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西部地区地方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2-25 20:19:59      点击:

吴潇航 左金隆 王艳蓓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地方高等院校管理专业开设了双语课程的学生的调查,比对连续两届修同门课程学生的成绩,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述双语教学在西部地区地方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内容、方法等实施情况和效果,使师生能正确认识双语教学的模式,从而达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调查发现,过渡式教学模式相较浸入型教学模式更受学生欢迎,过渡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英文水平的提高以及课程内容的掌握也更有利。根据双语教学质量的调查,建议双语课程开设的时间最好选择在大学二年级,同时考核方式也应该具有多样性。

关键词:双语教学;浸入型;过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1-0141-04

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能在专业领域中熟练运用外语进行沟通交流的复合型人才。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教育部也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推进双语教育”。顺应社会环境需求的变化,响应国家的教育教学改革目标,不少高校都鼓励对部分专业的课程进行中文与英语的双语教学,一方面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能与国际接轨,培养国际型人才。但是双语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涉及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制定、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效果的评价、双语师资能力、学生英语基础等许多问题。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尝试和探索,我国西部地区地方高校的双语教学的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双语教学的模式

《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中,双语教学被定义为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目前各国开展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被称为“浸入型”双语教学(Immersions Bilingual Education)。这种模式在美国和加拿大被广泛使用,所授课程全部采用外语进行教学,使学生完全沉浸在外语和专业课相结合的学习环境中。在我国的高校双语教学中,这种模式下,要求教师尽量使用英文教学,通过板书、幻灯片、图解等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不得已时才使用极少的中文来解释一些关键的术语。第二种模式是“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其特点是,先使用部分外语部分母语进行教学,然后逐步减少母语的使用比例,转变成纯外语进行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语言转换中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第三种是“维持式”双语教学模式(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这种模式下,需要交替使用母语与外语两种语言。讲授过程中,使用外语进行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根据知识点的难易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用母语进行翻译。该模式强调学习应用外语的同时,需要以母语来维持课堂师生间的互动。这种教学模式通常运用于学生外语水平较低的阶段。

二、双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舍本逐末

在双语教学中,学科知识的获得是主要目的,同时也给学习者创造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环境,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多地熟悉该学科的英语专业用语表达及对话交流,以及培养学生的国际思维能力,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切换,使他们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并树立跨文化的意识。但是根据调查,很多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过度强调了双语的教学形式,比如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用英语板书、用英语布置作业以及使用英语口授等形式,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把课堂变成了英文课。最后的结果是,学生不仅没有掌握专业学科知识,英文能力也未能提高。

(二)师资队伍能力待提高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需要融合中外文化,更新教学理念、规划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对双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英语的运用能力以及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双语教师除了具有双语课程的系统知识结构,专业要精深,还需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能力,能用英语熟练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能充分理解和运用原版教材。但是由于缺乏对我国高校双语师资的培训,很多学科能力强的老师,英语应用水平却有限,外语教师亦不能担任专业课的讲授,因此导致合格的双语师资比较匮乏。

(三)学生英文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大学生入学后是按照专业分班,加上我国高考制度导致的地区高中教育的差异,使得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地方高等院校中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对高校双语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很难同时兼顾英语基础好和英语基础差的学生。长此以往,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失去了双语学习的兴趣,觉得双语教学只是一个形式,并没有达到自身的需求目的,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又疲于应付课堂内容,顾此失彼,甚至会由于长时间听不懂而造成厌学抵触情绪。由于英文水平的参差不齐,为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和分组讨论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双语教学过程不规范

双语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综合考虑学生英语基础,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把握中文和英语的使用比例,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既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又能提高英文水平,与国际接轨。然而有的教师仅仅是教材和课件使用英文,却用全中文讲解;有的教师为了达到单纯用英文讲解这一形式,简化了教学内容,降低了专业知识的难度;有的教师把双语课开成了翻译课,说一句英文,再用中文翻译一次,大大延长了上课的进度,也偏离了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实证研究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调查通过对西部地区某地方高校管理专业开设同一门双语教学课程的两届学生进行有关双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意见和需求,同时也對两届学生的各项成绩进行对比研究。本文把调查的两届学生分为两组,A组为前一届学生,B组为后一届学生。由于该校的双语课程处于探索阶段,每年会根据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对同一门双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改革。AB组均采用同一本全英文教材,其中A组采用浸入型教学模式,板书、幻灯片及大部分讲授和课堂讨论都使用英语,英语使用比例超过80%,仅部分专业术语用中文解释。B组采用过渡式教学模式,板书、幻灯片在重点难点内容上使用中英文对照,讲授时,大部分使用英语,专业术语用中文解释,学生课堂讨论要求使用全英文。同时在对B组教学时还聘请了一名外教作为辅助教师,担任了部分专业教学任务。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不断尝试双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后,比对修同一门双语课程的两组学生期末成绩及学生的评价和数据分析,以期找到适合西部地区地方高校学情的双语教学模式。

(二)样本选取

为了深入了解西部地区地方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现状,改进教学效果,连续对两届修同一门双语课程的学生共232人,其中,男生69人,女生163人,进行了问卷调查。本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32份,有效回收216份。其中,A组共计有效问卷105份,B组共计有效问卷111份。

