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 构建大思政格局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9 20:03:37      点击:

赵金玲

摘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深刻阐释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深刻分析了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做到“五要”,即要遵循思政工作规律,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用好新媒体和新技術。针对总书记的指示,笔者结合自身思政课的建设经验,创新性的提出了构建新闻思政、故事思政、文艺思政、践行思政、参观思政、影视思政六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为高效建设大思政格局提供参考素材。

关键词:思政课;实践教学;大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8-0040-02

为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思政教学工作者应时刻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把思政教育教学创新贯穿于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始终坚持以“加强主渠道建设,发挥好思政课育人功能”为主旨,不断更新理念,积极进取,博采众长,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通过切实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笔者一直在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设计与创新上做着积极探索并不断尝试,逐步形成较具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际的运用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以为构建高校“大思政”格局提供较好的参考方案。

一、“新闻思政”实践教学

思政课的吸引力不仅仅在于教材上的理论内容,与时俱进是上好思政课的基础与关键,新闻思政的设置可以让学生逐渐关心时事政治,是培养大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所谓新闻思政就是在每节思政课授课前,让学生利用3—5分钟的时间,播报下最近的重要新闻事件,其他同学随后发表看法和感受。新闻思政的设计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方面避免使学生只是为了学分而听课,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这一设置使学生对国家政策、国内外形式实现无缝隙对接,做到真实的了解国情、掌握世情、透析民情,让学生逐步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政治习惯,还可以对思政课的理论学习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听课的主动性、参与性并活跃课堂气氛。

二、“故事思政”实践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就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又一个新的设计模式,即故事思政。故事对于历史和文化的传播具有很大的现实作用。思政课要想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就必须有良好的素材打动学生,故事对大学生来讲无疑是雅俗共赏、通俗易懂而又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故事性是相对说教性而言的,故事对人思想的影响比单一、生硬的说理效果要好得多。比如:在思政理论课学习到中华美德内容的时候,我们就完全可以在教学实践环节设计一个“我讲中国美德故事”的内容,让学生们将“仁、义、礼、智、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传播开来。学生们通过故事形式,记忆、回顾和传播着中国的优良道德观和价值观,通过小故事阐释大道理,展现人文和文化底蕴,并在感动中激励学生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并发扬光大。

三、“文艺思政”实践教学

思政课的主要任务是传播正能量的社会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学艺术是影响、渗透社会意识形态的最有效工具,文学艺术作品是最易被人们接受、影响面最广的社会意识形式。文学艺术同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文学艺术作品往往反映人民大众的利益和愿望,表现人民大众的生活条件、民族心理。由于文学艺术能够以生动的形象感染人,常常被用作来传播社会意识形态。优秀的文学艺术在教育人、改造人、推动历史前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文学艺术形式是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尤其喜爱的形式,我们应该结合文学艺术的特点,开展歌唱、舞蹈、演讲、书画、摄影等文学艺术形式的思政课,将文艺育人、育人无痕的思政教育理念融于思政课的实践建设之中,通过进步的文学艺术立德树人,弘扬社会美育,强化文艺担当,改革发展思政课程。

四、“参观思政”实践教学

实地参观是放手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实现成长的又一种方式。如今各个地方都有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形成的红色纪念地及标志性实物,这些地方以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把中国大地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奋勇抗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伟大民族精神通过历史实物的留存进行延续,成为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就地取材,通过临近原则利用这些红色资源、红色基地来丰富思政课教学,参观思政的教学方式由此而来。比如:笔者所在地就有八女投江烈士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馆、牡丹江历史博物馆、北山抗日战争暨爱国自卫战争殉难烈士纪念碑等红色基地可供学生参观学习。这种参观思政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将传统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具体参观中进行补充、完善、考证,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五、“践行思政”实践教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高大上”的思政课“接地气”,让学生走进社会,投身实践,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认识,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是笔者设计的又一思政课的实践课形式,即践行思政。其目的和任务是通过践行教学环节,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高大学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到奉献社会内容的时候,带领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做义工,感受一下什么是奉献,奉献会使人获得哪些快乐,这样的践行比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的效果要好太多。践行思政就是使思政课理论联系实际、“接地气”的最好方式。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践行,才能切实的鼓励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多视角关注社会、体会社会并积极投身到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

六、“影视思政”实践教学

影视作品向来都会为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它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多样化的媒介,对社会上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都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影视作品最重要的还是为人们提供了思考方式,并启发人们的思想,对人以后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正是因为影视作品有这种作用,我们才要利用好这种优势,将其应用到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去,设计影视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通过优秀的影视作品播放,将一些概念性的精神理念通过人物的表演体现出来,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才会更容易,也更能悟透其中的内涵,领会理论的深意。积极、生动的影视作品能为大学生指明方向,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辅导和补充,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强化思政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在思政课育人方面切实做到“五要”,仅仅在主渠道、主阵地或单一课堂讲授方面下功夫是不能获得良好效果的,甚至可能是事倍功半的。只有探索创新思政课的实践课教学形式,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新闻热点相结合,说教与故事相结合,讲授与文艺、参观、践行、影视相结合,才能全方位营造大思政格局,为实现思政教育的效果和落实“五要”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16-12-07,2016-12-08.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