对性的育人模式。

总体来说,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网络文化载体建设“五位一体”,是一个有机整体。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涉及高校思政育人的方方面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综合运用,创新形式,不斷探索契合高校实际的、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春玲.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J].智富时代,2015(9):220.

[2]党纯仁.谈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J].甘肃教育,2015(24):35.

[3]庞乃燕,何圆,韦冬雪.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校园文化载体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4(6):85-87.

[4]吕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5]张涛,杨堃,黄梓良.新媒体环境下电影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1):74-75.

[6]王红峰.基于育人视角的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研究

[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

Study on the Carriers of Education in College Students Campus Culture: A Case Study of 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in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NG Zhi-yuan1, WANG Xuan1, MA Zi-wei2

(1. 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China;

2. Communist Youth League Committee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campus cultur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education work.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educating people with culture”, college students need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rich connotation and practical requirement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refore, how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campus culture and perfe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s is very important. Taking the 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in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arriers of campus culture education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and puts forward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internalize and externalize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and enhance the effect of campus culture education through the carrier construction of campus spiritual culture, material culture, system culture, behavior culture and network culture.

Key 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s; cultural education carri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level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