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稿查询
联系我们
在线投稿
刊文精选

教育教学论文: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电气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1-4-13 16:09:24      点击:

姜竹楠 叶鹏 王秀平

[摘 要] 为了构建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高校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时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实行多元化教学方式方法,寻求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以便于最大程度地适应双一流建设下高校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个性化需求。该文以高校电气工程专业为载体,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以期能够在适应双一流形势的基础上,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关键词] 双一流;高校;电气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高等院校的具体价值目标与历史使命,对于高校办学能力与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双一流理念的提出,直接为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提出了全新研究思路。对此,高校应就实际情况,紧抓机遇,详细分析政策利益,明确建设目标,顺应时事,基于双一流建设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顺利实现[1]。

一、双一流概述

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确定动员各相关力量构建双一流,倡导于人才培养、科学调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师资建设等多方面着重建设办学理念先进,且社会认可度高的高校。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如何做好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中明确指出建设双一流大学与学科,其关键就在于高校能够深入创新改革,于科研、教学、创新等层面持续化推进,积极发展教育教学。

其一,树立先进教育价值观,注重人才培养,将科研优势转换成人才培养相关优势,以有效发挥创新型人才的专业性优势;其二,加强校企合作,以实现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基于产教融合等途径,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其三,构建科学学科专业体系,完善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以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力。

二、双一流背景为我国高校发展带来的机遇

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高校应全面深入意识到内部活力严重匮乏与精神层面出现懈怠等现象的存在,以此开始高度关注强化院校发展的内生动力,调动一流大学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全面意识到各个学科特性和学科自身间存在的差异性,科学合理布局与规划,切实将人才优势有效发挥出来,以明确双一流建设的最终目标,以及具体办学定位,同时确定将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作为主要目标。

在强化院校发展内生动力层面,就我国既有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所表现的竞争缺失、重复交叉、身份固化等现象,积极引进滚动式淘汰机制,以学科绩效评价、资源动态化支持等相关体制,突破高等院校之间基于固化身份获取相关资源的既有模式,确保高校间始终处于良性竞争态势[2]。

三、高校电气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所谓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需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培养学生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为目标。应用技术型人才与传统学术研究型人才大不相同,十分注重学生技术技能、岗位适应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的全面培养。因此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早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必然趋势,作为实践性与技术性较强的电气工程专业自然也不例外。

当前大多数新建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十分模糊,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大部分高校依旧以面向学生传输理论知识为主体,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实践训练,导致学生对于岗位与社会缺乏一定的适应能力,且创新创业能力严重匮乏。所以,怎样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前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3]。

四、高校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人才培养理念误区

针对现阶段多数高校人才培养理念来讲,其对人才培养方向与目标依旧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定位偏差。其一,大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时,并未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进互联网相关技术,一些教师也尚未学会使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其二,部分学生认定自身专业与创新之间并不存在直接联系,缺乏对于创新意识的良好认知,导致电气工程专业难以实现创新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课程内容缺乏创新

电气工程专业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多数专业课程和其他理工科专业课程相同,可以呈现工程专业的专业特色,课程设置太过单一,且深入程度严重不足。但是在课程模块划分层面,大部分课程都属于理论课程,实践课程相对匮乏。当前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主要划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实践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三大部分,其中实践课程比例偏低,使得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根本无法得到有效提高[4]。

(三)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在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严重影响下,电气工程专业在实际教学时,通常情况都表现为教师传输知识,学生被动吸收知识,以教师为课堂中心,且教师很少考虑到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层面。在现阶段教学创新改革与课程标准要求下,电气工程专业对教师的个性化与多元化要求一直在不断提高,然而对于目前高校具体状况而言,技术能力非常高的师资人才微乎其微,而普通教师长期就职于教学岗位,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所以,在课程教学中难以为学生传输专业、实用的实践性知识,导致学生实践技能难以得到有效提高[5]。

五、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电气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策略

专业化学院一直都是高校办学主体,电气工程专业是一门优势与特色并存的专业学科,快速准确探寻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战略,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并支持其他相关学科专业的共同发展。对此,高校可尝试与行业、企业构建良性合作关系,建设完善的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载体,以生成各相关单位间的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同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适时调整,实时关注经济发展与同类专业不同院校的发展状况,基于整体状况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从而确保满足双一流背景下电气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相关要求。此外还可就企业实际需要,对岗位要求技能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创新优化实践教学部分,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实驗项目比例,促使学生通过专业知识逐渐学会如何实际应用[6]。

