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茶叶品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2-12 16:57:43      点击:

刘莉

摘要:课堂教学是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本文主要对茶叶品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通过改变教育观念,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对策,提高茶叶品质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茶叶品质化学;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1-0189-02

随着我国近十年来茶园面积持续增长,茶叶产量连创新高,2015年我国的茶叶产量达到224.9万吨,内销市场稳步增长,茶叶出口量增长缓慢,国内茶饮料销售持续增长,茶叶提取物出口数量快速增长,所有的茶叶及深加工产品都离不开茶叶的品质和安全问题,因此培养具有扎实基本功的懂茶叶知识的相关营销人才,是我国茶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但在茶叶品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薄弱的化学基础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本文就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一、更新教学理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我校该专业2016级的学生,极大多数都是文科生,高中时化学基础较差,进入该专业后,第一学期都是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因此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了解茶叶中的主要内含物化学性质的基础上,理解鲜叶内含物质含量和组成状况是构成茶叶品质的物质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茶叶品质的好坏还取决于制茶技术措施是否科学合理,六大茶类的加工技术是外因条件引起茶鲜叶内在化学成分的转化,因此优良的鲜叶必须以科学合理的制茶技术促使原料中的内含成分“合理协调”、“充分发挥”,才能加工成各种品质不同的茶叶,绿茶是“清汤绿叶”,黄茶是“黄汤黄叶”,黑茶是“色泽油黑、汤色橙红”,白茶是“茶芽满披白毫、汤色浅淡”,青茶是“青蒂绿叶红镶边、汤色金黄、香高味醇”,红茶是“红汤红叶”,因此选用一本合适的课程教材尤为重要,高职没有茶叶品质化学这本教材,经过多方参考最终选用了顾谦等主编的《茶叶化学》,同时指定学生相关的参考教材,如宛晓春主编的《茶叶生物化学》。由于教学课时所限,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有针对性地讲述茶叶中主要内含物化学、六大茶类制造化学等内容,侧重于对茶叶中各重要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剖析,由于学生缺少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因此对茶叶化学物质的结构不作重点介绍。通过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让学生了解必备的一些茶叶化学知识。

二、丰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智慧职教等高职教学资源库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利用有限的时间了解茶叶中的主要内含物化学性质、六大茶类制造过程中化学物质的变化过程等教学内容,对教师的教学手段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在课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提前布置相关教学内容,涉及到相关分析化学等基础课程的知识内容,要求学生在智慧职教等高职教学资源库上注册账号,充分利用这些高职教学资源库的教学资源,学习分析化学等微课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程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茶叶中的化学成分,通过将这些化学成分的最新生理功效进行简要的介绍,使学生能够较为轻松地掌握茶叶特征成分的性质。同时引入日常饮茶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如安吉白茶为什么鲜爽味特别突出,夏茶为何涩味特别明显,喝茶为何尿多等现象来阐述其与茶叶中特征性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不同茶树品种的叶片中化学成分有差异,色素和类脂含量较高,多酚类物质含量较低的中小叶种适宜制作绿茶,具备优质绿茶色绿、香高、味醇的品质特点;大叶型的茶树品种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稍低,类脂物质也较低,但多酚类含量较高,因此适宜制作红茶,达到红茶浓、强、鲜的标准。通过这样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不同茶树品种叶片化学成分不同,适制性也不一样,这也是提高茶叶品质的重要环节。

在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六大茶类制造化学的讲授中,结合学生在《茶叶加工技术》课程中建立的六大茶类初制加工的视频介绍和茶厂参观的感观印象,如绿茶花色品名繁多,其内质色、香、味存在着许多差异,而这些品质上的差异正是由于鲜叶中的内含化学物质在炒制过程中產生了不同的变化。由于温度和力的作用,加温致使水分子在加热中气化,带走鲜叶中的青草气味等低沸点物质,使有利于茶香的高沸点香气得以透露。在红茶加工过程中茶鲜叶为何“由绿变红”、什么品种的茶树适合制作红茶,鲜叶的老嫩度、不同季节的鲜叶为什么会影响红茶的品质,在提出这些问题后,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理解其本质的原因都是因为在红茶加工过程中,其主要的化学成分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多酚类物质氧化形成较多的茶黄素和茶红素,不同制茶原料其多酚类物质等鲜叶化学成分的含量是不同的,最终也影响加工后的红茶品质。

在课堂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本科院校的茶叶品质化学实验内容的选择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的茶叶品质化学是本专业特色性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对影响茶叶品质化学成分更进一步的理解,由于缺乏前期一些化学基础课程的支撑,因此在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要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分析化学操作技术和规范,又要结合茶叶生物化学的内容,对茶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内含物质糖、多酚类物质、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叶绿素等有一个定性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又要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理解酶的一些基本性质,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六大茶类生产加工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水解酶等在茶叶品质成分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实验内容涵盖了基本技能训练,又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内含物质及各种内含物质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在此过程中高质量的完成实训报告也有助于学生课后对有关知识点和操作步骤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endprint

茶叶品质化学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内容多、知识点涉及很多方面,对化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讲,“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觉得课程内容枯燥无味,学习缺乏主動性。如果教师上课过程中过分依赖多媒体,PPT课件上文字太多,信息量过大,会使学生抓不住知识重点,也没有时间进行认真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一知半解;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因学生听不明白教师所讲的内容,直接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又缺乏师生互动,学生慢慢地就会对课程学习失去信心。如果学生对课程学习丧失了兴趣或者学习收获不大,教师即使教得再精彩也是无效的教学,没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般可以通过课后布置思考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课后通过查阅资料,推荐学生观看一些与本课程相关的一些国家公开视频课,如茶文化与茶健康等,掌握一些实际生活中与茶叶品质化学课程相关的茶文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热情,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在茶叶品质化学课堂教学及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之间只有紧密配合才能教学相长。“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其内涵是“教师根据课程知识点提出茶叶生产实际中的涉及茶叶品质的问题;学生针对相关的问题,课后通过查阅期刊文献和图书资料探求专业知识,并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做出自己的客观分析;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总结评价”。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教师来说,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功课,了解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有目的地教授有关学科知识,使学生工作后能实际解决茶叶生产过程中涉及的茶叶品质问题,而不仅仅是照本宣科。

参考文献:

[1]李大祥,李叶云,张正竹,等.茶叶生物化学课程建设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1,(1):71-74.

[2]李君玲.生药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7):5718-5719.

Abstract: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basic organization form of students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and discusses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ea quality chemistry,hoping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 of tea quality chemistry course by changing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and targeted teaching measures.

Key words:tea quality chemistry;classroom teaching;problems and strategiesendprint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