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古代两河流域的书吏与书吏教育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20 19:53:06      点击:

曹明玉

摘要:西亚是世界文明发源的主要地区之一,在世界教育早期发展史上,作为该地区文明核心区域的两河流域在诸多方面都堪称先驱。两河流域在较早时期就出现了私塾和学校形式的书吏教育,其培养包括了内容丰富的专业学识教育和具有职业导向的道德伦理教育。学成毕业的书吏多为城邦或国家各级管理机构中的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经济建设、宗教事务、文化传承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两河流域;书吏教育;学识品德;书吏印章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7-0054-03

作为世界文明发源的主要地区之一,近东在世界早期历史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很多文明要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古代近东文明具有多元文化的特征,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两河流域为中心的文明核心区域。

在世界教育早期发展史上,古代两河流域很多方面都堪为翘楚。在这一地区,自公元前3000年代起,就出现了以私塾或者学校形式培养知识性和技术性人才的书吏教育。在文明发展的早期历史阶段,书吏通常是一类比较重要的角色,他们在早期城邦或国家的行政管理、经济建设、宗教事务、文化传承等各项活动中都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很多中高级官吏也出身于书吏阶层。书吏这一重要的知识性、技术性人才,是在完备的书吏教育体制下产生的。因此,就相关问题进行较为深入和细致的探讨,对多维度理解古代两河流域国家机器和社会正常运转的一系列促进因素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书吏身份与书吏印章

“书吏”一詞苏美尔语为dub-sar,阿卡德语为tupsarru,其具体含义为“书写泥板之人”。泥板是古代两河流域文字书写的主要载体,因此“书吏”较为具体和基础的含义应该是“掌握书写技术的人”。结合古代世界早期教育的发展状况,借用现代语言,书吏大体可以理解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

对古代两河流域书吏问题的考察和研究,除了相关的楔形文字文献记录外,另一个重要的资料来源是古代书吏们曾经使用的印章。不同历史时期的书吏印章或其印文多有传世,再结合相关文献,可以对相关问题管窥一二。在古代两河流域,作为知识分子的书吏可以分为很多种,他们或在王宫中担任国王和高级官员的秘书(有其印章印文传世。“王子萨尔阿提古比辛,书吏乌尔萨[是]你的仆人。”[Sar-a-ti-gu-bi-si-in dumu-lugala Ur-sa6 dub-sar arád-zu]。以下格式同),或在普通管理机构中担任一般的行政人员(“普祖尔舒拉特是杜鲁姆城神庙祭司,萨古鲁姆书吏[是]你的仆人。”[Pù-zur8(?譒A)-dPA/?譒ullat sa?觧?觧a B?魥Dki Sag-gul-lum dub-sar arád-zu]),虽然有所差异,但基本都属于国家和社会的不同管理阶层。就具体承担的工作而言,大部分书吏与现代社会各级管理机构中的普通行政人员有些类似,尤其是书记官和出纳等人员。他们主要负责各类物品的收发、储存、运输等经济或者管理活动的记录性工作。经济文献和管理文献,是古代两河流域现存泥板文献的主要类型,从中可以一窥彼时书吏的工作。

作为一种职业称呼指代,“书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含义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阿卡德时期(约前2296—约前2112年),“书吏”作为职业或者头衔,其涵盖的人员范围似乎比较狭窄,主要指代在行政、司法、经济等管理领域负责书写文件的官吏,稍晚时期有些人可以晋升到高级职位。到乌尔第三王朝(约前2112—约前2004年)的中期,该词指代的人员进一步发生变化,专门指那些掌握了书写技能的中下层技术官吏和书记员(“书吏舒玛玛,[是]测量官舒埃什塔尔之子。”[?譒u-Ma-ma dub-sar dumu ?譒u-E?觢4-tár um-mi-a]),常见于乌尔第三王朝时期不同类型的泥板文献。到古巴比伦时期(约前1894—约前1595年),书吏的指代似乎又有所扩展。不过,对于印文中的书吏头衔,也有学者认为其不一定具有如此复杂的含义,它仅仅表示一个人在书吏学校完成了学业,具备了服务国家或者个人的资质和能力。

总体而言,由目前不同职业之人所用印章的统计情况来看,并与其他职业或头衔比较而言,“书吏”是古代两河流域较为常见的一种职业或者头衔表述。以两河流域较为重要的历史时期阿卡德王朝时期为例,这一时期印文中包含有“书吏”称谓的(如简单者,“乌利,书吏。”[Ur-li dub-sar])占总数的比例较大,如果再除去仅有人名、神名的不计,仅统计包含有职业称谓的部分,其所占的比例更高。以著名亚述学家狄兹·奥托·艾扎德(Dietz Otto Edzard)教授收集的274例阿卡德时期的印文为例,其中含“书吏”职衔的有69个,比例接近四分之一。如果仅以印文中包含头衔或职业信息的为基础进行计算,比例则接近一半。

