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声音

浅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学校思政教育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8-7-10 20:09:31      点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7-0092-02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化,人们的思想已经默默地发生了转变,这种思想转变对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加艰难的挑战。要想与时俱进地做好我国的思政教育工作,就必须对传统教育做出细致的分析,并运用现代教育方式改善我国的思政教育方式和方法,提高思政教育的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思政教育水平。

  一、全球经济化背景下我国思政教育面对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来说有好有坏。对于我国学校的思政教育来说,经济全球化一方面起到了推进了我国在学校思政教育方面的进步,而另一方面却使我国的思政教育工作面对很大的挑战性。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学校学生“三观”的影响

  网络的存在使得我国的大多数学生视野得以开阔,知识体系得以丰富,并且对于我国学生对西方国家的价值取向、风俗人情以及文化的了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信息技术行业最发达的国家则利用网络在西方思想政治方面的观念对我国具有心理弱势的学生进行引诱和思想上的颠覆,主要针对学生的思维判断和价值倾向散布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不良风气。此外,还有某些经济和军事发达的国家对我国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进行黑化,在诋毁我国国家性质的同时放大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些问题,通过一些不良手段将事实的真实情况进行歪曲或者对事实的负面影响进行夸大等,以达到扭曲我国学生思想价值观的目的。这种风气主要影响的是我国的学生和社会青年。而我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分布中社会青年和学生居多,占据了我国大部分人口数量(如图1)。在这种严重的情况下,如何对我国学生的“三观”进行培养和坚固,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提升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难度[1]。

  (二)经济全球化使我国学生的国家和民主意识弱化

  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之间的交流机会增加,并且在资源的配置方面存在互补性,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日益增多。而现代社会提出的地球村观念使得全球人类一家的观念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这种观念主要以全球治理理论为基础,提出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已经不是一个国家的责任,也不是一个政府的责任,而是政府与非政府结合在一起的责任,在这其中并没有国家的限制,使得某些国家在社会、经济、整治等方面失去了独立性,这种观念的核心就是政治、经济自由化和国家协调合作的理论。这种主要从国际生态问题、环境人口问题以及气候问题等方面进行国际合作的观念对我国学生的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进行模糊化,使他们忽视了每个国家之间的差异和国与国之间的矛盾,认识不到这种观念并不适合全球的共同治理,存在非现实性[2]。

  (三)网络的发展促使我国挑战传统思政教育方式

  21世纪初以来,网络技术的重大突破使网络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互联网成为四大主要信息传播媒体之一,并且超过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信息传播媒体,成为提供全球信息资源的基础平台。网络具有互动性、便捷性、及时性三大特性,使得网络技术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很大程度的改变了人类的精神层面。网络信息的存在使得人类的知识储备、人类的精神享受、传统的社会环境以及人类的精神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然而,我国目前的学校思政教育模式还是传统模式,该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信息的高速自由化以及社会舆论的表达自由化使得我国学校的思政教育模式必须跟上时代的潮流才能满足当下的教育要求。

  二、全球经济化背景下我国思政教育的优势

  (一)经济全球化奠定了我国思政教育的物质基础

  科学技术的革新是导致全球经济化的主要原因,推动了各国的友好发展,各国在社会领域、政治、经济方面都展开了积极的合作和交流,使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平台的开拓,奠定了我国思政教育的开展工作。由于全球资源的系统性配置和国家之间的共赢理念,使得我国思政教育革新工作的开展有了雄厚的资金支持,使得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空间得以扩大。

  (二)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使得思政教育的内容得以丰富

  全球化不等于?济化,全球化意味着在思想、文化、政治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延伸和扩展。科学技术的革新使得很多具有不良影响的国际问题日益严重,比如恐怖主义、核问题以及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冲击了人们的思想,使得思政教育的内容得以丰富。同时,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国家之间的影响力增大,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没有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使得思政教育的内容可以得到及时的更新和改善。

  (三)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平台

  由于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使得思政教育的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可以有效运用网络的便捷性快速传播思政教育的内容。网络提供的交流平台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促进了人们的交流,这对于学生的三观树立非常有利,使思政教育的对象更有针对性,使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更加快捷方便。现代社会发展中,网络起到了桥梁作用,为多方面的沟通提供了平台和空间,这更有利于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使得思政教育的开展更加的便利。

  (四)全球化提高我国的国家影响力

  全球化的发展使我国的国家影响力日益提升,为我国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稳定的实施环境。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各方面的发展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使得我国在解决各项国际问题的时候如鱼得水。国际地位的上升,加强了我国的国民自尊,加深了国民的社会主义信念,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秩序,为我国的思政教育环境打好了基础。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思政教育工作如何开展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某些国家对我国社会青年和在校学生的思想误导,使得一些思想存在弱点的学生“三观”动摇,我国如何运用有效的、与时俱进的教育方法和方式来进行思政教育[3]?

  (一)爱国主义观念的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们愿意为自己的祖国付出一切的意识形态。爱国主义是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爱国主义的核心是国家和民族,在看待国家和个人的问题中爱国主义是最基本的行为和思想准则。在全球经济化的冲击下,爱国主义精神更能凝聚国家和民族。我国坚决抵制国家霸权主义,并通过适当的途径进行抵制霸权主义的宣传,以引领我国的社会青年和学生自觉的抵制这种行为和思想,并且使他们的爱国思想意识更加坚定,每个人都肩负着国家的荣辱,更要有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在树立爱国主义的观念中,必须注意民族情绪的发展。我们应该宣扬积极的民族情绪,以便于人们真正感知爱国主义精神。

  (二)传统文化的教育

  一个国家的历史是这个国家民族的精髓,国家的历史发展中包含了各种历史文化,这些文化经历了时间和风霜,是我国民族文化精髓的积淀。在全球经济化的情势下,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髓,同时对本国文化的优良传统铭记在心,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使我国的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历经了时间的考验,是我国的精神支撑。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所以,在针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中,必须强调我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塑造学生的民族观念,在充分尊重其他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我国多样性的民族文化。拉兹洛认为,“不同文化的人所信奉的许多不同的观点和观念只要不互相对抗,就能是当代世界增添丰富性和活力。”所以,加强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是思政教育的基本要求[4]。

  (三)社会主义教育的加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在思政教育中必须强调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该主义的荣辱观念,从多角度教育中使学生理解和认识我国国家性质。学生的思政教育决定了我国的前途与命运,在思政教育中我们必须传播这种理念,使我国的国家建设得以推动,使学生积极实行我国的国家政策和基本方针,并且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要在我国的思政教育中切实的贯彻我国的国家性质教育,使学生肩负起自身的使命,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和斗争,以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

  结语

  综上所述,纵然我国在学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着很大的难题与挑战,但是也不乏机遇,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机遇,为我国的思政教育多做?献,以树立我国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