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助教制度的探讨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2-23 9:48:32      点击:

摘要:以新时代专业群建设为依托,探讨高校青年教师助教制度实施的必要性。根据助教制度实施的现状,提出了完善原则、实施策略与路径选择。

关键词:专业群;青年教师;助教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2-0020-02

十九大以来,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基于对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研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专业发展的重点支持战略领域,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的要求,要实现“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为落实十九大会议精神,教育部联合相关部委近一年来加大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力度,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在高等教育领域,《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为“国标”)的颁布,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确立,推动了教学模式的改革,MOOC、SPOC课程、国家级省级资源共享课、精品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平台等多种方式的现代化教育资源不断促进课堂教学革命。深度学习、合作学习推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丰富和完善。师生学习共同体成为“互联网+教育”中的教育教学改革探讨的热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融入了从智能时代迈向智慧时代的思想理念,教师教育成为新时代领跑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专业群师资队伍现状

在专业群建设中,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资源的丰富、专业建设的完善、专业群内涵的丰富与外延的扩大,师资队伍的水平迫切需要整体提升。专业群建设从初始的高职高专基于职业发展需要建立的产学研、校企合作模式,扩展到现在新建普通本科院校、地方高校乃至重点大学整个高教领域,师资层次不断提升,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贯穿全过程。随着师资力量的充实、学历层次的提高,新进青年教师成为新时代创新型教师培养的重中之重。从近几年各高校新进青年教师来看,根据本校实际和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等具体情况确定的助教时间和工作分几个不同层次:一部分是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的硕士或博士,经历过高等师范教育的基本教学训练,有一些基本的教学实践经验;一部分是综合性大学或地方高校以理工为主的硕士或博士,在研究生阶段虽然不是师范专业,但经历过助教锻炼;一部分是完全没有过助教经历的硕、博士或者海外引进人才。从不同学校引进的人才来看,近些年来,引进教师主要是从事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并非首位,同时因近些年师范专业有所弱化,教学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专业群的师资队伍中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专业教师发展不平衡,专业教师融合协同度不够,企业教师与学校教师深度融合,学习共同体建设还是薄弱环节,“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新进教师在学校与企业锻炼的助教制度需要加强。

从整体上来看专业群的师资分布不平衡,青年教师学历水平高、科研水平高与教学水平偏低形成反差。教学团队建设偏弱,助教制度过程落实不足,成效不显著。基于此,本文以专业群建设为例探讨新时代青年教师助教制度建设的策略与路径。

二、青年教师助教制度实施的范畴

从两个维度界定助教制度,一是实施对象的标准,二是实施的主要内容。从实施助教制度的高校来看,大多数高校界定实施对象有2—3条标准:从入校时间算起近三年内的青年教师;没有高校教学经历的教师;年龄在35岁以下的教师。这一阶段的教师处在职业生涯的初期,经历的大多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的学习模式。所以,在角色转换中,受传统教学观影响,从学生角色转换成教师角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有模仿原生态的角色意识。这一时期的青年教师可塑性也很强,对教学环境、教学过程的接受与反应能力也很快,容易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实践新的教学法,实现教学迁移,因此教學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需要培养与正确引导。从实施的内容来看,主要是系统培养青年教师师德师风、职业规范、各教学环节技能与方法、教学研究与教学反思、实操训练。

三、青年教师助教制度实施的策略

根据青年教师教学成长的规律和心理特点,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引导坚持以下原则:

1.教学价值观引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价值观,把教学工作作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主阵地。

2.角色定位引导。大多数青年教师经历的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经历,实践经验相对不足,从学生转变为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思想认识不足。在当前“互联网+教育”中,课程综合改革,MOOC、SPOC、在线精品课程等混合式课堂翻转中,教师教学团队、师生学习共同体建立,青年教师助教进入教学团队、青年助教与学生学习共同体在不同的情境下是充当什么角色?要做好哪些教学准备工作?扮演好这一角色需要对课程有认识、有学习、有深度、有设计、有探讨、有互动,需要专业导师的引领与带动,需要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才能领悟并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者角色。

3.分类分型培养引导。根据教师分类分型标准,目前有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科研型、社会服务型,不同侧重的教师在教学考核上标准侧重点有区分度,因此,在青年助教制度设计上,全面了解教师的类型与个体需求,以人为本,做好制度的安排和分类分型培养引导,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有针对性地培养引导,才能有实质性成效。在从传统教学向“互联网+教育”的转型中,以“学”为中心的深度学习模式探索中,青年助教可根据自身的教师类型,选择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环节、校企协同育人等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或几个部分作为重点,建立起线上与线下师生学习共同体,辅助与推动教学改革。

四、实施的路径选择与思考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教师树立以争做“四有”好教师为标杆。通过师德师风教育,以骨干教师工程、教学名师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等政策引导,为青年教师配备导师,实施“师徒制”,一对一地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规范。

2.将青年助教纳入教学团队建设,鼓励创建以学为中心的师生学习共同体。将青年教师助教纳入教师团队建设中,专业骨干教师团队中加入新进教师。跟随听课,线上线下辅导学生上课、讨论、答疑、批改作业和试卷,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在线课程建设等。熟悉教学各环节的执行标准和流程,形成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与学生建立线上线下学习共同体。

3.根据青年教师的专业优势,培育教学研究能力。通过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助教经历,加强过程跟踪与服务引导,通过听课、教学设计、试讲等环节引导助教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在此基础上提炼生成教学研究论文、教学研究课题,促进教师教学发展和专业发展。

4.加强师生学习共同体建设,引导助教青年教师角色转型。根据青年助教教师在年龄特点与心理上同学生容易接近,新媒体运用接受能力快,反应敏捷,外语水平高这几个特点,在线上线下课程综合改革、双语课程改革、在线课程建设中,在骨干教师带领下,让更多的青年助教教师锻炼,重塑以“学”为中心的学习共同体。引导青年教师重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建立线上、线下学习社区,翻转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娄晓雯,李红惠.“互联网+”时代教育学专业群建设路径探讨——以广西教育学专业群建设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12).

[2]朱宁波,曹茂甲.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政策的文本分析[J].教育科学,2017,(04).

[3]刘福成,梁中.基于助教制度视角的青年教师胜任力提升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