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金寨成为中国革命重要策源地的原因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2 20:05:24      点击:

黄涛涛

摘要: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在民主革命时期,一大批金寨地区的先进知识分子纷纷投身革命,在家乡传播革命思想,创建党的组织,发动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隊。

关键词:金寨;革命策源地;知识分子

中图分类号:D66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2-0095-02

金寨地区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和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与一批本地革命知识分子的努力密不可分。在民主革命时期,金寨地区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纷纷投身革命,其中许多人成为当地党组织和武装力量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他们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传播革命思想,创建党的组织

(一)利用合法身份,从事革命活动

民主革命时期,返乡革命知识分子有一个优势,即凭借自身学识易于从事各种合法工作。金寨革命知识分子在早期活动中多以教师职业为掩护。主要有:詹谷堂,金寨县南溪人,笔架山农校教师;徐狩西,金寨县燕子河人,燕溪小学校长;袁汉铭,金寨县南溪人,商城中学教师;詹慕禹,金寨县槐树湾人,六安独山高级小学教师;袁继安,金寨县七邻湾人,笃本学堂校长;詹广仁,金寨县南溪人,明强小学教员;罗银青,金寨县斑竹园人,先后在沙堰洪觉庵大庙、小河王氏祠、果子园佛堂坳办学任教;漆禹源,金寨县果子园人,简家坳小学教员;杨晴轩,金寨县白塔畈人,教师;徐润亭,金寨县人,禅堂乙种农业中学教师;徐轩骥,金寨县燕子河人,先后在燕溪小学和闻家店小学任教;曾静华,金寨县丁家埠人,志成小学任教。

此外,革命知识分子的身世、财富等也成为革命资源。如金陵大学毕业的金寨船板冲人潘荣初,出身富裕地主家庭,利用家族财富,开设“天元公”商店,掩护革命活动。

(二)宣传马列主义,建立早期组织

豫南皖西地区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绝大部分都是本地知识分子组建的。如:徐狩西:燕溪小学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王明:豫皖青年学会;詹谷堂:笔架山农校青年读书会、明强小学青年读书会;张子敬、杨珂、汪少襄等:禅堂蚕业学校同学会;袁新民:霍邱马列主义研究小组;詹谷堂、袁汉铭:志成小学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袁汉铭、胡攻非、黄炳耀:商城书社。

在此基础上,一批早期党组织在金寨境内成立。有詹谷堂:志成小学支部、中共笔架山农校支部、中共南溪支部、中共商南特别支部委员会;汪少襄:中共禅堂支部;汪品清:中共太平山支部;李声武:中共简家坳支部;罗银卿:中共漆店(沙堰)党支部;刘仁辅:中共燕子河支部;袁继安:中共古碑冲支部;桂伯炎:中共金家寨支部。这些早期党组织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同样绝大部分是本地革命知识分子。

二、领导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

(一)打入民团内部,带领民团起义

有组织地派人打入民团内部是党快速发展武装力量的一个重要途径。能够顺利进入民团的人许多都是本地的革命知识分子。如1928年成功打入丁家埠杨晋阶民团的周维炯和漆德玮。周维炯曾在笔架山甲种农业学校就读,漆德玮毕业于河南中州大学,后来两人都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除学历之外,二人都与当时商商开明绅士、曾任过河南省长葛县知县的漆树仁有亲属关系,周维炯、漆德玮分别是其外甥、侄儿。后又因漆树仁与商城县长李鸣鹤的深厚关系,漆德玮又打入商城县民团。

何子凡,金寨县槐树湾人,先后在商城甲种农业学校、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学习,且有留学经历,投身革命后,与另一名金褰革命知识分子袁皋甫一道利用其族户关系成功打入六保联络自卫团,并担任军事教练。

这些革命知识分子打入民团后,向出身贫苦农民的团丁宣传革命思想,先成立“兄弟会”等外围组织,再从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逐步掌握民团武装。

