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uxSearch
积极心理学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积极心理学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19-3-6 20:24:53      点击:

何雪芬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作用,随着心理科学从消极心理学到积极心理学的转向,心理科学的使命也在其消极功能(研究消极心理,治疗精神疾病)的基础上增加了积极的功能(让所有人生活更加充实,富有意义;发现并培养具有天赋的人)。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有更积极的功能定位: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发展;更积极的教育目标:致力于提升学生获得幸福的能力;更积极的课程内容:幸福感、乐观与希望、情商。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5-0053-02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形成,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在2000年1月发表的论文《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它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以积极心理学理念来指导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功能定位、教育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从消极向积极的转向。

一、更积极的功能定位: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在积极心理学产生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心理学的功能主要被定位在消极的层面:更多局限在对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缺乏对人类积极品质的研究与探讨。这样的認知局限也导致了人们对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偏见甚至隐隐的排斥。积极心理学继承了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合理内核,修正和弥补了心理学的某些不足,它在关注问题的同时,转向重视人性的积极方面。心理学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除去人的心理或行为上的问题,而是要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积极心理学与消极心理学的互补完整地体现了心理科学原本就具有的三大历史使命:研究消极心理,治疗精神疾病;让所有人生活更加充实,富有意义;发现并培养具有天赋的人。

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的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新生入学的心理健康普查,还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心理咨询工作,发现并帮助那些存在心理异常、心理障碍的“问题”学生固然是其重要职能,但更重要的是服务于所有学生,帮助他们发现自己潜在的、固有的积极力量,通过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质的培养,来主动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并拥有感受并创造幸福的能力。

二、更积极的教育目标:致力于提升学生获得幸福的能力

幸福是人生最终的目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天赋权力。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其核心目标是理解并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其关注焦点是如何增进人们的幸福感,所以又被称为“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塞利格曼曾经指出:“心理学家热衷于把-8的人提高到-2,而我的目标是把+2提高到+6。”

多年来,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通常设定为: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这是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确实是学生成长为合格乃至优秀人才的基础和前提,但在实践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做着类似于把-8提高到-2乃至+1的努力,这里处处贯穿着“问题意识”,关注的对象主要是少数心理异常的学生,教育的目的是使他们达到“正常”的水平。以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心理咨询为例来说,对障碍性咨询的重视程度明显要高于发展性咨询。又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在情绪管理专题,较为重视对消极情绪的避免而忽略了引导学生如何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在性格专题,较为重视性格的分类、各类型性格的特点等知识的介绍,而对于如何将自身性格的优势运用到生活和工作的实际中去则还要进一步加强;在人际交往专题,如何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同样也是需要加强的。积极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要致力于将+2提高到+6乃至更高,致力于培养学生获得感受幸福并创造幸福的能力。

三、更积极的心理健康课程内容:幸福感、乐观与希望、情商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设计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体系,同样存在着从消极向积极或者更积极转向的问题。传统的课程内容是以心理健康标准为主导,让学生知道标准是什么、哪些情况是不符合标准的、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问题导向比较明显。随着积极心理学日益受到重视,很多学校对心理健康课程内容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在致力于培养心理健康的人才这个基础上,更重视促进人的积极、全面发展。但积极心理学理论中重要的几个关键词(例如幸福感、乐观和希望、情商等),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缺乏相应的课程内容。

1.幸福感教育。理解并帮助人们获得幸福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所以积极心理学也被称为“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应该将幸福感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这一方面是由高职学生的现状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教育的价值追求决定的,同时还是因为幸福感的获得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完善自我以及调整思维方式的过程。

2.乐观和希望。希望和乐观是一种强大的心理资本和心理优势,尤其是在面对具有挑战性的环境、身处逆境和挫折时,希望是给未来确立目标、设计路径、激发内在动力的一种积极认知力量,乐观是预期结果、应对挫败、积极归因的一种积极认知力量,两者相伴而生,共同作用,是一种积极认知和情绪体验以及心理资本和人格力量。在心理健康课程内容的设计中,应重视“积极归因”、“自我效能感”、“习得性乐观”等关键词,并引导学生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实践中去。

3.情商。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和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座谈时称“情商很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更多需要的是做群众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适应社会的能力。老话说:万贯家财不如薄技在身。情商当然要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由此可见国家对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注与期待,这也对大学生情商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情商是测量情绪智力的商数,其内涵一般包括五个方面:觉察并了解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自我激励、识别他人的情绪、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需要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因此,在课程内容中应重视对情绪管理、自我激励、人际交往等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曹瑞,李芳,张海霞.从主观幸福感到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新视角[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5).

[2]刘慧婷,郑林科,王翠玲.希望与乐观:引导人生成功的积极心理力量[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11).

[3]郑春雨.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职学生情商培养三维模型[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

[4]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