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uxSearch
2022年第9期·通过参与式教学挖掘常规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2022年第9期·通过参与式教学挖掘常规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6-21 11:17:41      点击: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9期

张喆 张智 高全义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课程思政元素;企业伦理课程

[基金项目] 2020年度西安交通大学课程思政专项研究项目“通过参与式教学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常规课程的研究——以企业伦理课程为例”(KCSZ202042);2018年度西安交通大学教学名师第二批后备名师支持计划;2021年度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如何在通识课中引入前沿研究成果?——以钱学森班管理学基础课程为例”(XGH21029)

[作者简介] 张 喆(1981—),女,陕西西安人,管理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商业伦理、企业社会责任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张 智(1998—),女,山东泰安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2020级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高全义(1996—),男,甘肃天水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2020级工商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字化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9-0109-04 [收稿日期] 2021-09-07

随着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大大丰富了信息的来源渠道,多元化的信息使大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多元化的文化思潮正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单一化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明了高校育人的方向与重点。因此,常规课程教学必须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相融合,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

一、课程思政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一)课程思政的概念

课程思政的实质是一种广义的课程观,以价值引领为目标,以高校开设的专业课、通识课、实践课及其他所有课程为载体[2]。课程思政并不是只局限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而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充分激发各常规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课程教学各方面,强化专业教学的价值引领作用。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3],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简单来讲,就是邱伟光教授所提出的“课程思政就是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渗透在高校课堂教育的全过程,真正实现“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

(二)挖掘常规课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意义

本研究主要通过参与式教学的方式,聚焦于“企业伦理”课程,致力于从“企业伦理”课程的教学中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学专业课程的高度融合,为培育德智双优的高质量人才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具体来讲,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以下几点。

1.培养兼具道德价值观的新时代科研人才。进入新世纪,科学技术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家的个人道德品质也受到了社会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如果理工科的教育仍然只固守理论知识的教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伦理价值观,那么学生在未来的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科学技术也不能真正造福于社会。时代在变化,教师应该主动顺应时代的改变,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培养文理交叉的战略型科学家,提高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道德准则研究能力,提升参与国际科技治理的能力,确保科技创新可以反映出我国的價值观。高校是理论知识与伦理道德教育的关键地,面对人才培养的新挑战,亟待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开展基于“企业伦理”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新时代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探索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具体过程和关键路径。本研究通过参与式教学方法探索挖掘“企业伦理”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首先,更新传统教学理念,通过教师抛砖引玉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融合,增强教学亲和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积极性。其次,丰富参与式教学的形式和手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将课程思政元素不同层面的内容贯穿、渗透于“企业伦理”的课堂教学之中。最后,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传递、共享与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各种知识,打破教学内容的时空限制。

3.完善我国情境下的“企业伦理”课程知识体系。在常规课程中挖掘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爱国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民族责任感。在“企业伦理”课程的不同章节中,详略得当地挖掘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思政元素,突出重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思想价值引领作用,形成立足于我国本土的课程知识体系。

二、“企业伦理”课程思政的教学现状

挖掘“企业伦理”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囿于教师思想觉悟、教学水平和教材等因素,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仍存在不少障碍。

(一)在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关系认识方面

教师是课程思政最终发挥作用的桥梁和纽带,是负责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价值导向直接影响课程思政教育的质量。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对立的”这种传统错误认识,多数教师认为课程思政对学生的专业学习造成了一定干扰,进而也认为在“企业伦理”课程中不应该有课程思政的元素,这从潜意识上阻断了在“企业伦理”课程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可能性。因此,要进一步强调课程思政元素的积极作用,对课程思政元素与“企业伦理”课程之间的必然联系进行充分论证,转变一些教师对课程思政固有的负面认知,消除认知偏差;培养高校教师的课程思想政治意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素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形成教师对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关系的正面认识,使高校教师真正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与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二)在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方法方面

目前,授课式讲授方法仍然是传统的课程思政教育方式,即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采用教师单向灌输的方法。在这种传统教学方法下,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存在着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够、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等问题。因此,应该革新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参与式教学的新方法,弥补传统教育中学生主动参与环节的缺失,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过程中,强化课程思政教育效果,顺应新时代对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三)在“企业伦理”课程内容方面

现有的“企业伦理”课程内容存在两个不足之处:一是没有考虑我国企业实践中的伦理问题,充分挖掘蕴含在相关知识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立相对应的“企业伦理”课程思政知识体系;二是没有明确课程内容中的哪些章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所在,对思想政治元素的理解泛化、挖掘方式生硬,思想政治课程与常规课程之间普遍存在“两张皮”现象。这样导致“企业伦理”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深入,课程思政元素没有真正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伦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仍是互相脱离的。因此,必须充分发掘、合理安排、有效挖掘课程思政的元素,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伦理”课程知识体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伦理”知识体系的有机统一。

