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师生双主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5 20:25:07      点击:

颜俊 王江慧

摘要:教学活动模式并非一成不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模式到师生双主教学模式突显了如何教、如何学、如何改革的问题。基于双主模式的演进和必要性的探究,构建了师生双主教学模式在地理课堂中运用的基本环节。

关键词:双主教学模式;地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6-0208-02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历来受到关注,叶澜等人结合我国教学实际提出“学教并重”的“双主”教学模式,对于课堂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地理学科是最具有科学基础和思想生发力的科目,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知识、培养地理技能、树立正确地理观念,而且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国际理解、完善学生人格等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一、“双主”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把在教学模式中既发挥教师教的主体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学的主体作用,建立在“双主体论”上的教学模式称为“师生双主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构成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的形式,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时代性,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不断地更新和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强烈呼唤着深刻变革的教育,要求在教育工作中建构“创新的教育模式”[1]。“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被动的学习,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的目的是在应试中再现记忆教师传授的知识。基于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也存在着容易导致偏离教学目标、过分强调学生主体作用、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等消极因素。

基于“双主体论”的“双主”教学模式,既体现教师“教”的主体地位又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作用,即在更多的时候,让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索,在必要时通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以有利于对教学的组织以及对学生品德、人格和情感的教育[2],符合信息社会对于培养人才的需要。

二、“双主”教学模式应用研究的必要性

符合地理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广大地理教师都要研究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真正改变培养学生的模式,要突出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法。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性思考以及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双主”教学模式就是实现教学方式由学科知识讲授到开放教学的转变,要求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双方都是有主体意识的人,同为主体又都是互为认识的客体,两者合力促成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学会学习、终身会学[3]。

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地理课堂上呈现教师一张嘴、学生一双耳的情形,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和原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4]。应用基于“双主”教学模式进行地理教学,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式的获取知识,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深入理解基本原理,让亲身体验获得的知识记忆更深刻。

有利于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总是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既削弱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束缚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叶圣陶曾经说过:“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双主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实现了学生角色由较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改善双主模式在课堂的应用现状。在教学课堂运用中出现诸如普遍轻视地理教育、社会实践能力差、教师课堂控制力低等问题。当然,除了没有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双主体之间关系是课堂教学模式出现问题的最直接原因外,还有其他多方面的因素。从教师的视角看,流传了几千年的“权威—依存”的师生关系早已根深蒂固,教师仍然是独角戏表演者;就学生视角,大多数学生已经适应了“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至于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有限。事实上,教师和学生在理想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教”的主体作用,学生学的主体作用。

三、“双主”模式下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体现“双主”教学思想的地理课堂是活跃的、发展的,教学活动形式是多样的、教学内容是开放的。但仍然有几个必要的基本环节,笔者认为可以大致从以下这几方面实践操作。

(1)自主学习,增强主体意识。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双主”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在自主学习时,提供教、学案统一的学习资料。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分析、课前预习及回顾复习、学法指导、课堂练习、小结、课后练习等[5]。在学案设计上,教师通过换位思考,围绕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近况为基础来编写,对学生的学、思、探、行做出有效的指导。对学生而言,自主学习的内容是老师没有讲过的陌生领域。借助于学案,激发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一种探险的心情进入到一种神秘而又快乐的学习之中。对于像第一册中“地图”“世界的自然资源”等章节,课程中一些比较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学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学习,提高自学的能力。渐渐学生自己会“走”了,教师就可以“放手”了,这样双方都轻松了。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图式教学是地理教学独特的风格和特色,重视图式教学,是近年来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运用图式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如讲“季风形成”原理时,可以让学生读“亚洲1月、7月冬夏季风图”和“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变化图”。通过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理解,积极启发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总结出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其差异。

在新编教材中的每一节课之前都有“问题探讨”栏目,通过提供很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关的素材,创设一些特定的情境,教师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启迪学生的思考和质疑,彰显教师教的主体作用,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交流互动,养成参与意识。交流互动、答疑解惑是“双主”教学模式的另一个环节。完成自主学习之后,便进入教学情境,通常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收获、答疑解惑。既能丰富知识又能赏析其他同学的观点与方法等。组内的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交流无障碍、心理更平等,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6]。

(4)反馈及时,获得成功感。“双主”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活动中两个主体的互动,这就要求教师主体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接收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课堂活动的进度,强化成功感。所谓分阶段,就是指预习检测题或巩固练习题量较大时,就采用两步或三步练习的方式,保证反馈及时,为成功奠定基础。而采用严格“考”的方式进行练习,如果做对了,可以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如果做错了,可以加深知识点的理解。通过分阶段测试及时反馈,能及时纠正前面的错误,为做下一部分的练习题,大大提高正确率。利用学生成功体验的机会是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有效投入学习的根本动因。学生越是多经历成功的机会和次数,就越是有信心,就越热爱学习。反馈及时,既能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积极主动性,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增加授课效果。

四、结语

本文在论述了“双主”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双主”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基本环节,对地理教学的改革有一定的价值。当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待完善现代教学模式,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刁维国.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的分野[J].教学与管理,2006,(12).

[2]吴艳.新课程改革下地理尝试教学法的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3]周波.课堂上老师不再滔滔不绝[N].成都日报,2013-11-07.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