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信息技术在烹饪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2-24 10:48:31      点击:

孙卉 何志贵 杜密英 赵冬

摘要: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新时代的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底和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必须具备一定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笔者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营养配膳》课程的教学中,体会到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和拓展。

关键词:营养配膳;信息技术;翻转课堂;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1-0130-03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日益扩大。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未来十年教育信息化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明确提出“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2]”,同时,“要积极探索和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3]”。烹饪专业是一个应用型的专业,隨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专业教学中,并发挥着相当重要的地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手段相比,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在相对轻松的教学环境下获得专业知识,突破重难点,从而更易达到教学目的,实现优良的教学效果。但是,如何将信息技术和翻转课堂相结合应用于烹饪专业的教学中,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之一。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发展进程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主要指的是教师以科学的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学习为目的,依托先进的计算机、互联网、移动终端、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从事教学活动并完成教学任务的这一过程。这一过程是不断发展的,在我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这一阶段,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协助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其表现是课堂仍以教师为中心,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投影或PPT课件代替传统的黑板、粉笔进行授课。

第二阶段是各方逐渐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师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普遍使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提高管理效率,教师开始注重在引入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改变教学方法,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开始采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

第三阶段始于“微课”概念的诞生并迅速走红于国内教育领域。在“互联网+”理念的影响下,这一阶段以互联网、移动终端为媒介的各种信息化教学概念得到了全国高校的广泛关注和重点支持,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私播课、网络公开课等。

二、信息技术在烹饪专业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类型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多样化的手段。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需要教师更多地学习和了解信息技术,为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

(一)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是目前教学中最常用的信息技术手段之一,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可以制作出集文字、图像、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素材为一体的教学材料,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很适合理论知识较多的专业课程教学。

(二)微课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5]。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10分钟,主题突出,内容精练,具有“短小精悍、方便快捷”等特点,非常有助于学生对理论课堂教学中重、难点内容的掌握,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QQ网络教学

“互联网+”时代,QQ、微信等便捷的即时通讯工具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有效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借助QQ网络交流平台发布学习资料供学生学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并开展讨论交流。

(四)网络学习平台

随着MOOC时代、后MOOC时代的到来,优质课程资源通过互联网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同时,信息技术促进了高校的教学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国际上有Coursera、Udacity、edX三大MOOC课程平台,国内目前用户数较多的有“中国大学”“学堂在线”等MOOC课程平台。

(五)移动教学

智能手机的出现使手机不仅仅是通讯工具,而是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活必需品。开发和使用适宜的APP,可以使教师通过软件进行签到、授课、考试,监控学生学习进度,可以管理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料,实现因材施教。

三、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和问题

高校教师能够参与信息化培训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且认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起着积极的意义。但信息化教学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上,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据张莹[6]等对河北省三所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70.8%的教师参加过学校组织或学校推荐的信息化培训课程和会议,其中包括面授培训和网络自学。在信息技术的利用上,普遍停留在简单的PPT、投影等形式,课堂授课还是以讲授为主,“互联网+”时代下可利用的微课、慕课、网络公开课等资源并没有得到普遍的应用,高校教师的教学模式没有在信息化教学的影响下发生根本性变化。另外,高校教师制作微课、慕课的水平普遍不高,30%的教师停留在一般水平,而大部分的教师表示基本或完全没有掌握微课、慕课的制作方法。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掌握和使用微课、慕课的教师,很多是因为参加相关比赛才接触这两种新兴课程,而在日常课堂中运用这些资源或模式的教师比例更小。

四、信息技术在营养配膳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我校烹饪类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烹饪专业基本技能、食品营养分析指导能力及餐饮创新创业潜能,能在餐饮业、酒店业等旅游、烹饪相关单位从事烹饪技术、餐饮管理工作,以及公共营养指导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同时《营养配膳》是现代营养卫生学与烹饪相结合的一门应用型课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这样的优点是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营养配膳的理论知识,缺点是学生难以真正对专业知识进行拓展与整合后进行实际应用。同时,前导课程《基础营养学》与该课程间隔四个学期,学生在学习《营养配膳》课程时,对营养学基础知识的记忆大多已经模糊不清。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每一位教育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鉴于此,面对目前《营养配膳》课程学时较少、操作性强,学生需求不同的实际需要,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教学中是一个有效的措施。

(一)课程实施模型

笔者将翻转课堂的理念引入教学中,将课堂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模型来构建,如图1,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信息技术。

(二)课程实施过程

课程教学采用的教学资料有教师自己录制的微课、电视节目的专家视频,以及MOOC课程网站的一些相关视频资料。网络学习平台如果是自己建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笔者采用的是北京优幕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制作的UMU互动平台,它具有分享知识、组织互动、学习反馈等几大功能,可以帮助老师连接课前、课中、课后,让线上线下结合,构建混合式学习项目。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前阶段,以微课、网络资源的形式在UMU互动平台上发布学习资料,学生自学学习资料后可在UMU互动平台考试模块进行测试检查学习效果,教师通过测试结果确定课堂教学重点。课中阶段,教师可以使用UMU互动平台签到功能进行点名,节省点名的时间,同时平台有防作弊功能,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作弊。课堂活动可以通过UMU平台利用手机组织多种互动活动,比如投票、提问、讨论、抽奖、考试等,可以给每个学生提供深度思考与充分发言的机会,有效避免教师提问没有同学回答的尴尬。比如,用手机随时组织讨论,提出一个话题或者多个话题,同学们针对问题将答案通过手机发送至活动平台,大屏幕上同步展示互动结果,同学们还可以通过点赞、点踩呈现最热的观点。同时本课程有很多计算的项目,在课堂要求同学进行作业后,可以通过手机拍照上墙的方式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学习效果。课后阶段是知识的巩固和内化,通过使用网络平台促进师生、生生交流和成果展示。实操部分,基于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操作技能,课后同学们可以根据理论知识进行食谱编制,课堂上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食谱制作并品嘗,之后通过网络平台发布食谱和成品照片,同学们相互进行讨论以发现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提升教学效果。

(三)课程效果反馈

本次教学试验中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本次教学活动结束后,参与此次试验的学生反映良好,大部分同学表示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和综合素质,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研创新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人际协调的能力。笔者深刻体会到信息技术的使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和拓展。

笔者在应用信息技术从事教学工作的路上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摸索,改进教学设计,并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的手段应用于教学中,以达到提高烹饪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3-01)

[2014-08-09]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2012-03-13)[2014-08-09]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133322.html

[3]郝克明.抓住机遇,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创新[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6):3-4.

[4]杨宗凯,杨浩,吴砥.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4,(3):88-95.

[5]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6]张莹,吴素超,胡永翔,等.“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调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7):69-71.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