三、“企业伦理”课程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路径

(一)“企业伦理”课程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整体思路

针对目前“企业伦理”课程在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应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元素的价值引领作用,提升“企业伦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本研究的整体思路从下述三个角度出发,促进课程思政元素与“企业伦理”课程的深度融合。

1.厘清“企业伦理”课程与课程思政元素的辩证关系。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的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课程教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从而导致课程教学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割裂甚至冲突。本研究认为,“企业伦理”课程与课程思政元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首先,“企业伦理”课程能够为课程思政元素发挥价值引领作用提供深厚的学科基础,进一步发挥课程思政元素的积极作用;其次,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可以推动“企业伦理”课程建设,提升教学内容的质量;再次,课程思政元素在高端人才的伦理道德培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最后,“企业伦理”课程中的众多理论必须与课程思政元素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得以实践。

2.探索有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关键路径。以95后、0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大学生具有多元的价值观念,更加重视自我体验和自我价值的快速实现,注重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等,他们难以适应枯燥、抽象的传统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基于当前青年学生的普遍特点和实际需求,应该采用95后、00后喜闻乐见的参与式教学方式。对于如何挖掘“企业伦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本研究提出以下六点关键路径。

第一,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构建企业传统伦理问题情境,首先建立学生对课程思政元素深刻的初步感知。第二,以主题辩论和角色扮演的方式,组织学生对“新技术背景下法律空白地带伦理问题”进行探究,挖掘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第三,在论述企业中领导者自身的伦理培养时,着重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对企业家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的要求,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号召和企业家积极响应、参与社会责任的有效互动,彰显企业家的爱国情怀。第四,结合学校特色与校园文化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本研究结合西安交通大学的“西迁精神”,通过实地参观西迁博物馆、学习西迁老教授的故事及教师讲授、学生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西迁精神”教育,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西迁精神”的核心与精髓。第五,结合当下时事热点,引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企业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案例讨论和一线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进一步把企业家的爱国主义等精神融入伦理课程教学中,感染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第六,以疫情为教材,进一步拓展,结合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的灾难,讲述企业运营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强调企业家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3.完善我国情境下的“企业伦理”课程知识体系。利用参与式教学,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企业伦理”课程知识体系:第一,以我国企业管理实践中发生的伦理问题为背景,挖掘并梳理“企业伦理”课程知识点背后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立课程思政元素与“企业伦理”课程深度融合的知识体系。第二,针对现有“企业伦理”课程教材中知识体系的薄弱或不完整部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进行补充完善。第三,以伦理知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为基础,提炼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胜任要求。第四,以本土企业中的重大伦理事件为线索,着重发掘有助于摆脱商业伦理决策困境的思想政治知识点。

(二)挖掘“企业伦理”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具体方式

1.在重要知识点介绍前,通过引入现实中存在的案例,如企业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意识淡薄、发布虚假信息、不遵守环境保护和生产安全的法律法规等思想政治问题,激发学生对“企业伦理”课程中思想政治要点的学习兴趣。

2.在重要知識点介绍过程中,通过穿插扎根我国的企业伦理案例,分析和讨论具有高度爱国情怀和典型代表性的我国企业家事迹,唤醒学生的爱国热情。

3.在重要知识点介绍后,通过角色扮演、主题辩论等互动方式,巩固学生对“企业伦理”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知识点的理解,并启发学生对相关重点伦理问题的主动深入思考。

结语

本文首先阐明了在常规课程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企业伦理”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现状并总结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在“企业伦理”中通过参与式教学方式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路径与具体方式。本研究不仅有利于“企业伦理”课程知识体系的完善,更有利于传播伦理知识,培育有品质的人才。

首先,本研究改变了以往“孤岛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无法深入“企业伦理”教育中的窘境,在青年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课程教育中根植理想信念,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企业伦理”课程中的价值引领作用,有利于“企业伦理”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正向的协同效应,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其次,相比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本研究提出了参与式教学方式,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提高课堂学习的教学效果。同时,采用了案例分析、情境设计、主题辩论和角色扮演等多元化的学生参与方式,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不仅提升了课程思政教育的亲和力与针对性,而且促使学生以更加主动和积极的姿态投入思想政治学习中,研究中提出的“课前问题导入、课中穿插案例、课后主动巩固”等步骤,有利于巩固加深课程思政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对于“企业伦理”知识体系的系统化构建。最后,本研究充分立足于我国国情,讲解我国现实问题,分析我国企业和企业家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当代大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学习积极性与爱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