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水文专业黄石地区地质实习教学探讨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2-26 19:43:19      点击:

霍思远 方立虎 潘红忠 陈彦美 唐翠华

摘要:野外教学实习是水文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长江大学水文专业特点,结合黄石地区丰富的地质教学资源,从教学逻辑体系构建、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对野外地质实习教学进行探讨,为相关专业在该地区开展野外实习教学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实践教学;地质实习;黄石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0-0138-02

野外实习是梳理和检验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第二课堂[1],也是锻炼学生野外地质工作方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首要途径[2]。长江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以地下水方向作为专业特色之一,专业以往的野外地质实习包括一年级的普通地质认识实习(北戴河)和三年级的水文地质实习(秭归),两次野外地质实习在专业知识和时间间隔等方面跨度较大,且与课堂理论知识联系不够紧密,影响野外实习效果。基于以上原因,专业从2015年开始在二年级增设基础地质实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地质基础理论知识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方法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从水工环地质的角度拓展学生专业视野,提高其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从而衔接已有的两次野外实习,完善本专业野外地质实习课程体系。针对以上实习目的,结合地理位置、野外地质教学资源等客观条件,最终选定黄石地区作为实习区。

本文基于黄石地区地质教学资源情况,结合长江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近3年在该地区开展实习教学的实践经验,探讨了教学逻辑体系、实习内容、教学方法等重要教学环节,提出了目前影响实习效果的关键问题及可行性建议。

一、黄石地区地质教学资源概况

湖北黄石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区内地貌景观、地层、构造、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地质灾害及矿产地质遗迹等教学资源丰富,是理想的地质教学实习场所[3,4]。区内地层发育齐全,寒武系至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其中下三叠统大冶组出露广泛;岩石类型多样,三大类常见岩石均有产出。区内矿床类型及矿种丰富,矿产开发相关产业规模大[5],引发的水工环地质问题突显。此外,区内碳酸盐岩地层出露广泛,岩溶现象及岩溶水资源丰富。以上地质背景条件为水文专业在该地区开展野外教学实习提供了支撑。

二、黄石地区地质实习教学的思考

1.結合水文专业特点,完善野外实习教学逻辑体系。野外教学实习以教学路线作为基本构成元素,各条教学路线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受实习具体条件限制,不同教学路线之间往往存在逻辑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构建统一、完善的教学逻辑体系,对于合理设置野外教学内容,实现野外教学目的,提升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地下水方向是长江大学水文专业的特色之一,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地质基础理论知识,能够从事水工环地质领域相关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结合以上专业特色及人才培养模式,本实习构建了包含基础地质、矿山作业、水工环地质三个层次的教学逻辑体系。通过对实习区地层、构造的调查,加深学生对于基础地质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训练其野外工作能力。这不仅承接了普通地质认识实习的内容,也是后续实习内容的背景和基础。黄石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开发引起的水工环地质问题显著,在了解矿山作业相关内容的基础之上,将相关水工环地质问题作为实习重点内容,从应用地质学的角度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拓宽其专业视野。

2.充分利用实习区教学资源,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根据实习教学逻辑体系,在充分调研实习区地质教学资源的基础之上,确定了9条野外教学路线。如表1所示,实习内容涵盖地层及构造现象认识、矿山作业流程及工艺、矿山开采引发的崩塌、滑坡、尾矿库风险、地貌景观破坏等水工环地质问题,以及区域内岩溶水调查。实习内容涉及知识范围广泛,与《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地下水文学》《工程地质学》先导理论课程集合紧密,专业核心内容与相关背景内容相结合,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野外实习积极性,开拓学生专业视野,达到了良好的实习效果。

3.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野外实习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自主调查法等。本实习结合三个实习阶段的不同实习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矿山作业阶段的实习以了解采矿相关背景知识为目的,因此采用教师讲授、专业技术人员讲解和参观的形式。基础地质和水工环地质是实习的重要内容,阶段前期教学路线以讲授法为主,帮助学生建立理论知识与野外工作之前的联系,训练其野外工作能力,阶段末设置自主调查路线,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实习内容,并作为阶段性考核依据。实习的考核体系由实习报告和两次阶段性考核构成,充分考虑学生实习过程表现,提高学生实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三、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黄石地区地质教学资源丰富,是开展野外地质实习的理想场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工程大学、长江大学等多所高校均先后在该地区开展实习教学。但当地尚缺少设施条件完善的实习基地,实习生活条件不能得到保证,不利于学生日常管理。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当地对石灰石等矿产开采的加剧,部分教学路线破坏严重,尤其缺少完整的实测地层剖面,影响野外实习教学效果。因此,完善实习内容,改善实习软硬件条件十分紧迫和必要。湖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金山店铁矿、大冶铁矿等地矿单位在当地有着丰富的地质工作基础,通过加强高校与当地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建产学研基地,实现合作共赢,是解决当前实习中存在问题的可行性途径,这对于高校实践教学工作以及黄石地区地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春梅,谭宏,王章琼,等.地质实习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改革研究——以武汉工程大学大冶铁矿实习基地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2,21(02):52-55.

[2]严德天,王华,甘华军.关于野外地质实习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12):59-60+103.

[3]叶洪波,杨宝忠.黄石地区地质教学实习指导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

[4]李先福.国家矿山公园大冶铁矿地质矿产遗迹特征[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0.

[5]李强,肖传桃,罗顺社,孟宪富.大冶矿山地质实习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与实习意义[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2(13):79-81.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