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uxSearch
浅议统编教材与“六信”之关系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浅议统编教材与“六信”之关系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19-4-30 9:26:09      点击:

程兰

【摘要】统编教材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至今已快两年了。那么,在运用上如何呢?统编教材无论是老师在教和学生的学方面都做了充分合理的运用思路。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老师说:“统编教材好教,但教好不易。”学生说:“统编教材好学,但学好也难。”

【关键词】意图 情境 渐进 力量 情感 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8-00-01

统编教材在全国各地广泛推广,至今已快两年了。那么,在运用上如何呢?统编教材无论是老师在教和学生的学方面都做了充分合理的运用思路。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老师说:“统编教材好教,但教好不易。”学生说:“统编教材好学,但学好也难。”怎样处理好统编教材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呢?笔者认为应做到“六信”。

一、相信编者的意图

翻开统编教材,色彩鲜艳的图案、图文并茂的内容扑面而来,从神情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这套教材。因为统编教材的很多插图,类型丰富,不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幼小衔接,而且对学生美感的陶冶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统编教材调整为先识字再学拼音,不仅体现了识字的重要,还有效渗透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统编教材的“亲子阅读”,不但将课外阅读纳入了课程中,引导学生要大量阅读,养成阅读好习惯外,并能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从而爱上阅读,充分调动家庭教育的力量,共建书香型校园、书香型社会;统编教材的内容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还尊重儿童的天性,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自主探究。为此,师生唯有相信并深入了解编者的意图,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相信情境的魅力

统编教材的教学一定要教成活的语文教学,教成有情感的语文教学,教成有生命力的语文教学,让语言的符号及生活的情境和孩子们的经验融和起来。统编教材中的一大亮点是从多个方面体现国家意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何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大禹治水》一文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治水成功,让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二条是暗线:鲧治水九年,虽未成功,但也为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而费尽心力。有了这样的解读,在教学中就不只是拿鲧和大禹的治水经历进行简单对比,而是用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思考:“治水成功,就能为人类造福,所以鲧和大禹两父子都去治水,可是为什么鲧失败了,而大禹成功了呢?请大家读读第三自然段,这一段中没有生字词,相信大家能读明白。”当学生能简单提取信息:“大禹治水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都没进去”后,适时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播放视频《三过家门而不入》,让学生知道大禹三次路过家门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这样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适当补充,不仅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形象认知和思维习惯,还真正触动了学生的灵魂。“伟大”、“一心想着别人”、“无私”、“值得尊重……”这样的评价语从学生的口中自然流露。再通过一段资料的补充:“正因为大禹有着一般人没有的智慧,有着这样为人类奉献的精神,所以人们把大禹尊为神,在重庆的湖广会馆就有人们为他修建的大禹王宫,立的大禹神像。”有了这样的補充资料,大禹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自然更加立体起来。我们期待道德品格的熏陶、浸润就在课堂上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因此,情境教学让学生建立起一种形象,借助形象再学课文,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学,有滋有味地学。

三、相信渐进的潜能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所具备的知识较少,这也正是搭建知识高楼的基础时期,只有打好基础才会盖好楼。一、二年级学生压力大要求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执行统编教材时一定要循序渐进,由字到词到词组再到完整的诗歌,要铺设一个让学生拾阶而上、不断提升的台阶。

统编教材新增加了字词句的应用,那么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字词句的实际应用。现实生活中,离不开交流说话,而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更好地表达。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整体意识,把字融于词中融于句子中,引导学生多表达,多积累词语。教材中的每一个板块都是有机的整体,拼音用来识字,识字用来阅读,阅读用来发展思维,学习表达,积累知识,从而更好地生活,在逐步的积累中提高素养。

四、相信范读的力量

教师一定要练好自己范读的功夫。教师高质量的范读就是最好的指导,尤其是对低段学生,教师范读到位了,学生诵读决不会差。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得很明白:“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在学习统编教材的古诗词时,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教师必须更多的借助各种示范的读,并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示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读的时候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词意境。让学生在教师示范读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教师就应该这样将示范读贯穿古诗词教学全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训练,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教师范读是对学生最好的熏陶,学生模仿是低段学生学习最重要的方式。

五、相信自读的情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给足学生自读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去发现课文中哪个字认不到,哪个句子读不通,哪些内容读不懂;还要让学生学会在自读中自悟。在统编教材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为本。初读古诗时,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画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古诗词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有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自读后,可指名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然后让学生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词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这样的古诗词教学课堂,学生读诗不下二十遍,学生读得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得有味,大多学生都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对于低段的学生,这虽有困难,但通过教师慢慢引导并加以培养,相信学生不仅学会自读、听读、猜读,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自读提高阅读素养,同时提高阅读效率。

六、相信文化的价值

统编教材中融入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有汉字文化、古代蒙学读物、古代文学作品、历史名人故事、文化艺术、文化常识和民风民俗等,在进行这样的传统文化教学时,我们尤其要重视本土的文化,把本土的文化提炼出来,让学生去了解去学习。如,我们学校周边有“陶行知纪念馆”、“八脚牌坊”、徽雕、石雕、舞草龙、跳钟馗等乡土文化,我校将这些乡土文化编了校本教材《徽风古韵润城关》,师生每人一本,每天早上诵读十五至二十分钟。乡土文化的引入,不仅让课堂教学丰满起来,还使学生得到一种价值的认同。

教师在实施统编教材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如果做到“六信”,那么坚信在执行统编教材的道路上一定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