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强化课文诵读,激活语文教学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4-30 9:25:10      点击:

宋文祖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教学是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我们要重视小学各年级的诵读教学。通过课文诵读激活语文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诵读中进行整体的感知,在诵读中要感悟到一些东西,初步对语言美学有所认知,在诵读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诵读水平的不断提升,从而对语言文字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课文诵读 语文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099-02

一、概述

小学阶段作为幼儿教育的第一阶段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在这一阶段做好人文教育尤为关键,其中语文教学更是至关重要。 而当下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注重学生的“写”的能力,忽略其中“读”所起到的作用。但是教育并不仅仅是为考试而服务的,它的初衷在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学,要做好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对于语文的兴趣,就要充分激活语文教学,通过强化课文诵读,让学生在课堂中身临其境的去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小学语文中朗读的重要性

由我国的历史传统可知,诵读是我国传统语文和当代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标对朗读有明确的要求,读一般的现代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断”;“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定能言会读。这个会读,顾名思义,就是语文教师朗读功底要扎实,朗读时要绘声绘色富有感染力。对于刚刚启蒙的学生来说,语文课的朗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相对较弱一些,不过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模仿能力却要强得多,众所周知,一个婴儿学习新事物是从模仿别人开始的,因此人最先具备的能力便是模仿能力。在语言文字学习之初,他们对有关“写”的学习还未产生很大的兴趣,却很热衷于朗读,对磁带的语调、教师的表情模仿得快、准。因此教师通过强化课文诵读来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是具有非凡的意义的。

小学语文与生活十分贴近,学好小学语文可以将其在实际中进行应用,从而使语言文字的美学价值在生活中得以实现。小学语文对于学生的一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语言的情感色彩的进一步理解,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好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句式,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交流能力在朗读中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还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的熏陶,从而实现语言文字的感化功能以及其美学价值。

语言文字其實是美学之一,而实现它的美学价值则是通过阅读,体会文字的魅力而实现的。由此不难发现,前人都把“读”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篇再优秀的作品,一本再先进的教材,没有读者的用心“读”或“朗读”,都将失去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可见语文诵读的重要性。

三、如何强化课文诵读

1.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好示范朗读,给学生树立榜样。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教师的范读若成功,就能够起到直观、生动,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纠正学生的发音,同时也可以给文章中的词语和句子增添感情色彩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教师绘声绘色地朗读,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极大兴趣。学生听到之后会受到教师朗读的感染,从而触动学生的内心,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有所增强,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使学生拥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因此,我认为在语文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范读的重要作用,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2.诵读要注意有目的性。朗读要有明确的目的,教师布置朗读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例如理解问题,掌握生词,找出文章中心句等,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只有要求学生把“读与思”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3.学生诵读之后,教师要及时在课堂上做小结,多褒少贬。通过这种方法,长时间之后学生自然会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触类旁通,获益匪浅。

4.学校要为教师以及学生提供一定的诵读环境支持,例如可以将学生朗读能力作为低年级教师的考核标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朗读环境,而不是只注重笔杆子下的成绩。

四、结论

语言文字的生命来自于对它们的实际使用,汉语作为我们民族自己的语言文字,要想将它用起来就必须表达出来,语言文字表达的第一步便是诵读,通过诵读激发学生了解汉语文化的兴趣,以及促进学生对中华语言文字魅力的感知,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运用能力。在当下盛行英语的时代,要继续传承我们的母语文化,通过课文诵读来激活课堂教学,不能一味的追求笔试成绩,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美学认知,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就要让中国的新生代用心把它读下去,让汉语长久的留存于世界。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