在所见的部分书吏印章实物或泥板印纹中,印文除标明持有者人名、书吏职业或者头衔外,还透露了其他丰富的信息。例如,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有个别地方总督级别的高级官员在明示身份、职位时也将“书吏”头衔加在了自己的印文当中。有学者在研究阿卡德时期和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印章及其持有者身份之后认为,这两个时期很多地方文职总督都是从高级书吏职位上选拔出来的,故而其印文中会有所标识。例如,阿卡德王朝时期的阿达布(Adab)总督卢伽尔吉什(Lugal-gi?觢)在印文中称自己是书吏兼总督。乌尔第三王朝的温马(Umma)总督乌尔利希(Ur-dLi9-si4)、阿卡拉(A-a-kal-la)和达达伽(Da-da-ga)在擢升为总督前身份均为书吏。巴比伦总督伊图尔伊鲁姆(I-túr-Ilum)之子阿巴(Ab-ba)也是书吏,其曾与阿尔什阿赫(Ar-?譒i-ah)并列巴比伦总督之职。由此可见,担任书吏可能也是擢升高级官吏的途径之一。

二、内涵丰富的学识教育

学成毕业的书吏多在城邦或国家各级管理机构中担任行政人员,在政治管理、经济建设、宗教活动、文化传承等实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那么,书吏群体是如何培养?书吏学校是如何教育的呢?古代两河流域书吏学校的教育,既有内容丰富的专业学识培训,也有渗透职业导向的思想品德培养,两者互为渗透,有机结合。

专业学识方面,楔形文字的识读和书写是书吏学习的基础。楔形文字符号繁多,语法复杂,书吏需要学习和掌握古代两河流域两门主要的语言:苏美尔语和阿卡德语。在稍后的古巴比伦时期,苏美尔语虽然已经不再作为口语使用,但是有大量的早期苏美尔语文献流传,书吏如果不懂苏美尔语,就不能进行相关的阅读和翻译。古有俗语言“不懂苏美尔语的书吏,不能算真正的书吏”。因此,一个合格的书吏必须掌握苏美尔语。

在语言教学上,书吏学习的内容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从简单的具体表意符号、音节符号,到复杂的语法、词句以及段落等,循序渐进。学习的主要形式是通过反复抄写数百个楔形文字符号以及进一步的词句、篇章,不断进行记忆强化,以熟能生巧,并最终掌握书写技能。用于训练抄写的泥板在考古发掘中多有所见,此类泥板既有训练单个基本符号的,也有书写不同种类物品例如动植物、矿石、国家、城市等名称的名表,还有具备一定书写基础后锻炼书写词句篇章的。学生书吏训练抄写的课业量之大,超出一般人的想象。有文献记载一名书吏回忆自己当年在学校进行的名字书写训练时说道,“我从抄写神伊南娜的名字开始,一直抄到原野上各种野兽的名字,还有各种各样匠人的名字。”抄写过程中,不但要求文字正确美观,还要求彻底理解每个文字的符号组成。这些教学和训练泥板通常两面书写,一面为老师书写展示的标准符号、单词或词句,另一面则为学生临摹照抄的内容,或者分成两块单独的泥板,老师和学生分别书写和临摹,临摹照抄的部分常见符号书写不够规范、词句语法变化错误的现象,想见当时的教学过程。

书吏毕业后从事的工作领域变动范围可能很大,因此他应该具备胜任不同领域岗位要求的能力,这就要求书吏们具有广博的知识。除前述的基本语言学习外,书吏还要进行其他方面的专业学习,以应对日后不同领域的工作之需。首先是数学学习,例如进行重量、面积、容积等相关计算的训练,学习账目核算、分发物资、丈量土地等。有文学文献生动地记录了书吏之间的争执和嘲讽,一个书吏对另一个说“你去丈量土地,却没有相应的能力,不能完成任务,因为你不会使用测量工具,不会确立田间的界桩,对土地如何丈量一无所知。”其次是要熟悉法律知识,娴熟法典条文和司法用语,书写常用的动产不动产买卖契约、借贷租赁契约、婚姻和收养契约等。在苏美尔地区书吏学校的考古发掘中,就出土了一些写有法令汇编和法庭案卷的训练泥板。再者是文学修养,经典史诗、颂诗、祈祷文、智慧书、神话、谚语等,都被认为是需要书吏们学习的宝贵文化财富。此外,甚至还有文献记载说书吏们也要学习各种乐器的演奏和歌曲的演唱,讥讽一个书吏如果不能让乐器发出美妙的声音,自己不能开口唱出动听的歌曲,他就是书吏同辈同学中最愚笨的。由此可见,音乐学习可能也是书吏培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三、职业导向的品德教育

