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全国职业英语技能比赛获奖选手学习习惯分析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13 20:51:38      点击:

徐菁

摘要: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研究了在全國英语技能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四名某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本研究收集的数据形式主要是深入访谈记录。通过相关定性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和技能比赛期间的师生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技能比赛获奖学生的处事方式和学习习惯。

关键词:定性分析;学习习惯;技能比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1-0188-02

一、研究背景

为了适应经济与产业发展需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特色、传统手工艺,突出职业院校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并开展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备赛、竞赛过程中也涌现了一大批专业能力过硬、综合素质高的学生。那么,这些学生成功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为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让更多的学生受惠于中,这些都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研究了在江苏省及全国英语技能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四名某高职学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

二、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本研究试图探讨以下问题:获奖学生是如何与她们的环境之间进行互动的;获奖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策略。

2.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是本研究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作为定量方法的问卷调查一般采用李格特量表多项选择的形式,然而这种形式忽视了个体差异,限制了被调查者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定性研究中,面对面的访谈过程使研究者本身也成为研究的一部分,而不是无感情的旁观者。研究者本身在访谈和观察过程中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受访者互动交流,从而更深层次地了解被访者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因此定性研究者的目的是更深入了解人类行为,相对于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专注于更小但更集中的样本,产生关于特定研究个案的资讯或知识。

定性方法可以从多个文化视角去审视背景迥异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上的个体差异。解释主义方法是本定性研究中所使用的重要方法。通过解释主义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去诠释这些学生与父母,同龄人和学习环境之间的互动,了解他们的经历。在研究前,我们建立一个假设,即由于家庭背景和师生互动质量的不同,学生赋予学习习惯的社会特征是不同的。

3.样本描述。四名曾经在全国英语技能比赛中获奖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参加了此次访谈,参与者都完成了至少一个小时的访谈,收集到的数据形式主要为访谈记录。为了保护受访者的隐私,本研究赋予四名学生ABCD四个代号。四名学生参加访谈时分别为18,19,20和21岁,均为女生。A的父母分别是技术人员和文职人员;B的父母分别为普通行政人员和会计;C的母亲也是会计,父亲是工程师;D的父亲是行政人员而母亲则是一名管理人员。

4.数据收集。为了收集尽量多的信息,在访谈中研究者与受访者采取了比较轻松的闲聊形式,所有的访谈过程被全程录音(事先得到所有受访者同意),所有参与的学生都愿意分享她们的观点。

三、研究发现

1.互动。(1)与父母的互动。A的母亲同很多中国母亲一样,重视学习、交友。A的母亲会在放学后督促她做作业,并且不鼓励她参加过多的集体讨论,认为集体讨论是一种低效率和浪费时间的学习方式。从幼儿园起,A就开始接触剑桥少儿英语,这为她日后词汇量的增加奠定了基础,但她认为早期的英语接触并未对她的语音语调产生任何影响。B告诉研究者,她的父母不会让她做不感兴趣的事情,参与其生活较多,经常和她聊天。她们不会关心每次考试的成绩,但一直支持她学习英语。她刚入小学后就进入各类英语口语班,从小学到初中,她母亲每天都会要求她听磁带,跟读英语。C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中西方方式的结合。在她小时候就培养其对英语的兴趣,并且根据她在学科上的优势和劣势帮助她制定未来的规划。她初中时理科一般,语文突出,英语中等偏上(兴趣一般),于是她父亲让她进入高职高专。她很早就接触大学英语四、六级,参加自考和中级口译考试,积极准备技能比赛。最终其进入大学英语专业深造,选择的研究方向也和父亲期望的一致:英语专业。D的父亲比较开明,而母亲则积极参与女儿的教育。她上幼儿园时就开始接触迪士尼英语,定时听英语磁带。小学开始,她母亲开始督促其背诵英语短故事、童谣和儿歌。她从小就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整个学习过程是完全以兴趣为导向的。(2)与教师的互动。通过交谈,研究者发现,她们的老师不太重视独立思考。虽然一些英语教师注重集体讨论,但授课依然以聆听式教学为主,这种教学的弊端是学生参与感不强,对课堂内容兴趣度不高。四位都认为英语老师重视教学,会花大量时间备课和批改作业,教学往往一丝不苟。不过课后老师和学生关系较远,几乎没有与自己的学生一起聚餐谈学习。一些老师会建立微信群,将文献和作业讲评发给学生。四位学生都提及了闭卷式考试和课堂测验,她们认为这样的考试能帮助学生记住重要的概念,同时这种考试形式相对公平,可以有效地防止不诚实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她们认为考试和测验是公平公正的而且老师对考试结果的反馈也很及时,使学生能够了解在学习和研究中的不足,从而及时进行改进。(3)与同学朋友的互动。A谈到和同学的交往时候说:“我偶尔会与同学在课后讨论课堂上的英语问题,但一般都是考前。我通常有问题课后问老师,不太习惯课堂上打断老师。”D和C与各种类型的同学都相处融洽。她们和同学在一起时会谈论各自的生活以及爱好。她们每周都会和同学聚会。B只和几个特别信任的朋友交流,和其他学生几乎无交往。这可能和她的内向性格有关。通过访谈我们可以看出:来自相同背景的人更容易在一起交流相处;来自相同文化圈的人有更多可以分享的信息。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拥有文化认同。而这一切又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习惯。

