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2-27 19:16:37      点击:

孙娟 赵朝成 刘芳 王永强 卢磊

摘要:课程建设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工作的核心环节之一,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推进的需要。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是课程建设的三项主体内容。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课课程特点,从注重人才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转变、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拓展,以及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本的考核方式建立等方面,探讨创新型本科课程建设,以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工程;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9-0065-02

目前直接面对学生的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是决定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课程建设成为当前高等院校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和核心环节[1]。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课为例,文章首先从注重学生能力体系的建立角度探讨课程的教学目标转变;然后从教学方式多样化和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介绍了课程建设的相应措施。

一、教学目标由知识体系转向能力体系建立

课程教学目标是整个课程建设的起点与归宿,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从知识体系转向能力体系的建立。对21世纪环境专门人才要着重培养两方面的基本能力:(1)对人类行为及其与自然相互作用综合分析的能力,即在掌握自然、社会和工程技术科学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把握环境问题的本质,正确分析和处理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2)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即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问题能够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技术[2]。

通过课程建设,着力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基础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结合,改变传统课堂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只有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尊重自然,创新才能引领学生洞悉环境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着眼于学生的人格健全和身心健康,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

二、教学方式多元化,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1.注重引导,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善于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选择恰当的时间,运用恰当的方法,导学恰当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对所学加以怀疑,主动“审问”各类问题。这样使学生精思善疑,在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学习、选择,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和主张,逐渐成长为具有自由意志、独立人格和鲜明个性的优秀创新人才[4]。

教师以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想来教育和指导学生,善于运用非常规思维方式的解析,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例如“生物化学基础”课程中,关于生命的起源问题,学生熟悉的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后的漫长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复杂的化学演化形成地球上的生命。应该给学生展示包括接触论、自然发生说、宇宙生命论、矛盾论等众多的学说,并引导学生通过理性思考、分析并作出自己的判断。通过这种“非常规思维”的培养,不仅提高学生兴趣,还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大的视野下,逐渐成长为思维灵活、想象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的优秀创新人才。

注重引导学生从各个学科的交叉地带去找寻创新的灵感。给学生介绍环境学科发展过程中一些关键技术的创新性引入,比如化学分析油指纹技术在溢油事故追踪中的应用,等离子体技术引入新型材料的改性,以及生物酶技术用于污染水、气的处置等。鼓励学生勇于突破已有的束缚,遵循共性,张扬特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潜能,提升创新层次。

2.重视实践,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重视教学实践环节的设置,通过多元化的实践环节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实践环节可以包括下面几种。(1)专业实验课。对于专业核心课程,像“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等,加强实验课的力度,设置实验教学班一次最多人数为15人,尽量满足每个学生对于实验设备的实际需要。对于实验内容能够适时根据教师的科研情况进行更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最新的专业发展动向,也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教师的科研发展方向,部分学生可以提早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2)认识实习和生產实习。提高带队教师对于实习环节的重视程度和指导质量,稳定多元化实习基地,并制定规范的《实习手册》,使学生真正理解实习环节的重要意义。并将实习与课堂理论教学和仿真课程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水、气、声、渣现场处理流程和石油炼制具体工艺。

三、考核方式多样化,重视学生综合和创新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依据课程性质调整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比例,注重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及学习效果,从强调学生知识积累转向重视学生综合能力提高,从个体竞争转向倡导学生合作学习。考试命题时充分考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一些生产和生活上常见的环境污染事件以及一些没有固定答案的“非标准试题”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部分必修课程改革考试方法分为注重基础和诚信的资格考试以及注重能力和智慧的水平考试两部分,既保证了基础教学内容的掌握又给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以充分发挥创新能力的空间。另外,适当增加非笔试类的提交论文的考核方式。教师根据讲授课程的性质和具体课程要求,制定合适的考试考核方式。通过转变教学考核方法,使教学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活动有效进行,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5]。

参考文献:

[1]陈俣秀,谢羽,罗茂华.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8,(30):55-56.

[2]Davis,M.L.and Cornwell,D.A..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hird Edition) [M].New York: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1998.

[3]李继星.从知识体系走向能力体系—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些思考[J].人民教育,2011,(23):8-11.

[4]刘济良,王洪席.美国高校本科教学的经验及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4,(5):94-96.

[5]郑娟娟,范迪,陆翔.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本的高校课程考试考核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9):104-106.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