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uxSearch
2022年第9期·社会主义发展史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途径新探
录稿查询
你的位置:首页 > 录稿查询 > 刊文精选

2022年第9期·社会主义发展史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途径新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2-6-21 11:21:21      点击: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_2022年第9期

刘伟伟 王阳阳 夏向阳 赵洪雪 朱瑞雪

[关键词] 社会主义发展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河北省沧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社会主义发展史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新探”(2021125);2021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法治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维度”(SQ2021121)

[作者简介] 刘伟伟(1987—),女,河北沧州人,哲学硕士,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思政部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王阳阳(1988—),女,河北沧州人,法学硕士,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思政部办公室副主任,讲师,主要从事法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夏向阳(1965—),男,河北沧州人,哲学学士,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思政部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9-0165-04 [收稿日期] 2022-01-12

中国大学生应成为有远大理想和文化底蕴的优秀爱国人才,而学校若想实现和达成这一愿景,就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发展视域下,高校应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客观和多视角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要对各时期各领域人才需求标准的变化建立正确的认识,继而能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和人才要求,科学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创新和改革。

一、社会主义发展史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成果

(一)指引高校始终贯穿国家教育方针政策

讲政治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显著特点,必须始终贯彻国家最新的教育方针政策。纵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个进程、工作内容和方法的设计,主要是服务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要根据国家人才需求,不断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进行升级。聚焦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把讲政治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过程。高校应根据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始终坚持贯穿和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并沿着正确的路径进行创新。

(二)高校培育和孵化大批高质量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

高校需继续肩负起历史重责,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培育和孵化大批高质量和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还是在重要的改革开放阶段,高等教育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和优势。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以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为支撑,才能在科技、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进行创新。高校应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工具,为国家培育政治立场坚定的爱国人才,真正彰显高等教育的优越性和无可替代的作用。

(三)依据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态势不断探索人才培育新的可能

改革开放后期,我国更加注重经济建设,并对相关领域的人才产生新的要求和标准。在此背景下,高校为能高质量地服务社会主义发展,就必须不断优化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系统化地讲解马克思主义等先进理论,并使学生形成先进思想和远大目标。随着科技、经济等领域的蓬勃发展,以及各领域在产业升级和转型方面的新需求,高校必须依据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态势,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可能性。要处理好内部教育与外部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确保始终能够培育支持国家经济建设的优秀人才。

二、社会主义发展史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出问题

(一)既往经验和成就成为高校创新的枷锁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继承者和践行者,他们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以及卓越的能力和创新意识。高校要根据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不断地破局和创新。但目前既往经验和成就成为高校创新的枷锁,限制他们形成新的教育行动。部分人员拘泥于眼下的工作优势,不能从长远发展眼光看待未来可能存在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缺乏前瞻性和全局性,局限在工作任务的完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成长和成才诸多问题。

(二)高校应对时代发展瞬息万变之势的能力不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高度,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都获得了重大成就。社会发展瞬息万变,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不断提高。而高校在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对外界环境变化和人才结构问题缺乏敏锐度,无法快速和及时地提高自身工作质量和综合发展能力。高校应对时代瞬息万变发展之势的能力不足,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观念和模式等滞后于社会发展,不能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教学环境。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缺乏多样性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各个领域获得蓬勃发展,形成完善和多样的经济结构。在高度聚焦经济领域发展的过程中,催生出大量消极的思想和文化。有的大学生更注重追求社会地位,而在专业和职业选择上缺乏大局意识。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的重要工具,不能多樣化和有效传输工作内容,无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学生学习和专业选择过于功利化和物质化,长此以往,不利于国家健康和创新发展。若工作模式缺乏多样性,将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继而失去既往思想政治教育高地。

(四)以人为本人才教育核心战略作用发挥受限

高校在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个进程中,始终坚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能主动对教育模式和方法进行创新。但在实际操作和政策落地的过程中,部分人员受限于以往的教学理念和规则,不能真正深入地贯彻以人为本人才教育核心战略。教师以自身的经验和意识进行课程内容设计,忽略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教育信息传播和反馈的过程中,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通常处于被安排的地位。在此形势下,先进的以人为本人才教育核心战略作用发挥受到限制,不能真正作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教育工作者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观念问题,围绕教学计划流程化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未能根据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实际思想问题,及时和灵活地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无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致使他们不能积极和深入地参与到教学活动。