2.技能比赛期间的互动。四位同学在比赛期间都觉得学习压力很大,与父母和班上同学互动较少。与带队教师互动较多,如朋友般亲密。带队教师会在生活和学习上关心她们,大家在一起很放松。指导老师更强调批判性思维和临场的情绪控制而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本身(如语法和词汇),注意挖掘每个不同性格学生的潜能,同时比平时更加注意细节(如语音语调、仪态)。此外老师还关注参赛选手的生活起居,注意个体差异。参赛选手在一起训练,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她们会互相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在生活上互相帮助。A和C经常在一起互相纠音,纠语法错误,就对话的内容和逻辑进行讨论。每天训练结束,ABCD都会和队友总结心得体会,谈思路和创新。

3.学习策略。A喜欢白天安静的环境并且喜欢一个人学习。B喜欢安静和明亮的地方,喜欢舒适的环境,喜欢在看书时听音乐。C和D不喜欢在人多的地方看书,认为这会让她们烦躁,无法集中注意力。她们喜欢晚上在自己的家里看书。A和C每天学习时间为至少2个小时。D每天学习时间不会超过1.5小时。B比较与众不同,从周一到周四,她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学习上,周末她会休息娱乐或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四、讨论

研究中发现由于受传统文化和习惯的影响,这些学生不喜欢挑战教师的观点,即使她们对概念理解很透彻,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同龄同学更强。这些学生都比较低调踏实,不张扬。这种性格对于提高技能的学生是极其重要的。

家庭对学生影响巨大。尽管同她们的父母亲一辈相比,她们有相当多的自主权,但她们的父母也绝不是任由其自由选择专业和朋友而不加干预。由于每个学生背景的不同,因此去讨论何种家庭培养方式孰优孰劣是没有意义的。

通过访谈发现,学生在选择学习环境上的差别不大。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假设,在学习环境模式上学生并没有受到各自性格和家庭教育独特性的影响,有些时候学生之间体现的差别只是一种个体差异而非文化模式导致的区别。就时间规划而言,她们更能合理安排时间。

学生在比赛前的集训期间与指导教师同吃同住,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从而提升了共情能力。与此同时,更多地相互了解也促进了选手们的合作默契。这些条件都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总之学生的个体差异,师生互动和家庭熏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不同学生处事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差异。了解这种方式与差异,将个人因素考虑到日常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去,同时注重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将僵硬的教学关系转化为柔和的正向关系,会有利于高职高专学生未来的培养乃至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Dewalt,K.M.,& Dewalt,B.R.(2002).Participant observation:A guide for fieldworkers.Lanham MD: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Inc.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