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文: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实施与探索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1-4-26 13:27:31      点击:

杨强 陈动 郑加柱 史晓云 何龙江

[摘 要] 该文以“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探索课程思政的整体规划、教学目标、实施思路和推进步骤等,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与资源,设计课程思政的映射与切入点,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优化和评价机制。经实施发现,教学团队和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得到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得到明显提高。本课程将继续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持续优化課程思政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为测绘类专业相关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以适应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课程思政;思政元素;切入点;培养目标

[作者简介] 杨 强(1982—),男,河南长葛人,理学博士,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遥感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06-0077-04    [收稿日期] 2020-06-17

一、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过渡,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社会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为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同时,高等教育也呈现出部分问题,如教育资源和人才分布不均衡、人才流失、教育改革的结构错位等[1,2]。国家工程专业教育认证和“双万计划”等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实时地修订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以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程思政作为高等教育课程教学环节中的关键内容,亟须厘清其教学实施方案和内容,才能更好地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

师资队伍思政教育是当前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话题。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存在着明显脱节的现象,虽师资队伍专业素养得到明显提升,但思想道德素质则呈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势必影响未来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教师队伍建设要从思想上摒弃课程思政的偏见,研究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和融合,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的培养目标和落脚点,细化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以有效地引导人才培养质量[3]。

(三)教学内容提升的需求

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往往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未能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致使部分学生主动性受到限制,缺乏兴趣和目标,自主学习能力下降,影响课程学习效果和培养质量[4,5]。作为高校教师,需要打破专业课程与思教课程间的阻隔,梳理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及其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将思政教育元素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融合。

(四)人才质量提升的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学校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6]。目前中国高等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如行业分布与需求不匹配,学生缺乏执行力、专业认可度和责任感、担当意识不强等[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等教育需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通过思政教育来拓展人才培养空间,融入能引起学生强烈感情共鸣的思政教育资源,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和自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认知,切实做到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二、“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思政实施规划与设计

本文以测绘类专业课程“遥感原理与应用”为例,将专业培养目标和思政教育目标紧密结合,设计专业知识和思政知识的框架与结构,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开发和细化课程思政资源和教学内容,做到专业知识传授和人生价值引领齐头并进。开展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师生互评,将思政教育理念全方位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建立课程思政育人的长效机制,即:

(一)整体规划

贯彻国家工程专业认证标准,以面向产出为导向,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内容,依托面向产出的教学思想和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在讲授遥感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发展趋势、应用前景和基本原理等专业知识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注重学生针对国家测绘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国家安全、文化自信和专业自信等方面的引导和培养,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操和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实施思路

根据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从顶层设计出发,设置课程负责人和教学群,加强课程团队思政建设,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新政策和新思想,深入领会立德树人的理念,设置思政教育内容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融入点,做学生专业知识导师,更要做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路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能清醒地认识到思政教育内容的重要性。

(三)重点措施

开展线上/线下教学、课堂讨论、学习汇报和发放调查表,定期与学生开展教学效果沟通。结合实际案例、专题研究和学生的兴趣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认可度,主动形成为服务社会、造福社会的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

(四)教学资源

本课程依托测绘工程基础专业课程群,加强教师团队思政学习,促进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内涵式发展。深挖课程教学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发掘专业内容所涉及的思政内容和思政元素,优化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开展校企合作与协同创新,积极利用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地理空间数据云和国际科学数据服务平台等网络资源,开展外延式拓展,将时政新闻、社会价值、科学人文精神、创新精神等信息引入课堂。

(五)推进步骤

从教师团队出发,鼓励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思政教学讨论和调研,开展课堂教学整体设计,细化教学内容和指标点,优化教学大纲和课堂组织形式,实现课程思政的长效融入机制;从学生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执行测绘地理信息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道路自信→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空间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等理念→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思政实施理念的切入点

根据课程的整体规划和教学目标,设置思政与专业知识的切入点(见下表),采用不同的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活动,同时开展教学成效评定,根据学生课堂表现、课下学习情况和学生对思政内容的反馈信息等来建立课堂教学长效机制,即:

(一)中国遥感技术发展史

通过讲授遥感技术的基本概念,引入遥感技术的发展史和教育史,结合珍贵视频、历史文献、网站和遥感影像,讲述中国首颗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定位导航卫星等空间监测网络,讲述神舟系列飞船、天空一号、天宫二号的科研任务和应用领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使其具有为中国航天、航空遥感事业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致力于中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发展。

