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uxSearch
辅导员工作室: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新动力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辅导员工作室: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新动力

来源:www.jyjxltzzs.net 2019-3-6 20:24:58      点击:

覃柳云

摘要:建设辅导员工作室是学生工作精细化、精准化的有效落实,是辅导员自我提升的发展需要,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有力支撑。高校应从学生发展需求和学生工作实际出发,从明确目标和提炼特色、健全机制和加强管理、激发学习和提高效能等方面开展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辅导员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5-0017-02

在新形势下,围绕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探索建设辅导员工作室,并以此为载体,提升辅导员自身职业能力素养、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既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创新实践,又为全面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工作质量提供保障。

一、辅导员工作室的内涵

辅导员工作室是辅导员学习、合作、成长的共同体,是由有着共同研究兴趣、共同发展愿景的以辅导员为主体而组成的团队组织。该组织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以职业能力为依托,以学生需要和发展问题为导向,为学生成长成才和辅导员职业发展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系统化的辅导和指导。其工作方向和工作內容是以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中明确的辅导员九项职业能力为工作基础,重点聚焦在新形势下学生工作中难点、焦点、创新点的研究和实践。

辅导员工作室是近几年高校探索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队伍建设的新尝试,虽然对其研究、培育、建设、评估、考核等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但在工作室的创建和运行中具有经验—理论—实践的工作模式,逐渐显现出其凝聚团队力量、整合优质资源、提炼工作特色、精准解决问题等方面的优势,在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和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素养、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及职业化发展中的带动、辐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逐渐成为深化高校学生工作的新抓手,促进辅导员发展的新平台。

二、建设辅导员工作室的意义

1.有助于精细化、精准化开展学生工作的落实。伴随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多元文化的交融、多种思想的碰撞、多重因素的作用,使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更倾向于得到个性化、精细化的教育和指导,这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任务,辅导员不能再以僵化思维和工作方式来应对和处理大学生在成长和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建设辅导员工作室可以帮助辅导员转变观念、拓展学生工作的新思路,将辅导员从被动的“万金油”角色转变为主动研究工作规律、挖掘活动内涵、做好学生专业指导的专家,并以此为契机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指导和辅导,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性。

2.有助于辅导员借助团队优势促进自身发展。妥善处理学生问题,需要学校多部门联动,积极协商配合。但在现实情境中,当遇到与学生有关的问题时,所有解决问题的指向都是“找辅导员”,辅导员需要凭借自身的工作经验或者向领导、同事请教以获取帮助与支持,并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处理各类烦琐的事务,但因势单力薄,工作成效未必尽如人意。此外,由于辅导员之间在知识体系、生活阅历、兴趣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获取职业发展资源的差距,个人职业发展受限,等等必然会挫伤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开展的效果,而以共同的研究兴趣、共同发展愿景组建的辅导员工作室,能将辅导员凝聚在一起,通过团体内的“帮、传、带”,帮助辅导员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借助团队优势形成合力,以此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展示其职业潜能,从而达到优化个人发展路径、实现个人长远发展的目标。

3.有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供了支持和保障。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多个政策和文件,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职业化提供了制度保障,各高校也积极落实政策加大对辅导员的培养力度,尽管如此,辅导员队伍、辅导员工作的社会认可度仍不高,且辅导员缺乏归属感和长期高压的工作状态,使部分辅导员采取“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或把“辅导员”当作跳板,不能安心于本职工作,这些都极大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和学生工作的成效。建设辅导员工作室就是要为辅导员提供展示自我风采的渠道,通过团队协作、资源共享、学习提升和帮扶互助等方式,使辅导员感受集体温暖,体验工作乐趣,并以工作室为平台,凝练工作特色展示工作成果,让更多的人看到辅导员的工作状态,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切实提高辅导员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实现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三、建设辅导员工作室的几个重点

1.明确目标,形成特色。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不是跟风而为的照抄照搬,需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针对社会形势发展和各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开展富有创造性和示范意义的实践工作。因此,高校首先要在校级层面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从全局视角对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进行系统规划和统筹考虑,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和学生工作实际设置辅导员工作室和明确工作室目标,在学校发展全局、工作室目标的统领下开展具体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帮助辅导员更深入的理解工作内容和明确职业发展方向,促进辅导员的学习能力、人文素养、职业技能、创新发展等方面的提升。其次高校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到工作室的建设和运行中,通过实践探索、学术研究、研讨交流等进一步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凝练自身特色,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学生工作举措和工作模式,使辅导员工作室成为辅导员风采展示的窗口,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和精品化的助推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2.健全机制,加强管理。辅导员工作室要在学校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建立准入机制,高校应鼓励辅导员打破院系界限,以某一工作领域或共同研究兴趣组建团队,制定准入条件,形成知识结构多元、工作经历丰富、资源优势互补的人才梯队;完善培养机制,高校除了保证各辅导员正常的培训外,还需结合工作室的发展目标、工作计划和内容等,为工作室成员提供更系统、更高层次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并通过问题研讨、案例分析、课题研究等方式调动辅导员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其学习能力,推动他们朝专家型辅导员发展;明确管理机制,辅导员工作室由高校学工部门统一管理,为工作室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策、经费和人力支持,同时要对工作室的建设和运行提供工作指导和监督,此外,工作室的成员也要依托团体智慧,从工作目标和长远发展出发,共同制定本工作室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明确分工,完善工作流程,制定内部考核与评价办法,以有效推进工作室的各项工作开展;考核与激励机制,学校应根据高校发展和学生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工作室定期进行阶段性成果汇报展示、高校不定期抽查工作室活动开展情况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工作室的运行状况,并对工作室在工作态度、能力、效果、科研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对成绩突出的团体或个人,在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鼓励和肯定,以提升团队的影响力,增强辅导员的职业信心。

3.激发学习,提高效能。作为团队组织,辅导员工作室要利用共同目标和发展愿景,激励团队成员,在共同学习和交流分享中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和潜能,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团队合作中实现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帮助辅导员找到自身的职责归属感和成就感,进而实现辅导员的职业理想。一方面,辅导员工作室要争取学校资源,开展系列活动,如辅导员主题沙龙、专题讲座、业务能力培训等,以激发辅导员的学习潜能,为进一步提升其职业能力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辅导员工作室要借助团队建设的优势,为辅导员个人发展提供各种优质资源,搭建交流学习分享的平台,促使辅导员在实践工作中提高工作效能,向专家型辅导员转化。同时,工作室在建设与运行中要积极营造勤思考、爱专研的学习氛围和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工作氛围,引导辅导员自觉的将个人的工作经验及对学生问题的思考上升到理论层面,深入研究、探索规律,并将理论成果运用于实践中,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和个性化的服务,提高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凡.高校辅导员工作室运行机制的实践探索[J].高校辅导员,2014,(5):41-43.

[2]张锐,谷忠新.对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一些思考[J].才智,2014,(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