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及引导策略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9 20:03:46      点击:

李兴华 马超

摘要:新型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在给我国大学生带来全新视角和便利生活的同时,也极大的影响了他们的行为习惯。本文针对不同新型社交媒体的特点,结合笔者调查研究的结果,对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中的行为习惯进行了分析,并研究对大学生的引导策略。

关键词:新型社交媒体;行为习惯;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8-0057-02

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领军人物有着敏感的时代嗅觉、快捷的物质供给、丰裕的社会条件以及充沛的体验精力,更乐于接触新鲜的事物,享受时代变迁的正向产物。毫无疑问,社交媒体的每一次革新都会在大学生人群中掀起一场无形風暴,并在社会上产生大幅度的影响。由于大学生特殊的年龄阶段、社会地位和性格特点,他们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反映出自己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研究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发现大学校园教育存在的误区并及时改进,这是教育工作拓展的重点方向,同时也是引导社会积极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新型社交媒体的定义以及其引发的变化

现如今,社交媒体几乎是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各类社交媒体软件也层出不穷。社交媒体的概念在笔者看来就是一个娱乐和交流沟通的平台[1]。大学生常用的国内社交软件有微博、微信、QQ、知乎等,国外有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obe等。现在社交媒体的功能不仅仅独立存在,还会附带在各类平台上用于交流。

曾经,我们的交流方式仅限于短信和通话,如今新型社交媒体的出现使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和多元化,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浏览热搜、空间、朋友圈,关注一个人的动态和近况。社交媒体在互联网这块沃土上发展迅猛,它们所传播的信息数量呈井喷式增长,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困扰。例如随着信息量的增加,我们怎样对其筛选就成了一个问题,而且信息量的增加使我们在互联网上的浏览时间加长,那么如何在获取信息以及交流的同时平衡网络与现实的时间分配问题也令人深思。

总而言之,现在是一个社交媒体的时代,亦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作为大学生,如何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把握自己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数据统计

根据调查研究,新型社交的使用深入大学生生活之中,大学生使用新型社交媒体时长普遍较长,社交媒体使用时间平均每天超过2小时。例如,微信使用时间最长,约为2.6小时;QQ次之,约为2.1小时;微博最少,约为1.2小时。其中微信在三个主要社交媒体中最受大学生青睐,使用比例最大,约为92%;微博次之,约为47%;QQ最少,约为22%。由此可见,使用社交软件占据了大学生的大量时间,微信、QQ等聊天软件使用较为频繁。

进一步分析可知,大学生对新型社交软件接受能力较强,聊天类软件使用时长普遍高于新闻资讯软件,大学生平时社交主要以微信为主,QQ等旧有软件在大学生时期优势不再明显,微博使用比例也较高,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喜欢快速阅读,关注琐事新闻。

从微信公众号文章分享排名数据来看,大学生对于情感资讯与政法新闻的关注度最高。大学是人生的跨越阶段,与之前“以学习为先”略显压抑的氛围不同,大学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更加自由和广阔的空间[2]。此时,青少年更多的开始关注学习以外的需求,其中就包括情感需求。大多数人都在步入大学以后才开始认真谈第一次恋爱,所以出于对爱情的好奇和探索,对爱情问题的迷茫与困惑,与情感咨询相关文章的阅读量一直居高不下。除此以外,大学生对于社会的关注度与步入大学之前相比也大大提高,步入大学,许多学生已自觉身份发生了转换,从一名“学习者”变成了“社会学习参与者”,而网络是提供各种社会新闻资讯的最佳平台。

三、新型社交媒体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

在以前,毕业以后,大家各奔东西,彼此有了新的交际圈,再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而且唯一的联系方式可能就是写信。现如今,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象。通过微信,我们可以看到老朋友的动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若是想念老朋友了,也可以打个视频电话,分享一下彼此近来的生活。可以说,这些媒体为大家提供了联络感情的平台。同时,这些媒体使大学生活更加便捷。每个辅导员要管理一个甚至更多专业,那么新消息的及时传达就成了问题。如果发生了突发的事情,消息很难及时传达。相比之下,现在的社交媒体就有很大优势,教师把所有人拉到一个群组里面,有什么新消息直接发通知。与此同时,新型社交媒体还创造了一个社会舆论大平台,给广大的网民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言论和个性的机会,也便于执政者及时了解民意民情[3]。

在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的新型社交媒体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大便利。当然,每件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在我们接纳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它带来的消极影响。

在大学的课堂上时不时会听到消息铃声,在教师讲课时,学生却在讲台下挂着QQ,聊着微信,刷着微博,打着游戏,更有甚者在网络社交上认识了所谓的“朋友”之后便迷失自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业,同时也使自己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创伤。

四、对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引导策略研究

1.规范学生言行。首先,个人言论是体现一个人思想动态和社交习惯最直接的表现,教育者要用实际行动对大学生从言行举止上进行规范,而不是用条条框框去限制他们的想法和言行。

2.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者要深入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创新思想教育形式,通过开展演讲比赛、社会实践、假面舞会等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避免大学生出现社交媒体的依赖现象[4]。

3.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教育者应多与学生交流,关注学生心理与行为上的变化,积极引导学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进行必要的干预与指导。

4.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倡导网络社交软件推行实名制,这样既能使网络更加的安全有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大学生远离网络陷阱。

五、结语

随着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新型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所能做的是让自己受益于它,而不是深受其害。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可见,正确引导大学生积极正确使用新型社交媒体是我们任重而道远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飞,刘施施.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及引导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研究,2016,39(1):50-51.

[2]马晓芳.大学生党员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及引导策略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2(1):51-53.

[3]丁蓓蒂,况婷.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行为习惯以及引导策略研究[J].北方文学,2017,(5):160-161.

[4]孟凡星,朱小燕.新型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社交行为习惯的影响——以微信、微博为例[J].时代教育,2015,(4):69.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