书吏学习的年限通常较长,根据学习的内容和体量推断,有学者认为古代两河流域书吏学习的年限应该不会少于10年。在漫长而又繁芜的专业学识学习阶段,学生书吏们训练抄写了无以计数的泥板名表和各类文献。

这些内容多样的楔形文字训练泥板,在生动展示两河流域书吏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为我们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帮助。特别是最后一类用于训练书写词句篇章的泥板,蕴含了重要的德育教育信息,籍此我们可一窥古代书吏学校的思想教育内容和方式。从留存下来的书吏训练泥板看,用于词句篇章书写训练的内容有文学作品、信函摘录、法律条文等。在此中较为常见的文学作品里,教谕文学类为其大宗。所谓教谕文学,简言之,是指那些展现日常生活智慧,教导人们如何为人处世的文学作品。其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谚语、格言、对话、寓言、故事等。在古代两河流域,选用教谕文学作品作为书吏日常训练书写的素材,应当与此类作品蕴含和渗透的价值观念有关系。例如,目前所见,在苏美尔时期书吏训练抄写的教谕文学作品中,常见告诫人们应该谨言慎行,谦虚忍耐,要避免与人发生争执,不要贪婪他人之物等社会道德或伦理内容。阿卡德时期用于书吏训练抄写的作品内涵则更为丰富,训诫更为具体,除此前常见的内容外,还告诫人们不要散播谣言和说他人坏话,要敬畏神灵,效忠君主,要恪守传统的道德规范,为人要品德公正,诚实守信,孝敬父母,亲爱兄弟。

可以想见,在日复一日的抄写训练中,书吏们对教谕文学耳濡目染,其作品中蕴含的一些理念必然会影响到书吏的思维习惯、价值观念。为人谦逊忍耐是古代两河流域的传统美德,遇事能掌控自己的情绪,面对他人的愤怒和挑衅,能够保持理性或沉默,因为在两河流域人们的观念中,沉默并不代表怯懦,而是一种优越,在他们看来,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方能掌控自己的情绪。

敬神忠君,是书吏培养中另一个常见的主题内容。崇敬神祗,并进而礼敬、效忠神在世间的代表——君主,是两河流域宗教信仰、政治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统治阶层着力提倡的。因为,学成毕业后,书吏们多成为在行政、司法、经济等领域负责书写记录或者参与管理的官吏,协助统治阶层治理国家,因此渗透、灌输敬神忠君的思想尤为必要。

再者,为人品德要公正优良。书吏是国家各级管理机构中行政人员的主要来源之一,很多人承担着具体而微的工作。他们只有公正公平地处理各种政务,属僚才能勤恳,民众才能信服,社会才能安定。同时,基层书吏多从事账目记录、文书撰写等工作,这样的职位使得他们有很多机会接触钱财货物,面对相应的诱惑,葆有优良的品德,摒弃贪婪之念是非常必要的。故而,他們日常抄写的教谕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类的训诫。

四、结语

书吏教育在古代两河流域意义深远,内容丰富的专业学识教育和具有职业导向的道德伦理教育造就了大批训练有素的人才,他们进入城邦和国家的不同管理机构,在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教育等领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书吏们的存在,让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他们不仅对西亚地区古代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对整个地中海地区古代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D.Collon,Catalogue of the Western Asiatic Seals in the British Museum,Cylinder Seals II,Akkadian,Post Akkadian,Ur III Periods,London:British Museum Publications Ltd,1982.

[2]B.Buchanan,Early Near Eastern Seals in the Yale Babylonian Collection,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81.

[3]P.Michalowski,"Charisma and Control:On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Early Mesopotamian Bureaucratic Systems",in Mc.Gibson and R.D.Biggs (eds.),The Organization of Power:Aspects of Bureaucracy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pp.45-57.

[4]P.Steinkeller,"Seal Practice in the Ur III Period",in Mc.Gibson and R.D.Biggs (eds.),Seals and Sealing in the Ancient Near East,Malibu:Undena Publication,1977,pp.47-48.

[5]A.Sj?觟berg,"The Old Babylonian Eduba",Assyriological Studies 20 (1976),pp.161-169.

[6]Wu Yuhong,"High-ranking 'Scribes' and Intellectual Governors during the Akkadian and Ur III Periods",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10 (1995),pp.127-145.

[7]滕大春.關于两河流域古代学校的考古发掘[J].河北大学学报,1984,(4):63-70.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