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uxSearch
为什么学术界有“鲁迅作品的文学性不强”这种说法?
最新公告
你的位置:首页 > 最新公告 > 新闻

为什么学术界有“鲁迅作品的文学性不强”这种说法?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22-3-18 13:53:39      点击:

为什么学术界有“鲁迅作品的文学性”不强这种说法?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那是因为有这种想法。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因为人是个体的,每个人的学习、探讨方向不一致,有不同的想法就是上天给每个人的权利。难道我们不允许别人有不同的想法吗?提到“学术界”,那么自然是文学理论界了。而一旦很多名词概念到了高一层次,我们就会发现,以我们的日常知识是无法理解的。为什么?因为我们不是这个领域的研究者,我们的看法对他们来说没有影响,第一他们更优秀,第二则是因为我们没入门。

具体到这个问题上,我们外行大可不必因为有专家说“鲁迅作品的文学性不强”而生气。虽然生气是可以理解的,鲁迅作为中国近代文学第一人,是官宣的,是我们从小到大的文学偶像。他的文字贯穿了我们的青春年少,这个时候忽然来个人对我们说,“你们的文学天下第一,嗯~,其实文学性不怎么样。”是个正常人都会火冒三丈,因为说得小,这是对我们已知知识的推翻,说得大,这是对我们已经形成的价值观的否定。其实大可不必。因为专家说的“文学性”跟我们理解的“文学性”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我们先看看“文学性”的定义是什么。

依据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文学性是文学文本区别于非文学文本的特殊语言学和形式特征之总和。首先,文学性是一个文学理论的方法论概念。它把文学研究与社会、心理、哲学、历史、政治等问题的讨论区分开来,将文学理论视作语言学的一部分。其次,从语言学角度来看,文学性与非文学性的差别就在于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差别,特指各种文学性的语言运用手法或技巧。最后文学性还包含了对文学审美特性的关注,说到底就是审美特性。我们说文艺作品都是美的表达,那么把这段对“文学性”的定义翻译成大家都能读懂的白话,是什么意思呢?文学性是使用特殊的文字技巧表达写作者的审美,并区别于其他文艺表达的特殊属性。也就是平时我们说的看了小说,再去看电影,发现改编得极差,看不下去,那么小说的“文学性”从这种对比中显现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好的作品,世界名著可以反复改编,从不同角度改编,不断重拍的缘故。因为他们的“文学性”高。

这样通俗地说虽然对于“文学性”这么个高大上的词有些不恭,但是在理解上应该比上面那一大段文字更容易。我们看一篇作品,或者说看一位作者的“文学性”是否高,只要看能否被不断改编、翻拍成为其他艺术形式就可以了。因为文学性是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手法,所以才会造成改编成其他艺术形式之时的千变万化,还不一定能体现出原作的精髓——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好的作品,一定要看原著的原因——原著的“文学性”高,我们能获得其他艺术形式表达不出来的更高一层次快感。

那么,鲁迅的作品“文学性”高不高呢?用这种定义来看,确实不高。他的杂文,他的思想,他的文刀笔剑,甚至是完全无法用其他形式还原出来。而他的小说,好像影像化的也只有《阿Q正传》?孤陋寡闻,不得而知。专业学术界认为鲁迅的“文学性”不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和我们拿的尺子不一样。我们拿的什么尺子呢?一般人认为的“文学性”大概就是修辞手法丰富,文章好看,过瘾,该激动时如风驰电掣,该沉稳时如山停岳峙。

我们看到这样的文章形式,已经是在心里开始鼓掌了,谁在乎你学术界如何认定?再拔高一点,顶多也就看到思想性高于文辞修饰,而在思想性这一点上,鲁迅之称王称霸就无需多言了吧。所以不论专家怎么说,更改不了鲁迅在普通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也动摇不了他作品在我们心中的地位。但是他们的观点也可以探讨,毕竟标准不一,讲清楚就可以了嘛。君子和而不同,不是多大事。

 教育教学论坛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 教育教学论坛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