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数字技术开拓学校美育新空间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4/3/19 8:57:48

  近年来,如何做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成为社会尤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不少代表委员认为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不断创新发展,为全面提升学校美育工作提供了充满创新活力的新技术引擎和动能,展现出新时代美育的锐意创新空间和广阔发展前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将美育作为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12月,《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印发,推出新时代美育工作的“八大行动”,其中就包括美育智慧教育赋能行动。

  美育智慧教育赋能行动的核心是以数字技术赋能学校美育,其内容主要包括运用数字技术开发和共享优质美育数字教育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利用技术活化美育教学内容、创新美育教学方式、丰富艺术审美体验、改进美育评价过程等。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不断迭代创新的今天,以数字技术赋能学校美育,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美育的时代特征,规划了以数字技术赋能学校美育的基本原则、方法路径和创新模式。

  坚持人文与科技相融合的基本原则。作为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通过艺术审美方式施行人文教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伴随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文与科学、人文与技术之间呈现从分立走向融合的发展态势。人文与科技,名为分而实为合。人文创造出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精神产品,科技创造出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物质产品。两者的充分融合能共同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高等院校尤其是理工科类的大学,更应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科技优势,以科技赋能美育,凸显人文、科技与美育相融合的特色优势,探索“人文美育+思政美育+科技美育”的育人模式创新。

  遵循艺术与科技相融合的方法路径。科技与艺术的发展动力都源自于不断创新。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对文化艺术创新的驱动作用越来越强。文化与科技、艺术与科技的互动融合,已形成势不可挡的趋势。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连接他们的是创造力。科技创新与艺术创新在交叉融合中相互激活、激发、激变,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为培养具有无穷艺术想象力和科学创造力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探索美育与科技相融合的创新模式。科技的飞速发展对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以新科技不断推进美育教学实践模式的创新。对于高校美育工作来说,就是要结合科技的创新发展,探索出满足青少年兴趣的美育教学方式。例如,有的高校在艺术展演环节,利用数字影像技术展示学生艺术社团原创的《钱学森》《海菜花开》话剧音乐剧等优秀作品,突破了艺术展演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感受科学家纯真而又深邃的心灵世界提供了浸润式的审美体验;在艺术史和艺术设计美育教学中,让学生运用人工智能生成技术进行新媒体艺术的创作与鉴赏,在虚拟仿真的空间中与古典艺术大师“近距离接触”,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艺术审美创造活力。

  让科学和艺术联姻,将会创造奇迹;让技术与美育联姻,此刻正在创造奇迹。在新时代新征程,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的文化使命,善用信息技术,以锐意创新精神不断开拓数字技术赋能学校美育的无限广阔空间,为美育插上科技的翅膀,让科技充盈艺术的活力,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齐红,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