三、社会主义发展史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和改革新途径

(一)基于社会主义发展史构建“四个自信”教育新模式

高校应汲取社会主义发展经验,将最先进的理论和优秀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1]。社会主义发展史波澜壮阔,为中国形成“四个自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高校在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秉承创新意识和理念,基于社会主义发展史,构建“四个自信”教育新模式。从某种角度来说,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更是必须进行动态延伸和拓展的关键维度。高校需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科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中,并将其作为重点,设计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模式。社会主义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对外开放,并沿着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布局和创新。在此背景下,高校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在各个领域发展的战略规划等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和路径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结合教材内外的知识内容,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教师需组织学生深入学习中华文明千年历史,真正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使大学生形成强烈的文化自信。同时,将具有深刻内涵的社会主义理论进行科学的内容分解,并分别设定不同的小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进而引导他们建立先进思想和前瞻意识。基于“四个自信”教育新模式,在理论、文化、制度、道路四个维度进行内容深化和延伸,继而培育具备爱国主义精神和浓厚家国情怀的大学生。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需实现深层次和全面化的变革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需进行深层次和全面化的变革。教师需对社会发展趋势进行深入了解,并根据高校专业课程设置,客观和理性地总结人才培育优势与不足。教师要形成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职业发展需求,以及个性化学习需求,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和计划。教师需具备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要重新定位自身的职能角色,对主体和客体关系的处理建立新认识。高校要根据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和历史,客观和深入思考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要主动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快速适应社会快速发展之势。高校教师要具备国际视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国际接轨,既要发挥既往教育教学模式的优势,还要积极吸纳和引进国内外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只有具备前瞻的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够继续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要新,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和大学生生存问题,利用专业手段有效干预学生思想和心理成长。既要注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资源需进行科学整合和配置,知识教育、价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要形成强大合力,共同驱动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新时期下,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传授知识和宣传新政策的媒介,更是帮助学生健全人格、逐渐形成适应社会环境能力的重要手段[3]。高校必须从不同维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创新,多样化、多渠道、多手段地开展工作,从而培育综合素质高、政治立场坚定、责任意识强的大学生。

(三)构建完善和科学的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整个进程中,历经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奋斗,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从某种角度来说,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是一个自我进化的过程,更是一条不断创新之路。高校作为人才培育的重要场所,必须把握好时代发展脉搏,将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经验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高校需利用技术要素驱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和改革[4]。我国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高校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做好调控。一方面,要整体规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将德育深度渗透到相关内容中,逐渐形成多元化和多维度的教育模式。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原则和基本路径,教育工作者应构建完善和科学的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继而为多元化的教育内容的渗透提供不同场景。另一方面,高校需做好线上课程和线下实践的内容衔接,要充分保证学生知识层次和能力结构获得有效优化[5]。依托在线教学平台,组织学生学习课本之外的知识和文化,引导他们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并对相关行业的产业转型和升级情况进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度嵌入社会发展的整个环境中,要根据市场人才需求标准,不断地扩充课程内容,确保学生具备良好的前瞻意识和全局意识,促使他们成为具有显著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才。依托线下实体场景,教师要围绕实践课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训练。以教材为中心,设计具有实战性的实践活动,理论和实践双向推进,不断增强大学生市场核心竞争优势。要将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和人生智慧,在不同实践活动的锻炼下,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立正确的认识,继而能精准和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6]。

(四)创建集民主—开放—创新—研究—学习为一体的教学新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根据时代发展趋势和进程,不断对教育教学体系进行创新和优化。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人才培育问题,并能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深层次和全面化的改革。教师要根据学生成长问题和思想动态,以及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习惯,创建集民主—开放—创新—研究—学习为一体的教学新体系。既要依托传统课堂系统地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鄧小平理论进行深入学习,又能掌握国家最新政策方针路线,对国家发展的战略部署建立清晰的认识。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我国社会发展动态,不断更新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并为学生创建开放的学习空间,围绕先进理论和最新政策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学习既定知识理论的同时,要组织学生自由发表政治言论,多视角分析当前的世界政治局势。从大环境的变化,引导学生对“小我”的自我发展和价值定位进行深入思考。在围绕知识内容和相关文化进行探讨和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个人价值实现嵌入到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当代大学生价值和思想引领,帮助他们建立健全人格、树立远大理想,令他们努力学习,成为为祖国做贡献的优秀人才。教师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规则、形式、内容等进行创新和优化,利用交叉型融合课程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采用理论和实践双向推进的方式,具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逐渐形成完善和科学的教学新体系。在民主和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自主和全面剖析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基层治理等,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大局观,令他们将自身能力提升与社会发展建立密切联系。

結语

总之,社会主义发展视域下,高校要以动态视角优化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方法。利用完善的工作体系,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持续输送高质量人才。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转型,将最先进理论和技术渗透到各项人才教育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