(二)遥感物理的理论基础

讲授电磁波特性、黑体辐射定律、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维恩位移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太阳辐射、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辐射的影响等基本原理,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不能投机取巧,需脚踏实地、潜心钻研、求真务实,严格遵守自然科学规律,勇于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积极探索与创新。

(三)遥感影像尺度探讨与理解

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布置课下学习任务,让学生查阅目前常见的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和航天飞机等遥感数据成像原理和图像特征,理解掌握遥感卫星的轨道特征,结合课堂讲授和遥感数据尺度转换实验,介绍遥感数据中涉及国家空间信息安全的相关内容,使学生理解测绘工程专业或行业国家信息安全的特殊性,提升学生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使命,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四)国内、国际遥感软件介绍

“遥感原理与应用”是一门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其知识的理解需要通过实践得以提升。目前南京林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已与国内外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和生产单位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在讲授软件操作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實习机会,使学生了解各单位的办学精神、办学思想、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等,了解各学科发展和软件开发所走过的历程和艰辛,了解遥感技术所取得的突破和创新,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道路自信。

(五)中国独特地形地貌的解译与制图

在讲授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过程中,从典型目标地物入手,重点介绍目标地物的识别特征,并结合实际案例、复杂地形地物的形成过程及其环境识别特征,如三角洲、圩田、冲积扇、洪积扇和岩矿等独特解译标志,使学生理解中国典型地形地貌的解译方法和解译过程,培养学生从遥感影像中去领略祖国的自然景观和壮丽河山,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生态环保理念。

(六)遥感制图的相关要求与标准

在讲授遥感制图的相关要求和标准过程,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安全法等,引入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结合课堂讨论和课下学习资料检索,使学生理解空间信息技术在研究和应用中所遵守的相关规定,培养学生的求真务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保密意识和标准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资格和职业能力。

(七)中国遥感卫星和空间监测网络

结合中国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概况,介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综合应用案例,介绍中国高分系列卫星、资源系列卫星、气象系列卫星、北斗导航系统等的运行与组网,激发学生查阅资料、参与课堂讨论、学习汇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理解空间信息技术对于国家信息安全、生态安全和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到测绘地理信息专业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职业兴趣。

(八)国际遥感技术发展趋势

介绍国内、外遥感技术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讲述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应用现状和存在的瓶颈,使学生能够理解未来遥感技术的发展空间和职业导向,引导学生利用遥感技术为我国生态文明和经济文明建设服务,增强学生的专业道路自信和爱国情怀,提升学生学习遥感技术和开展遥感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思政实施的成效

根据本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互动性明显提高,对专业的认知度和专业未来发展取向有了明显的改观,参加全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论文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发表论文数量也有所突破,校外实习评价反馈明显好转,学生就业率得到提高,学生毕业自我评价、满意度和毕业达成度均有显著提升,教学团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理解也更加深入。

总之,结合课程思政育人的长效机制,笔者从课上课下师生互动、课堂思政的反馈意见、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学科竞赛成果和用人单位的回访意见等相关信息,继续依托面向产出的教学思想和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探索课程整体设计与规划,深挖思政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建立课程思政教学的长效优化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以增强专业认知度和认同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73-378.

[2]張建文,章晓明.立德树人、课程育人、培养具有政法特色的高素质法治人才——西南政法大学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法学教育路径的探索[J].法学教育研究,2019(2):168-181.

[3]张健丽.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提升国家意识研究[J].中国报业,2020(8):75-75.

[4]李清霞.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耦合机制研究[J].国际公关,2020(4):94-96.

[5]沐先运,徐迎寿,张志翔.融通专业与思政建设,提升农林院校人才培养质量[J].长治学院学报,2019(2):49-51.

[6]辛德娟.如何发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执业素质提升课在人才培养中的双效作用[J].思想政治与法律研究,2018(11):153-154.

[7]蒋强军.高等执业原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有效路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587-590.

Abstract: Taking the course of Remote Sensing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overall planning, teaching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ideas and promotion step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xcavates the elements and resource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signs the mapping and breakthrough point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stablishes a long-term optimization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the teaching team and students begin t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have been enhanced, and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have been improved obviously. The course will carry out the concept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optimiz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teaching content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other related courses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so that they can further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breakthrough points; training objectives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切入点培养目标
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策略探讨
开放教育微课制作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
经管类专业学科基础课《管理学原理》思政元素探析
职业院校跨境电商人才的改革向度
找寻“切入点”,巧解“数学题”
浅析中高职衔接中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选好切入点新闻报道才有鲜活性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