(二)开展农民运动,初建武装力量

在党领导下,1925年3月至1927年初,金寨各地陆续建立了农民协会,并开展斗争。早期农民协会主要有:詹谷堂、袁汉铭:南溪、葛藤山的农民协会;曾绍烈、王凤池:丁家埠农民协会;袁新民、张松武:开顺、叶集、尧岭等地农民协会;蔡兴芳:双河香炉石的农民协会;余海若、林正刚、杜昌甫:双河下店、桃岭等地农民协会;徐育三:燕子河、流波 地区农民协会;桂伯炎、袁继安:古碑冲、七邻湾、南庄畈一带农民协会;汪映西、潘荣初、李大刚、王永福、司仲超等:白塔畈、大岗子、船板冲一带农民协会。到1927年3月上旬,金寨地区大部分乡村均建立了农民协会。在这些早期农民协会中本地知识分子往往扮演着发起者、组织者或领导者的角色。1927年11月28日,商城县农协会成立,这是全县农民运动的统一领导机构。金寨知识分子徐润亭、漆禹源分别任副主席、秘书。

1928年春,金寨地区农民协会在党组织领导下开展“五抗”和借粮、均粮斗争,纷纷成立了纠察队、摸瓜队、联庄队等武装小组。后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建立起了农民武装。[1]这些农民武装的建立和发展,为金寨地区的武装起义奠定了基础。

(三)点燃革命烽火,建立革命军队

1929年5月6日立夏节起义爆发。5月9日,起义队伍会师金寨斑竹园朱氏祠,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32师。师长周维炯和副师长漆德玮均是金寨人。红32师成立不久,金寨知识分子漆禹源接任师政治部主任。为了提高部队政治素质,他制定了学习和纪律方面的制度,并办了学兵团、党务训练班,对部队进行教育。[2]

金寨东部地区,金家寨暴动胜利后成立六安六区农民协会,金寨知识分子袁继安任主席,他将六区游击队改为六区游击大队,金寨知识分子桂伯炎任大队长。西镇暴动胜利后成立的皖西三大主力武装之一的西镇游击队,分别任总指挥、副总指挥徐育三、刘仁甫也是由金寨知识分子。[3]

1930年1月20日,安徽红军游击队第一、二纵队与六安六区游击大队汇合于流波 ,正式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33师,下辖两个团。金寨知识分子詹慕禹、孙能武分别任106团、107团党代表,徐育三任106团团长。

三、理论联系实际,创建红色苏区

(一)坚持实事求是,抵制错误路线

立夏节起义前,商南同志对河南省委“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的抵制。1928年2月,成立了商城南邑区委,漆德琮任书记,李梯云、詹谷堂、肖方、周维炯、廖炳国为委员。河南省委要求立即组织商南武装起义。但商南同志认为条件不成熟,没有立即起义。3月份中共商城县委重新成立,依然认为不可贸然行动。河南省委对此十分不满,商南区委书记王泽渥、团委副书记徐乾、区委委员肖方、李梯云均受到处分。商南同志的判断是正确的,对错误的抵制为武装暴动的前期准备争取了时间,避免了无谓的牺牲。

此外,中共六安中心县委1930年对“立三路线”的抵制,也体现了本地革命知识分子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从事文教工作,建设苏区政权

本地知识分子党员还积极投身苏区建设,参与出版报刊杂志、编演革命文艺作品、发展教育事业。当时豫南皖西地区出版的报刊杂志如《红旗》、《咆哮》、《少年先锋》等,在苏区影响广泛。为了便于宣传,金家寨和汤家汇还建立了剧团。一批革命知识分子积极参与革命文艺作品创作,如罗银青就创作了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唱遍大江南北。金寨县共产党员杨晴轩在领导暴动胜利后,亲自谱写歌词,讴歌革命。[4]在这些革命知识分子的努力下,作为宣传教育载体的反映苏区军民斗争生活和控诉反动派罪行的革命歌曲、舞蹈、活剧、新式戏曲等革命文艺作品蓬勃发展。此外,苏区教育也获得了发展,1929年秋到1931年夏,金寨境内多数区乡办了列宁小学。汤家汇、南溪、七邻湾、麻埠、燕子河等地还建有各种较高等的学校。这些学校所使用的教材很多是革命知识分子自编的。例如金寨双石人桂月峰,1930年任兴中县县长时就为列宁小学编写过课本。

参考文献:

[1]《金寨县革命史》编委会.金寨县革命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60.

[2]《商南起义》编辑委员会.商南起义[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898:130.

[3]《金寨红军史》编辑委员会.金寨红军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65-67.

[4]《六霍起义》编辑委员会.六霍起义[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898:260.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