(三)调查方法及数据分析

本调查通过对接受双语教学课程的学生发放问卷的形式主要收集六部分的信息:(1)个人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英语学习的年限、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情况;(2)对双语教学的认知评价,比如认为哪些课程适合并有必要开设双语课;(3)对双语教学模式的评价,例如对双语课堂中中英文使用比例、对主要的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对请外教担任部分课程内容讲授的评价;(4)对双语教学内容的评价,包括对全英文教案的接受度、对教材选用的难易度;(5)对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考试试题及结果的评价以及对英文能力的提高情况;(6)对双语教学的建议。

由表1可知,两组学生英文水平相差并不大,但是由于A组是采用浸入型教学模式,B组采用过渡式教学模式,使用中英文转换交叉授课,两组在期末考试成绩存在明显区别,B组期末平均成绩为76.8,比A组成绩72.6高出近4分。其中应用部分分值相差无几,而主要的差异体现在学科知识的理论部分。说明,无论是浸入型还是过渡式教学,对学科知识应用性区别性不大,但是过渡式双语教学更有益于对知识的理论层面的掌握。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对浸入型教学模式,过渡型教学模式,外教辅助教学模式的评价分别与英语水平的提高,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应用知识的掌握程度,视野的扩展,前沿知识的获得等进行统计。调查结果如下表。

结合学生回答问卷调查的情况和数据分析,得出统计结果和以下结论。在双语授课形式的选择上,80.2%的学生选择过渡式的教学模式,仅有19.8%的选择浸入式的教学模式,这跟过大学英语六级的比例差不多,可以看出英文成绩好的,更希望通过双语课程这一平台保持英文的学习或提升英语的运用能力。由表2可知,浸入型教学模式对英语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不及过渡型教学模式对英语水平提高的帮助大。在外教辅助教学这一部分,可以看出与学科知识的理论部分作用不大,但是对应用部分有显著影响。这与外教的上课形式有很大的区别,外教一方面能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教学体验,更多的时候是采用案例教学法,对知识的运用和视野的扩展,思维方式的碰撞都很有帮助。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方面,过渡型教学模式更有效。在知识的应用层面,不论是浸入型还是过渡型都是有效的。说明双语教学能提高学科知识的应用性。在对视野扩展这一项中,学生认为只有过渡型教学模式和外教辅助模式更有帮助,而浸入型中只有61%的学生认为是有帮助的。而对于前沿知识的掌握,学生认为仅过渡型教学模式使他们的能力有显著提高,其他模式对学科前沿知识的掌握帮助均不大。

四、对策建议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收集到学生对双语教学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双语课程改革和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调查的数據分析和结果,对双语教学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教学模式的选择

从调查结果看,选择过渡型教学模式的多于选择浸入型模式的。而且从教学效果来看,过渡型模式的教学效果要优于浸入型。考虑到西部地区地方高校的学生普遍英语水平停留在四级水平,因此对普通高校开设的双语课程,建议选择过渡型教学模式,但是双语教师需要把握中英文间的使用比例,避免上成翻译课或仅教材和课件是英文,讲授用全中文的情况。同时可以考虑按照英语水平的高低的分班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师可以兼顾到水平差不多的每一位同学,另一方面,课堂的进度和课堂讨论也更容易控制。外教辅助模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几次,但次数不宜太多。调查发现,外教辅助教学对理论知识的帮助并不大,双语教学主要的目的之一还是为了传授学科理论知识。

(二)双语教学开设的时间

大量的文献都建议双语教学开设的时间应该在大三,一是为了延续大一、大二英语课结束后的英文课程,二是因为大三学业相对稳定。但是依据调查,仅32.4%的学生建议双语开设在大三,48.6%的学生建议在大二开设。探其缘由是因为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学生在高中时期对高考科目抓得比较紧,但是进入大学后,学习就会相对松懈,尤其是普通高校的学生。由于平时缺少使用和锻炼英文的环境,很多大一、大二的学生反映英文水平明显有退步的现象。因此在大三开设双语课,加上长时间没有使用英文和思想上的松懈,导致双语教学的效果不佳。根据调查,建议在大二期间开设双语课。其一,大一的时候学生可以集中精力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大二开设双语课不至于英语丢太久。其二,通过双语课的开设,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文水平,更有利于未过四、六级的同学通过考试,提高学生对双语课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

我国西部地区地方高校的教学方法大多采用单一的教师讲授法,而双语课更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为了更好地培养国际型人才,教育需要国际化。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和团队合作能力,利用国内外典型案例,强化案例教学,进行课堂分组讨论,一方面提高学生对英文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于考核方式,除了以单一的期末考试评价外,还需要参考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团队报告等因素。考评内容也应以学科理论知识部分和应用知识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综合性的评价。

五、结论

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使用两种语言、培养两种思维方式、两种文化背景之间的交叉融合,使学生具有更开阔的视野、更具创新的思维、更好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能力。这不仅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复合型知识结构及应用型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而西部地区地方高校的双语课的实施过程中在师资、教学等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需要不断总结经验,结合各个高校双语师资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完善双语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使双语教学达到其真正的教学效果和目的,推进西部地区地方高校复合型、国际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曹阳.论高校双语教学的现实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8):154-156.

[2]俞理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定位及其教学模式的探究[J].中国外语,2008,(1):21-27.

[3]高洁,张德升.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双语教学有效性的反思与重建[J].教育探索,2016,(10):61-64.

[4]崔颖.基于“双辅制”双语教学模式创新的实证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6):96-98.

[5]黄安余.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6]郑大湖,戴炜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语界,2013,(1):54-61.

[7]张弛,蓝斌,何耀东.中国高校双语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6):238-241.

[8]王树乔.高校双语教师教学胜任力评价体系建构研究[J].高教学刊,2016,(02):169-170.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