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文精选

蒙古族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研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9-3-6 20:24:49      点击:

李艳娟 鲍晓艳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发展对个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当代大学生,而且是蒙古族大学生,因为语言方面的劣势,将面临巨大挑战。而课外阅读对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正确把握做人、做事准则必不可少,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就蒙古族大学生阅读习惯进行了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加以整理,概括出蒙古族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并从民族个性特征等方面入手寻找原因,从不同层面挖掘解决对策,让蒙古族大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养成读书的习惯,培养蒙古族大学生因地制宜运用本民族文化知识解决民族地区发展难题的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创新优秀的蒙古族传统文化。

关键词:蒙古族大学生;课外阅读;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5-0088-02

一、本调查研究所选取的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进行了调查,发放共计600份调查问卷,回收564份,有效问卷525份。下面对相关数据加以整理,从而了解蒙古族大学生具体的读书情况。

二、蒙古族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概述

1.蒙古族大学生课外阅读认知情况。读书既能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又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对经典图书的阅读更具有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蒙古族大学生对读书的重要性认识:认为读书非常重要的占50%,重要的占44%,一般的占4%,不重要的占2%。对于读书作用的认识:认为读书能够提升素质的占86.35%,认为课外阅读可以积累知识的占88.29%,认为课外阅读可以开拓眼界的占60.47%,认为课外阅读可以启迪人生的占52.94%,认为阅读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的占59.65%。对于阅读态度的调查统计,非常喜欢读书的蒙古族大学生占11%,喜欢的占43%,一般的占45%,不喜欢的占1%。

2.蒙古族大学生阅读时间统计。互联网迅速普及的当代社会,充足的阅读时间显得很奢侈,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浏览手机上。据统计,一周内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在2—3小时的人数最多,高达62.26%;而阅读时间在6—10小时的学生最少,为0人;3—6小时的占32.08%;阅读时间在10小时以上的仅占5.66%。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在校期间阅读1—5本蒙文书籍的大学生占71.70%,阅读5—10本的占15.09%,阅读10—15本的占5.66%,而阅读15本以上的占7.55%。

通过以上问卷分析不难发现,一些蒙古族大学生对书籍阅读的认识不够,阅读量匮乏,这对蒙古族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我们必须找到出现这种情况的深层次原因,提高蒙古族大学生对阅读价值的认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更多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人和传播者。

三、蒙古族大学生阅读现状原因分析

1.自然地理条件因素。草原本身的开放、自由气息赋予了蒙古族不拘小节、豪爽奔放的个性特征。他们崇尚自然,亲近自然,与草原融为一体。他们喜动不喜静,而读书却是一个安静下来的过程,并且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人从孩童时期就在马背上玩耍,纵马驰骋,熟练自如。他们的伟大祖先成吉思汗就是在战马上创建了庞大的蒙古帝国,而青年大学生或多或少地继承了先辈的品格,形成了豪放不羁的民族性格。民族性格是一个民族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一个民族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系统。民族性格必然影响行为方式,行为方式决定习惯的养成。

2.历史文化因素。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受蒙古族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蒙古族家庭从小培养孩子的更多的是骑马、摔跤、射箭以及舞蹈、乐器等传统技艺,培养他们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懂得各种宗教仪式的规则,教会他们如何接人待物,等等,而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意识则不强。蒙古族传统教育是一种近于自然的、非制度化的教育,儿童所受教育的很大一部分是对成年人日常生活和生产的观察。教育主要来自单个家庭,与汉族学生的教育相比,缺乏系统性和教育环境的感染。蒙古族历史上很少有文学家,更多的是以作曲家、歌唱家、舞蹈家等而著名。

3.长期的生活习惯的影响。蒙古族一直以游牧为其主要的生活方式,到了近代才逐渐固定下来,而游牧的生活方式要求輕装简行,由于图书厚重且不方便保存,另外草原的自然环境恶劣,牧人生活更多的时候是要面对暴风、骤雨、燥热和寒雪,大量书籍不适宜长途携带。牧区和农区的蒙古族大学生生活习惯与其先辈的生活习惯更为相似,更具游牧生活方式的特色,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习惯了自由闲适的草原生活,大部分蒙古族大学生不知如何利用和分配自己的闲暇时间,总是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而盲目跟从,没有自己的计划和目标。

四、培养蒙古族大学生积极阅读的途径

1.因地制宜,取长补短。大草原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可以为蒙古族大学生阅读提供良好的条件。草原的平坦开阔、闲适静谧不仅为阅读提供了安静的场所,而且可以回归自然让浮躁的心沉淀下来,使大脑摒弃外界的干扰和负担,内心达到一种澄明的状态,更利于阅读习惯的养成。因此,要能够因地制宜的利用自然地理环境优势,鼓励各族人民到广袤的大草原采风,发掘独特的草原文化,创作更多的草原文学作品。倡导有关学术团体、社会组织开展一系列草原阅读活动,使草原民族认识到读书的作用,引导蒙古族家庭阅读、个人阅读,逐渐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

2.以优秀的蒙古族历史文化为依托。蒙古族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是其发展的根基,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自由、开放、诚信、感恩自然、关爱生命、坚忍不拔、甘于奉献等都是其优秀的文化内涵,要引导、鼓励蒙古族大学生充分发挥蒙古族刚毅、坚韧的精神品质,将其内化为强大的动力,每天或者每周坚持阅读,逐渐培养阅读的兴趣从而形成阅读习惯。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游牧到定居生活方式的转变要求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也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知识时代的今天阅读的意义不言而喻,阅读习惯的培养不可或缺。一方面,发挥蒙古族家庭在生活习惯养成方面的影响力。家庭阅读在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提高整个家庭的生活品质、增强国民文化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蒙古族大学生要将阅读融入生活,明确个人的读书目的,并结合个人的知识结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阅读技巧等做好自己的阅读计划,培养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将计划转化为行动。

参考文献:

[1]叶松庆.两代大学生阅读观调查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08.

[2]盖志毅,鲍晓艳.传承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J].内蒙古农业大学高教研究动态,2008.

[3]张春梅.蒙古族大学生的民族性格及其在异域文化下的心理适应问题[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01).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