(一)建立系统化培养目标体系

集成双一流建设指导队伍,从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专业素养等角度详细分析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提出相关知识探索、能力建设、素质培养等相关要求,从而优化完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进而明确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与此同时,聘邀电气工程专业领域的资深专家,由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与行业企业人才要求相适应的程度等层面,实时更新课程教学内容,适时增添一些可以呈现并分析行业动态的相关选修课程,以构建具备独特性与课程特色,且以社会需求为载体,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侧重点的课程体系。基于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具体流程详细、明确、可落实,并且量化指标明晰、可测试评估的系统化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二)基于需求导向明确专业定位

双一流建设一直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作为最终目标。而高校各专业则应该将双一流建设相关理念和宗旨作为导向,就实际发展定位和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为依据,明确专业具体定位,以确保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市场企业优化升级无缝衔接。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还应将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且综合素养较高、实践能力较强、双创能力良好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作为目标。针对就业岗位与企业职业能力具体要求,根据行业发展动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适时创新优化。普通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争取有效发挥后发优势,以营造专业办学特色,强化专业核心竞争力,逐层累积良好社会形象与信誉。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道路,应是专业办学方向与学科建设定位的最佳选择。

(三)优化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式

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专业建设作为突破点,则必须全方位创新优化教学改革,改进完善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式方法,着重突显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的比例与效率。进行精品网络课程优化建设,创新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以科研成果为基础,全面加强实践教学,从而实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作为着眼点与落脚点,学习并借鉴具有成功经验的院校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而实现对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多元化社会市场适应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基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需求,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逐步形成以培养应用能力为根本的教学方法体系。

(四)构建校内培养+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

双一流要求以学科专业建设作为立足点,而专业应用技术能力培养需以能力作为主导,并与知识、素质协同发展,这就要求高校根据实际需求建设校内培养与产学研相结合的多元化培养模式。根据实际需求适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突破传统的知识传输教学模式,注重产学研相结合,与企业岗位需要相对接,探索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现场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层理解理论知识内容,以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相互对应,并有机融合专业实习活动与课程教学活动,基于专业应用,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充分掌握。

(五)全面突出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

高校电气工程专业应根据院校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建设,并实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切实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开发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此外,高校还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作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其中,以此通过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知识拓展等实践训练,实现学生双创能力的有效培养。与此同时,贯彻落实创新创业教育,还需要深入优化教学模式与方式方法,可着眼于任务驱动与项目导向等教学做集成化模式进行创新升级,进而推动专业与创业实践有机衔接,以此确保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实现学生创业能力全面提升。

(六)建设双师结构的优秀专业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一直都是专业办学能力的关键因素,创造高水平、高素质、高能力的师资队伍是电气工程专业建设的基础保障。首先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更新理念、健全能力、优化创新作为侧重点,以专业负责人与专业引导者带领,以培养理论丰富、实践能力强大、专业素养较高的师资队伍为目标,全方位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其次以“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构建师资队伍。对于高校一流学科专业建设而言,构建素质、能力、结构完善的师资队伍一直都是关键。以“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侧重培养年轻教师,为其提供各式各样的学习与继续教学渠道,以扩展视野,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确保师资数量与队伍专业水平等可以高度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需求。

六、结论

总而言之,基于现代化科学技术推动,各大高校开始着手实施产教结合与校企合作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促使高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才彼此交互,双向交流,从而实现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的有效衔接。对此,本文针对电气工程专业设计了一些科学可行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策略,以期能够在顺应双一流背景的前提下,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进而实现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轩.论“双一流”和“双高”背景下新时代人才培养路径的形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5(3):1-4.

[2]王辉.“双一流”建设视阈下地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20,37(1):95-101.

[3]贺庆芝,罗晓清,刘彦.“双一流”背景下构建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8,5(53):28-29.

[4]黄长军,曹元志.“双一流”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科教导刊,2019(22):32-33.

[5]李梦卿,刘博.应用技术大学“双一流”建设的逻辑、向度与路径选择[J].职教论坛,2019(1):20-26.

[6]王金鹏,殷璐璐,贺伟,等.双一流建设中高等院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河南城建學院电气工程专业为例[J].纳税,2017(32):191.



本文版权归教育教学论坛杂志社及本文作者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教育教学论坛》查稿电话:0311-85178286