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4-29 15:49:41      点击:

张雪滢

【摘要】本文通过简要分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指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方式,以期能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小学语文 积极作用 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53-02

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一味采用单一、固定的教学模式,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忽视了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没有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导致语文教学的质量较差,所以,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观念,合理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以促进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通过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在教学过程中,一味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难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所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情境教学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播放舒缓的音乐、展示优美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以激发小学生的审美热情,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2.利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小学生普遍具有贪玩、好动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一味采用强制的方式,约束小学生的行为,会挫伤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应用情境教学法,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学习古诗词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烈的心理,通过游戏,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表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方式

1.创设教学情境,合理导入新课

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新课之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情境教学法,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2]。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例如,在学习《悯农》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地语言,描述农民在炎热的天气中辛勤劳动的场面,以激发小学生的同情心,促使小学生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2.通过教学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动力,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增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巧妙设置教学情境,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春晓》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展示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跟随音频,进行诵读,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诗句的含义,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3.结合教学情境,体验作者情感

小学生的年龄幼小、思想单纯,情感世界较为匮乏,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3]。例如,在学习《塞下曲》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诗文的内容,让学生想象一下月夜出猎的将军形象,鼓励小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描绘一下将军的外形特点,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诗文的内涵,以加深学生的情感认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教学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梁钟钦.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1:105-106.

[2]徐国敏,姜领弟.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35:58.

[3]张秀丽.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